现代英语教学的思考
2020-09-10吴秀苹
吴秀苹
摘 要:伴随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现代英语教学也在发生着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不再只注重知识的单方面传授,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文将从教育理念建构、学习兴趣激发,创新能力培养及情感因素融入四个方面,探讨现代英语教学的开展与思考。
关键词:现代;英语教学;优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3-0091-02
一、教育理念的建构
(一)自我认知的转变
自古以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早已在人们心中形成固有形象。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主要强调下面几个方面:教师的职责、教师的师德和教师对于知识与思想文化的传递与传播。随着国际竞争、信息化及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思想水平、知识素养、教学技能等多方面需有所提高。也就是说,教师的自我认知需要突破性的转变,在教学中要成为一个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创新者。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教师的工作要注重研究,注重分析,在教学方法运用上推陈出新,自觉地在情感、意识上不断调试,科学持久地推动践行教育教学改革,让素质教育结出更多更丰硕的成果。
(二)理念的转变
在科教兴国的战略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是教育领域前所未有的知识变革,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成功,也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国家的未来。现代教育教学以课改作为突破口,带动整个基础教育领域的全方位提升。因此,课改与教学理念的更新相辅相成。基础教育改革遵循“时代要求—人才素质—教育目标—教育形成”的思路[1],要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因而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就是教育、课程、教学、评价都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适应并服从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只有以这一理念为指导,教师才能更好地因地制宜,做到以智慧启迪智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能动性、主体性,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建构适合时代发展及人才培养要求的全新理念。
(三)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学模式的转变是现代教学的显著特征,也是全新教育理念的践行,旨在增强互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多边教学。从理论角度看,教学方式建立在学习方式基础之上;从实践角度看,教学方式引导着学习方式的形成。传统英语教学模式重知识的量而非质,重记忆轻应用,不能够使学生从内心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现代英语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以某一主题为中心拓展认知领域,开展一系列的英语思维活动,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有效训练,能用英语准确,恰当地进行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
二、学习兴趣的激发
1943年,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这一理论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各项技能的培养必要經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被动的发展,更是主动的自我发展。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受到国际语言研究界及教育界关注[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是开发人类内在潜能的过程,动机则是人类成长发展的内在原动力。人类行为心理学家们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动机理论,其中Williams and Burden(1997)认为,动机是一种认知和情感动力,可促使人们有意识地做出行动的决定,并维持相当的努力,以便达到预期的目标。
科学研究表明,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恰当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取得高的学业成绩,学习动机是决定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操作课堂,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学生的思想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成就感、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动机。
(二)兴趣与学习的关系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新课程的标准中被列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的第一条。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知”才能“乐学”。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更是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他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所以,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作为英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教学的关键。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主动形象化的的情景能促进双方相互理解,激发交流信息的愿望和兴趣,加快信息传递的过程。因此,在现代教学中,通过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感官,利用多媒体、简笔画等现代与传统手段结合,创设了很多教学方法。如利用插图、谜语、故事、影视等,努力创造一种逼真的英语交际情景,增强课堂效果,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耳听、口说、手写、动脑的学习活动,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完成听说读写的教学活动,以此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开展活动 增加趣味
开展课外活动,丰富“第二课堂”,通过游戏、模仿表演、 电影配音、自编自演英语对话、英语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生自然而然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在愉悦的氛围中养成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日常教学中良好教学环境的创立,有助于使各种因素成为积极推进英语学习活动的加速器。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英国汉诺丁大学校长杨福家认为,不要把学生的脑袋拿来填进知识,而应把它当作被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角色是点火种的人。而教育的核心正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3]。
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才能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因而心情愉悦,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过程,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及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他们有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在创新学习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非常重要,促进学生在发展目标上的融合。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多样化教学手段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新鲜感,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如英语课文背景资料的介绍,教学内容动画的展示。也可让学生课外查找相关资料,课上讲解。这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浓了,学习热情也就提高了。还可以组织学生学唱英文歌、看英文电影、英文戏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浸润在英语的学习情境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及创造性能力。
(三)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合作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最好的形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采取两人或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相互提问、互相交流、共同讨论,激发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在浓厚的英语氛围和友好的关系中学习英语。
四、情感因素的融入
现代教学理念指出,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同时发生、相互作用,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影响。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无法顺利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教学中注重融入情感因素,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一)实施人性化教学 师生共同成长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课程的实施者和接受者都是生动的人。在人类普遍的需求中,都存在着被肯定、被认可的成分,正如哲学家詹姆斯所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课程的实施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适应,注重师生的互动与交流,以达到师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共鸣与共同发展。现代化的英语教学,教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不局限于书本,带领学生进入英语背景中汲取知识,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养,让学生在个性的教学中充分彰显自身潜在的能力。
(二)关注学生发展 建立融洽关系
教育是一种双边活动,是在师生交往中实现的。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以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最大限度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4]。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情感及学习体验,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智慧的摇篮。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入自己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教师和蔼亲切的教态,良好的语言交流氛围,珠联璧合的互动,都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是师生间的情感体现。
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要有意识地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使教学真正得到优化,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才能得到真正地提高。
五、结语
现代英语教学地不断变革与完善是师生智慧的体现,它具有自身的启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要求教师不断思考,更新理念,根据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享受语言学习和交流的乐趣,使其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力得到張扬和提升,优化课堂教学,从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谈松华.变革与创新:中国未来教育的走向(上)[J].青年教师,2002(2):4-7.
[2]鲁凌.影响广西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因素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05(11):101-103.
[3]邓道保.创设民主情境 培养创新能力[J].青年教师,2003(5):28.
[4]吴永侃.创建人性化课程 追求个性化发展[J].人民教育,2003(20):35-37.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