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方志 新局面
2020-09-10云渊
云渊
方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高度重视地方志。1958 年3 月,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成都会议”,4 日下午一到成都,立即调来《四川通志》《华阳国志》阅 读;随后要来《都江堰水利述要》《灌县志》等志书,就连《武侯祠志》也读了;还在书上批、画、圈、点。会议期间,他亲自挑选唐、宋、明三朝诗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词,连同《华阳国志》一并印发给与会同 志,提倡利用方志,提高领导水平。也是在这次会上,毛泽东提倡在全国编修地方志。邓小平、江泽民、徐向前、习仲勋、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地方志工作有题词、批示及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地区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既是对老一辈无产阶级政治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地方志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做好社会主义新方志的方向指引,为新时代地方志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川立足于传统方志大省的具体省情和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历史使命, 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志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于党的建设全过程,融入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推动方志事业转型发展的全过程。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巧作赴蓬莱之舟
古人云:“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四川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地方志。2018 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持续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将地方志工作成果列入四川省委常委会年度总 结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省委副书记邓小刚,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正谱,原省长、四川省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张中伟等省领导对地方志办报 送的年度工作报告、参阅资料等作出阅批。分管地方志工作的省 领导多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对事业发展的政治站位、工作 目标、成果质量、规划方略、队伍建设等提出鲜明要求。
全省地方志系统围绕中心工作,在服務大局中勇于担当。切实提高站位,放眼全域,接连编纂或协同编纂《四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70 年四川大事记》《大熊猫图志》《四川简史——干部读本》等与全省中心工作完美契合的史志成 果。接连撰写整理《堰塞湖成因及危情处置》《志书中记载的四川历史上山体崩塌及处置方式》《四川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成因及影 响》等与省内重大突发事件密切相关的报告文章。接连编排报送《资政参阅》《四川要闻》等与时势紧密联系的简报摘要,参与“学习强国”平台稿件提供、试题供稿,省委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中心为此专门给地方志办设立通讯站。这些工作,得到多位领导肯定批示、众多部门认可揄扬、众多群众点赞微笑;真正把方志化作赴蓬 莱之舟,让“治郡国者”更好地以志书为鉴,真正做到“存史、资政”。
二、主动作为,广播民智,敢当叩圣门之砖
“一个人无论从事社会工作,还是自然工作,懂得历史是基本的素质。”方志来源于人民,理应反哺于人民。2018 年以来,四川持续探索地方志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创建、完善官方网站、 “方志四川”微信、微博、头条号、搜狐号、《巴蜀史志》杂志等媒体矩阵,形成广大群众读志用志渠道的立体化格局。完成网站改版,推出崭新的四川省情网,与21 个市(州)、几十个县级地情网站形成省情展示网络化布局。截至2020 年6 月20 日,“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阅读量达到273.5 万,首创志书有声传播,开通喜马拉雅FM“方志四川”官方电台,《舌尖上的四川》音频节目备受喜爱,形成智慧志书传播亲民化“排局”。编修地方志有几千年历史,方志人看“千年世道沧桑”,理应有用志书宝库这个“达”去“兼济天下”的胸怀。四川省地方志办将国内外公开发行史志期刊《巴蜀史志》赠送给国家部委、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驻澳联络办及港澳台史志机构和著名大学,扩大巴蜀文化宣传面;探索与中国知网、国家哲社期刊数据库等应用网络合作途径,提升方志利用率;主动向各大单位、团体赠送《四川省志》《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70 年四川大事记》等方志成果,提供资治服务。这些工作,极大提升四川方志的影响力,也把方志化作叩圣门之砖,真正做到“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
三、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善舞协调之袖
“修志是一项系统工程”。修志界有句老话,“众手成志”。中央办公厅主任丁薛祥曾说,工作要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协调要长袖善舞。四川把地方志工作放在国家、全省发展的重大战略中去审视,仔细研判当前地方志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所处的历史方位,努力协调各方力量,努力创建“共建、共享”的地方志发展新态势。
我们认为,地方志工作机构不能仅仅是一本书的编辑室、一本杂志的编辑部、一堆书的保管员,而更应是一个区域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指挥塔、编纂运行的滚轮轴承、爱好者活动的精神家园。修志需要经费作保障,宋代四川的苏澈说“: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国之所以存亡,事之所以成败,常必由之”。省内一位 老专家及其团队对四川客家文化研究造诣颇深,非常想修一部《四川客家志》,但苦于没有经费。针对这种 有人才、有基础、有资源,但经费欠缺的情况,四川省 地方志办在充分审核考察后,及时帮助解决经费问 题,使得《四川客家文化志》顺利启动。我们坚持全省 方志一盘棋,上下联动,德阳市旌阳区先行先试,率先 启动第三轮志书编纂工作,探索方志编纂好路子。我们坚持全省方志一张图,左右协同,摸索方志编修好 方法。修志需要人、财、物,各家有各家情况,有的缺 人、有的少财、有的乏物,四川探索通过建立专家人才 库、专家咨询委员会、地方志资源开发项目等办法协 调解决,引领全社会力量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
地方志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基础工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心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志工作指示精神的垂范者、全省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领导者、巴蜀大地广大地方志爱好者的守护者, 真正把地方志当成千秋伟业来干。
四、建章立制,精益求精,精造志鉴之林
“志书要注重质量,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2018 年以来,我们持续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在《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 发展的决定》等法规和战略性文件的基础上,先后出 台《贯彻〈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 2025 年)〉措施》《关于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关于〈四川省乡镇简志〉系列丛书编纂工作 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提升〈四川省志(1986— 2005)〉编纂审校质量工作措施的通知》《〈四川抗战历史文献〉审核工作规范》等方向性、规范性文件,工 作有法可行、有规可依、有迹可循。
我们坚持静心、用心、细心、精心、耐心干事业,追求精品、精细、精益求精。精品,即地方志的“产品”要经受得起历史和后人的检验,要将讲质量、做精品作为“生命线”,不能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精细,即地方志的管理要精细,要细化、优化、固化各项工作流程和环节,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质量要求,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切实保证各项工作高质量如期完成,而不是只讲定性、不讲定量,粗枝大叶、马马虎虎,当“差不多先生”。精益求精,即要有精雕细琢、力争完美的工匠精神,敢于同高的攀、新的比,勇拔头筹,勇争一流,而不是固步自封、淺尝辄止,当“井底之蛙”。因为精益求精,我们对《四川简史——干部读本》召开了四次终 审会,力求“尽善尽美”。真正做到依法治志、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五、不忘初心,律己修身,甘为孺子之牛
“修志很艰苦”。一本志书从启动到成功出版,往往历经寒暑,积稿盈尺,殊为不易。四川省地方志办一 位退休老同志,把私人留存的一部志书从编纂方案到资料收集页、文献摘录卡片、资料长编、初稿、反复修改 稿、最后定稿全部捐献给方志馆。这些资料都是手写, 或用老式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满满一墙壁,捐献时反复叮嘱我们要妥善保存。市(州)一位地方志工作者退休后,总结个人一生,将书名没有丝毫迟疑地取 为“三苦阁杂纂”。修志工作的“辛苦、艰苦、清苦”和对地方志的热爱,早已融化到方志人的血液里。
虽“三苦”,但为不使“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四川 全省 1000 多名在职地方志干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党建为引领,以政治为首位,坚持以学促信,“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学促干“,幸福是干出来的”,挽起袖子加油干;坚持以学促行,“慕先贤”,向先辈看齐,向先进学习。团结带领广大地方志爱好者,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优良传统,常思发展之策,坚持干事创 业;常怀学习之心,坚持修身致知;常存律己之念,坚持 守正创新,真正做到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省地方志工作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学什 么”的认识不到位,都清楚要学习,但在学习内容、工 作举措、时间节点上对“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之间 的关系把握还不够好;二是“干什么”的认知不到位, 都清楚要干,但依旧将“志书”和“方志事业”等同起 来;三是“如何干”的领悟不到位,都清楚要创新方法, 但仍存在发展路径单一、拓展利用不足、组织方式老 套、宣传平台局限、成果形式呆板等问题,以致一定程 度上的“自娱自乐”。
孙中山先生曾说:“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所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上,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地方志工作只有立足于这 个时代大背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观大势、识大体、谋大局,审势而行,才能顺 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开创新局面。
学习教育无止境,干事创业在路上。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笃信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是中国社会一切进步的柱石,致力于思维无偏见、进取心不受限,不仅为大众、也为文化和社会各领域的思想精英及政策制定者提供服务和知识。
(作者单位: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