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履行存史育人资政职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0-09-10朱丹
朱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 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 精神标识,支撑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习近平总书记将为民情、治国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 结合,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同时,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光辉始终照耀着民族复兴之路。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地方志编修是中华文明独有的文化基因和独门绝学,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职能,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从“存史”职能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勇孝悌廉”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 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也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源泉,为厚植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凝聚全社 会向上向善的力量提供了坚如磐石的精神支撑。
这些思想文化得以传承弘扬,并构成民族脊梁、文 化血脉和精神命脉,志书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接续作用。历代旧志中“人物”卷多含“乡贤、忠义、孝友”等类别“,艺文”卷也记载了众多的思想艺术精华……每个读者都能 在先贤圣哲的思想光芒和诗书礼仪的熏陶洗礼中受到 鼓舞、获得力量。而当代地方志部门广泛开展的家谱族 谱的收集整理、旧志文献的影印或校注出版、红色文化的 宣传弘扬等,使得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成为公民最基 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从“育人”职能看。一方面,中国自古有“民为邦本” “政得其民”之说“,民本思想”是中国政治文化的核心范畴之一。另一方面“,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治之要,莫 先于用人”等又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这是历史已经证明并在各个时代各个国家不断得到印证的真理。
地方志“横陈百科、纵贯千年”的广泛内容和“秉笔直 书、彰往昭来”的原则精神,使得它成为一方土地上最广 泛、最真实、最权威的“信史”,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 人、以文培元的重要使命。地方志部门广泛开展的教育 培训、提供地情信息咨询服务、编印出版地情书籍和一系 列方志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等工作,使得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在人民群众,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接续相传。
从“资政”职能看“。治天下者以史為鉴,治郡国者以 志为鉴”,地方志自诞生之初,便因其资料的详实、客观, 为地方治理提供经验和智慧“。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习近平总书记说“: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只有通过阅读志书,才能深入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 和现在,才能用贯通古今的大历史思维指导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
新时代地方志的“资政”职能,既是对传统地方志职能的延续性传承,又促使地方志部门积极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突出指导性实践性时代性,推动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当代地方志部门广泛开展的促进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推文旅融合等,为承载乡情乡愁、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
切实履行存史育人资政职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地方志部门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地方志部门唯有继续秉持崇高信念,牢记使命职责,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滋养,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如此,方能以“中国之志”资治“中国之治”,方能为在世界文化大语境中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助推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志”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