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资源型经济转型期的跨越策略

2020-09-10侯艾蓉

三晋基层治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转型期经济转型

侯艾蓉

〔摘要〕 目前,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传统资源枯竭的问题,资源型经济亟待转型。转型期是一个双重经济形态博弈的经济过渡期,是一个破旧立新具有革命性转变的经济变革期,是一个经历较长历史阶段的跨越期。实施创新驱动是经济转型策略的重点,把创新作为主攻方向、中心目标,能有力驱动资源型经济成功转型。

〔关键词〕 资源型经济;经济转型;转型期;转型跨越

〔中图分类号〕F0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442(2020)03-0066-04

以自然资源开采、加工兴起并发展壮大的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既面临资源逐渐枯竭的约束,又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已势在必行。本文选择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转型期(以下简称转型期)这个特定范畴,密切联系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理论和实践,探讨转型期的客观存在、内含规定和跨越策略等基本问题,试图建构一个关于资源型经济转型期的认知框架,为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路径借鉴。

一、转型期客观存在的多重依据

(一)“资源诅咒”是转型期客观存在的理论依据

以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和以铜、铁、铝等矿产资源为内容的自然资源经济存在着一种特异的经济现象,就是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着显著的负相关性,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量之间形成了一种逆向倒挂趋势,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之为“资源诅咒”,也有人将此称之为“荷兰病”。那么资源优势为什么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福音,反而成了经济增长的诅咒呢?经济学家提出了资源型经济的吸纳效应和挤出效应,其解释是:资源型经济在超额利润的诱导下,能把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吸纳到资源产业领域,保障自身的繁荣和发展。而资源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带来的资源红利,使得资源经济更加依赖于单纯的资源开发,忽视和抑制了技术进步和应用,从而挤走了内生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给整个经济发展带来了长期的萎缩和萧条。正是吸纳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双重影响直接凸显了资源经济的功能锁定和路径依赖这两大特征。而功能锁定和路径依赖特征是一种顽固的結构惯性和超稳态的固化特征,要根治这种资源经济顽疾,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就需要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经历一个特定的独立的转型期。

(二)国内外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实践是转型期客观存在的实践依据

如果说“资源诅咒”还是在务虚层面上论证的转型期存在的理论依据,那么国内外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实践则是转型期在实践层面上提出的实实在在的现实依据。在世界资源型经济转型史上,既有依靠内生增长力成功转型蝶变为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的典型案例,又有掉入资源型经济陷阱,正在经历着转型阵痛,没有完成自身涅槃的地区案例,无论哪类案例都在证实着一个铁的事实,即资源型经济转型需要一个特定的独立的转型期。

资源型经济地区,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随工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随工业革命的完成而转型。处在工业化中后期的我国资源型经济地区正在经历着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蜕变。2001年,辽宁阜新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源枯竭的城市,之后,国务院先后两次公布了44个资源枯竭城市的名单,在这些名单中,不乏有煤都、锡都、瓷都、铜都、汞都、油都等资源型城市。2010年国务院批准山西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省份。无论是资源型城市,还是资源型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要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这一世界性难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就是要经历一段经济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

(三)资源型经济转型承载的历史任务是转型期客观存在的现实依据

资源型经济转型作为一场历史性变革,承载着一系列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首先,要在资源型地区加强对群众的经济发展新理念和新经济常识教育。全面破除经济发展的资源思维模式以及社会生活的资源性文化、政治生活的资源性政治和环境生活的资源性生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同时还要学习加工制造型经济、生产服务型经济、知识复制型经济和智能网络经济的新知识,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知识更新。其次,要转换资源型经济的经济体制和机制。资源型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有它特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一般说来,资源型经济具有基础性、初始性和自然垄断性的特点,还存在安全生产、生态保护等外部性特征,这些都决定了它所要求的体制和机制是行政性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机制。经济转型,就是要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机制上来。再次,要建立新型的多元稳固的现代产业体系。资源型经济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形式,资源型经济转型中产业转型是核心。产业转型在目标形态上就是要实现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服务文明、知识文明和网络文明的转变,这种转变符合现代产业的演进规律,能形成高端的有丰富内涵的经济发展格局。最后,要进一步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资源型经济体制的改革、资源型产业的转型,稳定是前提。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资源型经济转型不可能实现。更何况改革和转型涉及新旧体制和新旧业态的转换,涉及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必将出现诸多的矛盾和摩擦,存在多方面不稳定因素,要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总之,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承载着多方面繁重而复杂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经历一个特殊的历史转型期。

二、转型期自身内含的基本规定

(一)转型期是一个双重经济形态博弈的经济过渡期

资源型经济转型期之所以是一个过渡期,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经济转型不可能在资源型经济内部发生,必须借助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对资源型经济进行彻底的变革,并为这种变革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改造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形态,建立新型的现代经济形态,并使之成为整个经济的主体。这一过程绝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有一个经济上的转变期,还要有一个存在经济博弈的过渡期。列宁在描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特征时讲到,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脆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用列宁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资源型经济转型过渡期的基本特征,完全可以这样说,这个根本转型时期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形态的特点或特征,即这个过渡时期是已经衰亡但还未被取代的资源型经济与生长着,但还非常脆弱的新型的现代经济彼此博弈的时期。

(二)转型期是一个破旧立新具有革命性转变的经济变革期

资源型经济转型,不是碎片化的修修补补的经济改良,而是系统化的破旧立新的革命性变革。这种经济转型之所以被定义为根本的革命性变革,完全是由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目标模式决定的。资源型经济从本质上说,还属于工业化经济范畴,是工业化经济时代初期的产物,转型的直接目标是工业化中后期的加工制造经济形态,升级目标是数字化时代的信息网络经济。无论是加工制造业经济,还是信息网络化经济,从本质上说,都根本区别于资源型经济业态,是一种高级的经历了质变的经济形态。这就决定了资源型经济转型不可能自然地直接地转变为加工制造经济和信息网络经济,必须进行彻底的革命性变革,才能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这期间要经历一个革命性转变过程,同这个过程相适应要经历一个革命性转变期。

资源型经济转型期作为革命性变革的转变期,实质上就是改革期。就像资源型经济不仅仅是一种产业经济,还是一种涉及财税、土地、金融、科技、行政、环境保护、城乡关系、社会保障等多领域的综合经济体一样,我们要转向的加工制造经济、信息网络经济,也是一种包括多方面内容的综合经济形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改革,不是单一的产业结构变革,而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全面性的改革。

(三)转型期是一个经历较长历史阶段的跨越期

转型期作为过渡期,新旧两种经济形态将在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共存。在这个历史阶段中,新经济形态取代旧经济形态,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大趋势。但从资源型经济的旧经济形态看,由于它的结构惯性和超稳态特征,仍有较强的固化能力,所以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能量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而诸如加工制造业和信息网络业等新的经济形态,在旧经济形态还占据发展空间,自己发展壮大的物质精神条件还不具备不成熟之前,是不可能一下子出现并迅速占据主导地位的。因此,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目标经济形态不可能在短期内战胜资源型经济形态。经济转型的历史证实了上述判断:英国国家煤田的转型经历了13年,13年来共建设了107个试点,改造了全国10%的废弃矿井,恢复了4 000公顷的土地,建造房屋8 000多所,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吸引私人投资10亿英镑,实现了城市复兴;德国鲁尔资源型工业区的转型用了10年时间,10年中鲁尔区中部工业景观最为密集、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进行了综合整治和区域复兴,建成了一条“工业化旅游之路”,使鲁尔区形成了独特、统一的区域转型的典型;辽宁阜新是一个在农业地区建立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当资源枯竭时,整个城市又转向发展现代农业,并提出建设农产品、食品加工基地及煤化工基地的转型目标,整整经历了8年,初步改变了阜新资源型城市的面貌。

三、转型期实现跨越的策略选择

(一)策略目标的选择

资源型经济迟早要进入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业态,但由于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发展空间、自然生态条件,以及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向新型经济业态转型跨越的策略目标各不相同。根据经济生态变化的趋势,可以粗略地将经济演进的时代划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即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经济时代。与此相联系,可以将经济形态划分为农业型经济、资源型经济、加工制造型经济、服务型经济、知识型经济和信息网络型经济。资源型地区都应该从本地实际出发,遵循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经济规律,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来确定转型时期的转型策略目标。脱离本地的具体条件、盲目照搬其他地方的模式和经验,都会给转型发展带来挫折和失败。

转型期的长期性规定和发展策略的长远性特征共同决定了转型期策略目标是一个长远的目标。作为一个长远的策略目标,就其实现而言,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分步实现,体现出阶段性来。具体说来,转型策略目标有阶段性目标和终极目标之分。从国内外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实践看,加工制造型经济是经济转型的阶段性目标,而服务型、知识型和信息网络型这些创新型经济形态则是其终极目标。从对经济生态发展变化趋势所作的经济分类序列看,加工制造型经济直接对应于资源型经济,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初始形态,同时也是资源型转变为创新型经济形态的必经路径。因此,只有以资源型经济为基础,加快发展加工制造业,才能积累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生产要素,在一定的物质和要素基础上才能发展创新性产业,最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二)转型跨越路径的选择

如同策略目标具有区域个性化特征一样,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路径也不尽相同。这是就个别而言,若就整体而言,资源型经济转型还是有一般的规律性的路径可循。可概括为思想变革、制度变革和产业变革集成的相互联系的策略转型变革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思想变革是先导,制度变革是关键,产业变革是核心。思想上的裹脚布解不开,现实中的步子就迈不开;思想上的大门打不开,转型的大门就打不开;思想解放有多远,转型发展就会走多远。在跨越期,面对路径依赖、资源锁定等转型问题,我们必须来一次思想观念大更新、大洗礼,真正破除“资源诅咒”,消除资源吸纳效应和挤出效应,打破资源功能锁定和路径依赖,改变资源结构惯性和超稳态特征,从资源依赖中解放出来,以全新的面貌投入到转型发展的大潮中。

资源型经济与资源型体制机制是共生共荣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體系。资源型经济转型和体制机制转换是同步推进的,在转型期内,必须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建立起符合转型要求的体制机制,为经济转型提供制度支撑。

产业变革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核心任务。在这方面,要“有中生有”,坚持资源跟着产业走,用资源换资本、换技术、换市场、换项目,实现转型产业的“原始积累”后,在原始积累的基础上,对资源要高端谋划、高端开发、高端配置,让资源在与高端产业的融合中实现价值最大化,实现转型产业的“资本积累”。要“无中生有”,要用知识和胆气,用创新思维激活产业要素,在创意中创新产业,要用开放的胸怀和眼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构建一种综合的内生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转型跨越重点的选择

转型策略重点的确定,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或中心目标;二是经济转型的薄弱环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当某些环节或方面成为整个经济转型的薄弱环节时,就会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矛盾,会被确认为经济转型的策略重点。资源型经济转型最根本的转换是动力转换,如果从动力转换的视角观察,可以明显地看到,转型的目标模式就是从资源驱动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整体上看,创新在经济转型大局中还处于薄弱环节,理所当然地成为转型的主攻方向或中心目标,成为经济转型策略的策略重点。

实施创新驱动是经济转型策略的重点。首先,创新在经济转型全局居于核心地位,是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实践反复证明,一项颠覆性技术的自主创新,会创造一个新的产业,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形成一个新的局面,创新是最先进的生产力,是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源泉。其次,要建设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和文化创新在内的转型创新体系建设。这一完备的创新体系将使得转型无论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诸方面,都能得到有力支撑。最后,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水平的转型策略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抓住了人才的培养这一关键,经济转型中的劳动、知识、资本、管理的活力就会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就会充分涌流。

〔参 考 文 献〕

〔1〕张复明.转型之路〔M〕.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

〔2〕郭延斌,刘玉岗,吴丽敏,等.破译资源型经济基因密码〔M〕.太原: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

〔3〕宋建国.试论我国经济体制根本转变的转变时期〔J〕.经济问题.1997(11):4-5.

责任编辑 郭丽娟

猜你喜欢

转型期经济转型
国际中文教育转型期中文教材研发出版的思考
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业税收政策的思考
转型期完善公共危机管理路径浅析
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背景下再就业策略
从社会问题视角看转型期人的发展的失衡
转型期家庭伦理剧中婚姻观的探究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新闻娱乐化的现象与成因浅论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