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提升小学数学课堂质量的实践性探索

2020-09-10梁小柳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8期
关键词:课堂活动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梁小柳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不仅给教师的教学思路和组织方式带来创新,还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加强。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发展、逻辑推理、运算分析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小学是学生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关键时期,其数学基础与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新时期提升小学数学课堂质量的方法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教学质量

目前,在部分地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本位思想的影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在课堂知识的学习和参与效果上处于被动状态,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主体效果,还使课堂教学的整体性难以得到保证。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加强学生的主体建设和主体培养,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能,从而实现其共同发展的目标。因此,本文从实际生活、游戏活动、问题内容、主体学情四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和数学现象,将这些生活场景与课堂活动相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使学生直观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细节、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生活中的相关情境导入其中,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心理,进而达到有效教学、探究发展的课堂效果。

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这是关于时间单位时分秒等方面的内容,为了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兴趣,了解时分秒的转换关系,进一步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对此,我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生活中有关时分秒的场景导入其中,如春晚的倒计时、人行横道信号灯、运动会比赛计时、日常烧水的时间、蒸馒头的时间等,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场景观看,进一步加深时分秒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有效运用,进而有助于启发学生对新知的探求心理。学生看到生动形象的案例之后,纷纷展开时间联想,这对下一步的教学实施起到铺垫的效果。

二、开展游戏活动,丰富学生课堂内容

对于正处在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游戏活动往往是学生喜爱且乐意参与的一项娱乐活动,将游戏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趣味化的游戏活动带动学生的课堂练习,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还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加强,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情发展和学情特点,合理组织游戏活动,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把握学生的游戏方向,从而实现其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

例如:在“倍的认识”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认识“倍”的概念和意义,并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打牢学生的学习基础,对此,我组织学生以“开心消消乐”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关卡的游戏问题进行计算和解决,“消除”前行的“障碍”,进而获得游戏的胜利,如“8里面有()个4,8是4的()倍”等问题。学生了解到游戏规则之后,纷纷举手表示参加,迫不及待地想要一展风采。通过游戏活动的灵活开展,不仅能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能鍛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创新问题内容,提升学生运算质量

课堂问题往往能反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效果,并对学生的课堂基础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作答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学情问题,进而在下一步教学实施中做好相应调整,确保学生运算活动的质量。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学情出发,合理设置问题环节,创新问题内容,避免出现超纲、低效等现象,进而达到有效设问的实施目标。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等知识点产生基础性的认知。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提升学生的运算质量,对此,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设置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①填空:长方形的对边(),四个角都是()角,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量出它的()和()。一张长方形纸正好可以裁成两张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纸,原来这张纸的周长是()厘米。②判断: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形状都一样。()③解答:一个长方形的停车场宽60米,比长少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通过对问题内容的灵活把握,不仅能检验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

四、注重主体学情,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因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体难免产生差异化学情,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主体发展受到影响。同时,如不采取有效的引导措施,将会使学生的内在心理滋生厌学、自卑等不良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学情,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发展,并采取多样化的培养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主体发展,从而实现其共同发展的目标。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化现象,对此,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互帮互助互学的课堂活动,打牢个体基础、提升学习能力。同时,在人员分配上,我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这对帮扶作用的发挥起到积极意义。此外,我还根据各组的学习情况,设置相应的探究问题,如“妈妈买了12个苹果,给哥哥7个,给妹妹5个,哥哥得到这些苹果的,妹妹得到这些苹果的。”等问题,以此来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实际生活的结合、游戏活动的开展、问题内容的创新、主体学情的把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还能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发展和数学能力得到有效加强,进而在基础培养和能力提升上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从学生的主体学情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学习特点,采取多样化的组织策略,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从而实现其学生主体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袁欢鑫.关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质量的研究[J].中国西部,2017(11):134-134.

[2]雷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47):282-282.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动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小学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思考与实践
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