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寄宿制普通高中非特长生小型弦乐团建设实践研究

2020-09-10张微

高考·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室内乐音准声部

摘 要:根据2017年新版音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从学情出发,经过六年的乐团辅导初步总结出一套农村寄宿制学校非特长生小型弦乐室内乐团排练的方法。该排练方法适合较为偏远的学校和水平偏低的学生,符合教育部在新课标中提出的实现教育公平的要求。通过几年的实践,该方法效果显著,能够在学生现有的水平之上实现提高,并激发学生的演奏兴趣和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关键词:合作;自主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新课程标准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017《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提到“因地制宜,科学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独特作用”①。应新时代、新课改要求,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丰富课程选择,让农村校的孩子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塑造健全人格,拥有更广阔的艺术欣赏视角,在进行小型乐团建设时需要对传统排练模式进行改进。体现“时代性”,向前沿艺术教育看齐,着力打造符合社会审美发展需求的具备艺术表演能力的人才。

(二)适应学校教学改革发展需求

我校校长提出“自觉+”教育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室内乐团排练课程需要将之前单一的方法进行改进,增加培养学生自觉意识的新标准,排练课程模式的进步也是我校教育理念的要求。

近两年,学校紧跟时代步伐,为适应学生需求,在课程安排上,尝试“选择性”和“关联性”②。体现在开展分层教学和学科融合课程两方面。小型室内乐团作为音乐学科分层教學的一部分,拥有更科学高效的方式,有助于完成该层次学生能力培养。

(三)丰富音乐课程模式的需求

我校音乐教师资源丰富,音乐普及课程门类开设相对齐全,在对有专长的学生拔高课程设计中已经形成了合唱团、舞蹈团、西洋弦乐室内乐团、民乐团和鼓乐团等艺术团体。

但是,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远,不能像市区的学校那样高频率地享受专家、校外艺术场地、艺术观摩等教育资源。这就为乐团学生进行艺术全面升级造成一定困难。探索新的授课模式势在必行。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通过乐团活动,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

“乐团”,要在合作中完成,参加乐团的学生应该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室内乐团较合唱团和大型交响乐团有所不同,因此学生培养方式也不同。

1.作品多为“无标题”。

室内乐,源于欧洲古老的宫廷音乐,最开始是贵族们的休闲游戏。因此,作品多“无标题”。所谓“纯音乐”,为学生们的理解提供大量想象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表演时不另设指挥。

表演人数小于10人时,没有单独的指挥,首席或领奏取而代之,这样就增加了各声部相互兼顾的难度。在表演时,首席要具备一定的指挥能力,同时乐团的其他成员能够迅速捕捉音乐变化趋势,从而相互配合完成表演。基于此演奏特点,训练时要特别注意学生之间相互兼顾、配合能力的培养,降低失误率。

如果说合唱或交响艺术是指挥的艺术,那么室内乐却将表达音乐的权力完全交给了演奏员,他们更需要对音乐有统一的认识,更需要默契的配合。他们的想象要发散但情绪表达要集中;对乐句的处理需特别小心,因为要照顾到乐句表达,他们是“把腿绑在一起的跑步”。

3.学生演奏技术要求高。

越是演奏人数少的作品对学生演奏技术的要求越高。在室内乐合奏中,学生既要具备独奏的演奏技术、表演心态,又要有合作意识,因此,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

(二)新型排练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自觉”的习惯

通过自主排练、干部负责、讨论、分声部练习等方式,让乐团“自主”起来。学生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教师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自觉、高效地发现知识技能盲区并加以补充,实现在开放宽松的排练气氛中以讨论、比赛、合作的方式学习,丰富课堂生成模式,让学生在有趣的参与过程中逐渐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

(三)开阔学生艺术视野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新时代培养的学生要符合时代要求。因此,在课程开展模式中更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缩小农村与城市间的教育差距,让学生能够通过高效的授课模式感受合奏的快乐,同时提高学生发现美、感知美、表达美的能力。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的品格,收获用艺术眼光看世界的方法。

三、实践过程和成果

(一)实践过程

校“五度”室内乐团成立于2013年,最初只有四名学生参与。并参加了第十七届艺术节比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从2014年开始,乐团扩大到15人左右,因为没有特长生,因此存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音准、节奏准确性问题严重,合奏意识差,舞台经验少,没有兼顾其他声部的能力等一系列问题。

通过两届调查研究,发现我团学生具备的特点有1.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强;2.基础参差不齐,大提琴难招生;3.合作意识差;4.对乐曲理解程度有限;5.练琴时间少。基于这四点,近两年来,在对乐团做基础训练(音准训练、节奏训练)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1.团员选拔

团员选拔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报名。由于学校没有特长生,因此报名条件为有弦乐基础的同学。

第二阶段:考核。从报名到考核中间余出两周时间给学生进行考前准备准,考试曲目为能够体现自己演奏水平的中外乐曲各一首,两周之后进行考试。

第三阶段:分声部。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测试成绩将学生分声部,注重声部间演奏水平平衡,不将水平高的学生都放到某一声部。

2.组织排练

(1)排练时间的把握

我校学生处于高中阶段,有效时间为两年。由于学生住校,周二、周三放学后的活动课为分声部排练时间(每周可以排练两个声部),周四合练。

充分利用一切学生业余在校时间进行基本功练习,是弦乐团建立必不可少的环节。

(2)基本功的练习

基本功练习分成三个部分:一,音色统一练习;二,节奏练习。节奏练习学生将一拍二分、三分、四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基本节奏型的准确演奏能力。三,音准练习。通过分解和弦、半音阶、等合奏练习建立学生“合奏耳”,逐渐具备在和弦进行中调整音准的能力。

(3)乐曲的排练-合排与分排(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外请专家的高效利用)

根据我校的基本校情,地处偏远,专家资源少,不能做到一个声部一个老师,教师组织学生排练时也不能按照传统的分声部排练方法。

1.视奏

排练新作品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慢速的视奏练习,对作品形成一个整体印象,明确自己声部的旋律、节奏、节拍。

2.单独练习

在学生初识乐谱的阶段学生要单独练习,该环节重点解决发音和音准的问题。单独练习时还要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包括空弦练习、节奏变化练习

3.纵向——分声部齐奏练习

为有效利用资源,教师根据合奏时各声部的演奏情况循环带领单声部练习,规范音准、节奏、音色,教师定期检查声部长的作品完成情况,并加以指导,其他团员由声部长组织练习。形成教师——声部长——其他团员的组织模式,分声部练习注意音色的统一和音准。

4.横向——小组重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发练习必不可少。乐曲熟悉后,要更多地分给学生自主排练时间。鼓励以重奏“游戏”的方式组织练习:时而学生自发组织练习(每人一声部进行组合),相互“挑刺儿”,培养耳朵的灵敏度;时而教师也加入其中,担任某一声部,通过教师引导感受音乐。合作时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提高“审美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通过逐层递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

3.发挥比赛与演出的积极作用

多参加不同级别的比賽和演出对于学生音乐审美的提高有着重要帮助。学生需要不同种类的比赛和演出,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开阔艺术视野,在水平较低的比赛中他们收获自信,在中等水平的比赛中他们学会调整心态,在高水平的比赛中他们进行学习。演出可以丰富舞台经验,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能更多地享受音乐的美。

4.观看演出,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培养学生的“合奏耳朵”。

鼓励学生练习时多听不同版本的唱片,在听唱片时既能听到自己的声部也要捕捉到其他声部,提高听觉敏感。另外,多听音乐会,参加艺术活动,有助于开阔眼界,促进音乐表达。

(二)取得的成果

2014年3月份参加北京市“第十七届”中学生艺术节三等奖的好成绩

2014年5月份参加校五月鲜花艺术节展演

2015年6月份参加顺义区“魅力社团,缤纷梦想”社团风采展示大赛一等奖。

2015年8月份参加“金色北京”弦乐大赛获得银星奖

2016年4月份参加顺义区“第十九届”中学生艺术节获得一等奖

2016年6月参加顺义区“魅力校园”社团展示获得一等奖

2017年带领室内乐团参加第十九届学生艺术节获北京市比赛铜奖

2018年2月参加新加坡国际弦乐艺术节获得银奖

2018年参加第三届蜂鸟音乐奖中国青少年音乐比赛获得三等奖

2018年参加金色北京经小提琴中提琴比赛获得铜奖

2019年5月参加第三届蜂鸟音乐奖中国青少年音乐比赛获得三等奖

2019年7月代表北京市中学生赴台湾进行交流活动

2019年8月参加金色北京获得北京市铜奖

四、课程特色与创新点

(一)助教的培养

教师资源的匮乏是分声部练习时的障碍。弦乐团的组织是各种音乐组织形式中较为困难的,如果演奏者没有一定的水平,乐团的建设是非常难的。除此以外,弦乐团对表演者的音准感、节奏感、旋律处理的美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每个声部的教师指导在乐团分声部排练时显得非常重要,也必不可少。

但我校地处偏远农村,教师团队人数较少,乐团利用学生资源,用“老带新”的方法,完成乐团分声部排练环节。选拔优秀的声部长,培养声部长与本声部乐队成员的沟通能力。

每年由高二部分老学员担任“助教”的角色,经过几年的实践,成绩尚可,乐团还将继续探索新方法,提高排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合作意识”培养

室内乐团的“合作”分为声部内合作和声部间的合作两种。对于这两种不同的“合作”方式,培养方式也不同。

1.声部内“合作”培养。

发挥声部长的主观能动性。声部长一般都来自于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乐团表演和演出经验,对于乐团的日常事务较为熟悉,对于在合奏中经常接触的弓法、指法比较了解,甚至有些保留曲目是他们曾经练习过的。

充分发挥声部长的作用,在弓法、指法、音准上对本声部内的成员进行指导和齐奏练习,统一本声部的节奏、音准及气口。这种方法既能灵活安排时间,又能保证声部内的统一。

2.声部间的“合作”培养。

声部间的合作培养可以从各个声部长之间的合作交流开始。既然室内乐源于“合作”,那么在排练的时候,可以借鉴其原始形式,还原四重奏,首先保证各个声部长之间能够“合作良好”,在排练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带领本声部成员,与其他声部相互配合。

在这里,各声部之间要清楚自己的主旋律部分,同时也要知道其它声部的主旋律,以便合奏时做出准确的强弱反应。避免出现“声部打架”。

(三)发散思维培养

1.邀请“专家”指导,为乐团排练画龙点睛

教师排练后,乐曲的初步排练已经完成。此时引入专家资源,从音乐发展史、演奏技巧、乐句及语汇的处理方面加深、拓宽学生的认识。

2.观看演出,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培养学生的“合奏耳朵”。

音乐是实践、表演、感受三位一体的学科。审美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练习和比赛,还包括欣赏。学习音乐是为了提高欣赏力、审美力,反过来,这两种能力也能够更好地指导表演。只有对音乐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有展示丰富音乐内容的可能。因此,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要抓住一切好的资源去学习、品鉴。

以上两种方式一定要配合讨论,使乐团对所表演的音乐达成统一的审美认知,以便表演的时候音乐表达达到统一。

五、困惑

1.练琴时间少。由于乐团学生不是特长生,之前也没有参团经验,再加上器乐练习需要连续性的特点,因此高一年级入团时在规范演奏方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高中生课业压力较大,升入高中后,学生还需适应高中生活,其中产生的问题会降低排练效率。

2.审美能力与技术相互不能支持。学生的审美力较差,高中生的重奏乐曲都相对抽象,因此排练时经常出现只有音高没有旋律的现象,影响音乐表达。

以上两点,也是未来乐团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实施与评价中2.“合理制订课程实施规划”中提到“…因地制宜,科学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2]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第三条,“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中提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关联性”

作者简介:张微,1987.2.20,性别:女,籍贯:山东泰安,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二级教师,单位: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研究方向:弦乐室内乐教学研究、管弦乐教学研究、高中音乐课程教学研究,邮编101300

猜你喜欢

室内乐音准声部
通过陶笛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音准有效性的探究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东平路上的秋日盛事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我国民族室内乐演奏形态分析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