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如何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
2020-09-10付年龙
付年龙
摘 要: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课堂内建立属于自我的,更为完善的知识结构。为此,农村高中的历史教师也必须了解自我责任,引入集中思维,开发发散思维,遵循逻辑思维,利用直觉思维,在多方课程改革过程中带领学生走入新的学习天地,使农村阶段的学生拥有一个更为广阔的未来。
关键词:思维导图;农村高中;历史单元学习
引言: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帮助学生,完成学生知识结构更新的一大重要方式。但是,限于传统教学的种种束缚,为此,在农村高中的历史课堂内,大多数历史教师所应用的教学课程并不受到学生欢迎,一些教师甚至直接采用题海战术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这类题海战术已逐渐遭到学生的抵触。为此,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也成为了现今学生喜爱学习方式,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教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培养更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强调的是从某一点出发,发散至四周的有效教学模式。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教师可由一点发展到不同关节点,而这些关节点都与本课程的教学主题有着较为重要的联系,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历史课堂学习课程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同时,它还能够构建学生属于自我的历史学习框架[1]。
从历史角度来看,东尼巴赞是思维导图的最先创始者,他指出思維导图是通过画图的模式将学生脑海里的知识点放置在同一图形内,将其连接成节点,完成相关主题确定的过程。目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思维导图也受到越来越多教师欢迎,思维导图正成为一种用于记忆和发散学生思维的重要教学方式。思维导图分为以下几种内涵:首先,思维导图的中央关键图形可完整、真实的显示出学生集中注意的中心,其次,思维导图的主干线较为发散,其能从中心发散到四周,接着,思维导图的枝干末端是相关的课程关键点,它能够联想到线上或其它图形的一些关键词,不同分支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十分紧密的整体结构图。教师应用好思维导图教学的种种特征,发散学生思维,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效果。
二、思维导图优化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
有效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能够让整体历史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生机[2]。同时,它也能够帮助教师将自我脑海中的相关知识结构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图形,帮助学生感受知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历史课堂的无限魅力。
它有别于传统课堂进行过程中的炒冷饭,走过场教学模式,有效的思维导图模式更具活性,它能够帮助学生确定相关主题,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用此思考时间来梳理整体教材,在自我思维发散中,认识相关关键词,逐步挖掘出相应的学习内容。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此时的思维导图教学不只是仅仅的知识传授而已,它应该是立足于学生,帮助学生提高相关技能,完成学生知识掌握,引领学生联系生活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引入集中思维,明确学习
所谓集中思维,它即是将一个问题中所含的不同信息揽括起来,从而形成更好问题答案的一种教学思维。在历史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校准课程学习的一些关键词。而这些关键句则会成为教师教学的整体思维起点,这时,教师再以此思维起点作为重要教学基础,找准单元的一些学习重点,寻找其它层次的关键词,形成思维导图的相应框架[3]。在此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让学生以良好的习惯去面临历史学科,最后,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应的单元学习中心词寻找,这样的教学过程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课程时,为建立学生更好地知识框架,这时,教师就可以西周、商具体政治制度作为教学出发点。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并在课堂外完成相关知识查阅,了解该思维导图进行的关键词――政治制度。过后,教师再以此政治制度作为中心,构建出相关的思维导图,将政治制度分为夏商政治制度和西周政治制度这两部分,通过深入探讨,在集中思维引领之下帮助学生寻找知识,罗列本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关键要点,以顺序关系筛选相应要点,最终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课程的学习。
(二)开发发散思维,寻找学习关键点
发散性思维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一大重要思维,通过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培养,教师也能够引导学生获得一个更佳的学习效果。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相关学习时,教师应以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在不同问题探讨过程中寻找一种更优的解决方案。
思维导图分为关键中心词和不同层次主题词,为此,在引导学生寻找不同层次主题词时,这时,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从目标出发,应用发散式思维逐渐构建知识框架,寻找不同问题答案,在此课程学习过程中,真正提高自我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之前认真准备相关材料,以某一历史关键点作为课程教学学习的起点,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思维,应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应用联想朝着指定思维点不断前进,从而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完成知识结构的转变。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它能够让学生走出自我学习的相关思维局限,形成学生更为独特的自我学习框架。又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整个思维发散为政治制度,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等多个相应的学习分支,将鸦片战争与闭关锁国政策进行联系,使学生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心发展词,在宏观与微观角度的共同分析模式下,找准鸦片战争发生的具体原因,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突破自我学习的相关难点。
(三)遵循逻辑思维,梳理学习要点
高中阶段的历史内容在各单元之间都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为此,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抓住这一单元的不同点,构建一个新型的知识学习框架,在运用有效的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遵循严谨教学原则,将课程内容以一种更为活性的模式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进行了解。在传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大多是以相关的时间线作为学习的横向连接点,但是,这样的历史事件还原过程对于学生理解来讲还存在着相对应的难度。
为此,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不适应新型学习课堂的,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用自我逻辑思维仔细思考,找准各单元知识点之间的相应联系,梳理学生脉络,使学生更为清楚地知晓各类知识。例如,在学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定》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合理利用教学,引导学生寻找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联系。过后,再以工人代表社会主义,火炬代表革命,用线条来加深学生理解。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是一个较为开放性的课堂,为此,教师也不能局限于种种教学模式,而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大胆创新,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学生加强知识理解。
总结:思维导图是新课程改革模式下的一类新型教学方案,在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将此教学方案搬上日程,合理融入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以各单元知识结构作为重要关键点,开发学生思维,将不同知识有效地构建起来,加深学生了解。使学生的分散知识变得更为系统,有效实现历史课堂的知识迁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多和学生交流,提高整体历史课堂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春红.高中历史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中),2013(8):91-91.
[2]张凯.浅谈高中历史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5(3):189-189.
[3]殷东阳.浅议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14(1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