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幼儿园小班数学“生活化”在教学中的价值

2020-09-10葛春城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1期
关键词:小班生活化兴趣

葛春城

摘要: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质就是以“来源于生活为内涵,以服务生活”为目的并最终服务于现实生活。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数学教学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模拟生活中的游戏情境和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探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学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善于观察、分析生活的习惯,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和想象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班;数学;生活化;游戏;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120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

一、在生活、教育中渗透数学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

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和生活教育理论,作为教师应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情景和事例,尤其是对小班幼儿来说,数学活动更宜生活化、娱乐化。如在这个秋天,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捡落叶,用“捡来的落叶学习分类、排序活动,还可以用落叶粘贴图形”。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的,如“皮球是圆的,手帕是方的,每个人的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等等。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教育的契机,如:“早上清点人数,分发点心,排队……”等等都为幼儿提供了有关数学的感性认识。

福禄贝尔说:“游戏是儿童的最高阶段, 是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游戏,将游戏贯穿于幼儿数学学习活动的始终,既能避免数学学习的单调与枯燥,又能增强数学学习的愉悦性与趣味性。小班幼儿应该以直观的、带有情节的、幼儿能扮演角色的游戏为主。如情景游戏“小兔拔萝卜”、 “送小动物回家”……等。如在小班“学习分类”活动中,我设计了“图形宝宝找家”、“好玩的图形”等各种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分类。活动中,教师和孩子是共同的游戏者,更能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孩子在游戏中自由自在,情绪愉快,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了。

二 、运用操作材料感知数学。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慧之花开在手指尖上。” 可见操作活动对促进幼儿掌握初步数学知识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才能借助于被操作的物体获得数学感性经验,整理数学表象,主动领会和构建起抽象的初步数概念。 例如:选择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做教具(消过毒的“冷饮棒、喝过的易拉罐、饮料瓶盖、吸管、贝壳”……等),每一种自然材料都蕴含着一定的外观属性。幼儿可以用这些东西来进行“拼搭、排序、数数、分类”等数学方面的学习。教师的这些“数学问题”或“教学目标”并不是直接通过语言传递灌输给幼儿的,而是以“信息符号”的形式“物化”在材料上,再由材料向幼儿发起“知觉的挑战”,从而提升操作材料的数学探究意义,引导幼儿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三、创设生活化的数学环境。

幼儿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丰富的环境刺激幼儿的感知,对幼儿知识的获得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活动中我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活动相适应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例如:小班学习“1和许多”的数学教学活动。活动开始: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兔妈妈家的萝卜丰收了,想请小朋友帮忙去拔萝卜”。孩子们听了,很高兴,都想帮忙。接着,我就说:“萝卜地”离这很远,我们要坐汽车去……“嘀嘀嘀”汽车开动了,小朋友都急着上了车!“萝卜地”到了,大家快下车。我带幼儿到事先布置好的场地,展现在孩子面前的是大小不一且颜色各异的萝卜。(孩子们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露出了惊讶的神情)嘴里情不自禁地叫着:“哇!地里的萝卜真多呀!真好看!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俨然一副马上要去拔萝卜的架势。见此情景,我忙说:“孩子们,别急,兔妈妈说了,每个孩子一次只能拔一棵萝卜哟!大家把拔来的萝卜都要放到箩筐里”。孩子们在游戏中玩的很high, 充分体会了“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1和许多”的理解,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引导数学与音乐、美术、健康相结合的游戏。

在教学“比较多少”时,我利用音乐游戏“抢椅子”,让孩子感受人与椅子多少的关系。我将幼儿分成4组,每组4人,而每组的小椅子却只有5把。游戏开始,幼儿听音乐围着小椅子转。当音乐停止时,幼儿就抢一把椅子坐,但每次结果总有一个椅子没有小朋友坐。我就问小朋友:“怎么会有椅子没人坐呢?有一个聪明的小朋友回答:“小朋友少,椅子多。”其他小朋友也争着说:“小椅子有5把,小朋友有4个。”“椅子比小朋友多1把”,“人比小椅子少1个”,更有小朋友直接说:“4比5少1,5比4多1。”紧接着,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使小朋友和椅子一样多呢?”有的幼儿说:“再添上一把椅子”有的说:“去掉一个小朋友”。为了证实孩子的观点,我根据幼儿想的办法再一次做游戏进行验证:“4添上1是5,5去掉1是4。”这个游戏孩子们百玩不厌,乐趣无穷。

数学不仅能与音乐结合,也能与美术结合。如“看数字,给相应的水果宝宝涂色;看数字,画圈……等”。无不让孩子兴趣盎然,流连忘返。更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说的一点都没错,尤其是对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如:教师引导幼儿学“小兔跳,先跳一下,再跳两下,问幼儿一共跳了几下?……”等等。

五、结论。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游戏化,使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积累数学经验,体验运用数学知識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北京儿童之家教育中心《幼儿如何学习数学》兰州大学出版社

2、张慧和、张俊:《幼儿园数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谢玉萍《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研究》山东教育

4、皮亚杰《儿童智力的起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作者单位:江东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班生活化兴趣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