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科学思维在生物课堂中的渗透

2020-09-10张碧英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3期
关键词:共性氨基酸事物

张碧英

科学思维是由卡尔·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它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基本含义是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在生物核心素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科学思维,也叫科学逻辑,即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它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科学思维必须遵守三个基本原则:在逻辑上要求严密的逻辑性,达到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在方法上要求辩证地分析和综合两种思维方法;在体系上,实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理论指导实践。对科学思维进行全面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一课,我是进行如下的设计的:

一、导课方式主要渗透观察分析的思维方法。

导课环节的设置我运用“变色魔术”,通过五种不同的饮品:生理盐水、运动饮料、豆浆、牛奶、雪碧,进行双缩脲试劑的滴加,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差异?通过分析,是由于饮品中所含物质有差异,从而体现因果分析,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定性分析能力。

二、引出氨基酸主要渗透逻辑与事实的思维方法。

由人体不能直接吸收大分子的蛋白质,基于这样的科学事实,呈现人体的消化系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而得出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氨基酸。

这样设计的意图,着眼于对事物进行历史的考察,从事物的发展、变迁和沿革中,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综合,认识对象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

三、氨基酸结构通式依赖于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不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

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异同点,进而分析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最终得出氨基酸种类取决于R基。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事物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它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其目的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四、脱水缩合知识的形成是分析归纳与演绎的统一。

这一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设计“三步走”策略完成学习。

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与动画,让学生形成整体概念,对脱水缩合基本了解的基础上自主进行思考;其次,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展开讲解,对难点知识着重分析;再者,以模型制作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讲解展示,达到归纳与演绎的综合。

通过这一板块知识的学习,体现了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是事物的个性与共性的对立统一。个性中包含共性,通过个性可以认识共性,同样,掌握了共性就能更深刻地了解个性。归纳和演绎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它们在科学认识中的主次地位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以上是我在授课过程中的一点见解,其实,在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需要教师在生物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培养。

总之,思维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本质,达到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

陕西省韩城市司马迁中学 陕西省韩城市 715400

猜你喜欢

共性氨基酸事物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科学解读食物中的蛋白质如何分“优劣”
补氨基酸不如吃鸡蛋
单独中的洞见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不合理应用分析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
喜爱音乐的物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