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2020-09-10王祥凤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28期
关键词:诗歌鉴赏高中语文策略

王祥凤

摘要: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继承发扬诗词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精选诗词,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欣赏方法来品读诗歌,领悟其艺术真谛,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精神得到振奋、满足和畅快,从而获得审美的享受。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策略

在高中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较好地指导学生阅读、欣赏中国的古代诗歌,不仅有助于丰富文化生活,汲取文化精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鼓励学生启发图强。现谈谈我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欣赏古代诗歌的一点体会。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功利化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太过于功利化。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以解题为基础,给学生讲解题的技巧,却忽视了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如此导致学生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诗歌鉴赏仅仅停留在文字表达以及掌握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无法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造成消极影响。

(二)积累浅薄化

一些语文教师在解读诗歌的过程中,根据教材逐字逐句解析,整个诗歌鉴赏支离破碎,失去了整体的美感和意蕴,导致学生无法体会到诗歌中的思想情感。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情感的沟通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与文章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在课堂上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来为学生讲解,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然而现今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过于生硬,仅仅是机械地朗读文字,没有进行情感的深入挖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

(三)鉴赏模式化

如今在大多数语文课堂上,诗歌鉴赏教学就是真题讲解,教师先讲解词义,再讲解结构,最后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本来意境优美的诗词被分解,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知。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对于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没有深入了解,无法提升自身的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

二、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诵读,把握情感

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诗歌的诵读,要充分把握诗词中蕴含的情感,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诗歌具有语言美、节奏美、情感美以及意境美等特点,教师要多层次、多方位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能够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不仅能够很快地背诵课文,还能够不知不觉就理解到其中的含义,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语感。因此,教师要重视诵读方式的多样性,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带领朗读时,教师要声情并茂,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阅读欲望。教师要利用听读、齐读、品读等方式来让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从而掌握其中的情感内涵。其次,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功课,最重要的是不能读错字音,或者由于自己的理解不对而导致朗读的风格不对,良好的韵律能够带动学生去体会诗词中的旋律美以及音韵美。

(二)斟酌诗眼,体悟诗情

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诗歌鉴赏中,诗眼是极其重要的,它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整体构思,以及诗人的思想观点与情感态度等。诗人在创作中也十分重视字词的筛选,利用字眼来升华情感,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举个例子,“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字,就是该句的诗眼,它将本句中的境界充分展示出来,有效提升了诗词的意蕴。诗眼一般藏在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以及字词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语言所创造出的形象来进行联想,感悟诗歌的灵魂所在,从而准确找到诗眼。通过挖掘诗眼中所隐含的意义,把握诗歌中的意蕴,能够引导学生融入诗歌意境,提升鉴赏能力。

以杜甫的《登高》教学为例,其诗眼为“悲”字,全诗将悲字贯穿其中,用悲景入手,渲染出寒凉凄苦的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悲字有一个全面的把握,用心感受作者眼中的悲景,深刻体会诗人心中忧国忧民的情感。

(三)指导学生在欣赏中要善于捕捉形象和领略意境

善于捕捉形象和领略意境,是古典诗词欣赏中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环节。捕捉形象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从诗词的字里行间抓住人物形象;二是欣赏之后得到的总体形象。意境包括意与境两个方面,而且是意与境,情与境融合为一,浑然一体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在于能写真景物、真感情,在于艺术形象的鲜明生动,境界的传神、感人。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诗歌欣赏中要善于捕捉形象和领略意境,调动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生活体验,借助想象、联想,品味诗情画意,体味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思考诗中暗示(或启迪)读者的東西,甚至再观诗中形象,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的最后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示了作者归隐的意愿,其中固然不无躲避现实的消极思想,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

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民歌的前四句歌唱敕勒族的生活环境,雄伟的阴山山脉,蓝天下无边无际延伸开去的大草原,辽阔的天宇笼罩着整个草原。后面三句写敕勒族人民的劳动生活,茫茫的大草原,大草原上到处都可以看见牛和羊。意味着敕勒族人民辛勤的劳动,彪悍的性格,肥壮的牛羊。没有描写,没有赞美,只是几句朴素的白描,已能令人想见大草原的开阔景象,草原人民的生活场景。

(四)指导学生欣赏诗歌作品的艺术特色

优秀的诗歌作品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是因为诗人在艺术上呕心沥血、匠心独运的结晶,凝集着诗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因而我们在欣赏任何一篇诗歌作品,都要仔细品味它的艺术特色。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两句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以鲜明的画面、强烈的对比,把统治阶级的穷凶极欲与劳动人民的困苦死难凸现在读者面前,对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不平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使人触目惊心。

总之,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欣赏者的目的和欣赏对象的特点,直接影响着欣赏的效果。面对如此丰富而复杂的诗歌作品,需要根据一定的欣赏目的,运用不同的欣赏方法,反复体验,细心品味,领悟其艺术真谛,思想感情得到升华,精神上自然而然会感到振奋、满足和畅快,从而获得审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刘玉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心得[J].学周刊,2015(8):15-16.

[2]杨振春.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J].学周刊,2015(11):56-57.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高中语文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