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在电类课程中的实践融合
2020-09-10时珍
时珍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也在逐步的推行变革,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关键词: 移动学习;电类课程;融合
在此大背景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中职课程的有效整合既是职教改革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也是提升中职教学质量的必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一、实施的方法与路径
目前“移动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个途径:电脑机房与实验室。它的优势在于经费由学校投入,确保了设备的统一和网络安全。但是,电脑机房和实验室往往受到使用空间和场地的限制,一旦离开教室,数字化学习就戛然而止了。第二个途径:一对一数字化环境。即政府和学校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人手都有终端设备。该途径的优点在于项目推进集中明确。而缺点在于,如果管理不当,则容易造成设备使用时间有限。因此,需要学校或教师对其有较好的维护。第三个途径:BYOD自带设备。由学生自己带智能设备进入学校使用。优点在于降低了设备经费成本和管理成本。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缺点在于需要平台做好准备,同时,对于学校网络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这三种途径我们发现,基本上可以归类为移动设备学习与电脑学习两种方式。相较于电脑学习,使用移动设备学习更不受时间与空间的约束,更灵活、更富信息化,而且可以即时上传教育教学数据信息。也便于老师实际了解学生状况,定制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
为紧密结合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针对如何让“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问题,不断进行教学模式探索和资源建设。围绕“以学为中心”, 构建以移动互联技术为支撑、积极开展“移动学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并将网络教室、自主研发软件和商业软件等广泛应用、并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创建操作性强、易推广的“移动学习”教学资源。
二、解决的问题
1、解决传统教学环境不能满足信息化教学需要的问题
传统教室、实验室等教学环境主要适应“以教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智慧型教室建设成本高、使用效率低,且维护困难,为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教学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打造移动信息化教室,让学生自带移动设备。
2、解决在线学习资源不足,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难以实施的问题
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等移动终端在学生中已基本普及,但在线学习资源的质量数量不能满足“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在线学习资源和线下教学“两张皮”的现象突出。为了解决这样的现象,资源打造,首创“师生共建”方式进行开发。让学生参与其中,更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更加能够丰富资源,只有学生最了解学生,这样的资源,学生易学易懂。
并且学习资源的制作过程中,一改往日电脑软件应用,挑选无不良内容的的多款手机软件让学生随时随地可运用学习,并把他们的使用方法、过程封装入立体资源中。整个资源都采取“混合式教学”设计,不仅教会学生知识,并且教会学生怎样运用信息化网络工具来获取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3、解决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推进困难的问题
信息技术支撑不足的情况下,互动式教学方法实施有困难;通过考试考核的及时反馈来促进学习的“形成性评价”、随堂测验等实施不便而多流于形式;传统纸质考试质量不易控制,考后反馈滞后或缺乏。
新资源在整个设计上,是通过课前的翻转课堂开始,在课中通过新课导入、实操、原理探索、电路绘图制作、排故拓展等进行学习任务的实施,最后课下平台学习,自我提升,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调整教学,再针对不同学生情况实施个性化辅导教学。整个教学环节都对应有相应的课堂辅助手机APP来支撑“混合式教学”,更易于推进教学方法和考試方法改革。
4、解决传统教学过程管理和质控相对粗放,质效不高的问题
采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支持以纸质教材为基础,电子课件、图片、三维仿真、 在线测试、等多媒体素材相配套的全新教学模式,实现资源及学习数据的统计分析管理。
三、破旧立新
1、教学环境设计创新
将普通教室、网络覆盖、学生自带设备(BYOD)结合在一起,普通教室变移动机房,解决传统信息化教室成本高、难维护及无线网络拥堵难题,低成本易推广。
2、 “师生共建”方式,丰富在线资源APP,促进“混合式教学”开展
(1)采用“师生共建”方式,结合企业开发手机课程APP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并上传网上云平台,可供学生下载使用。
(2)在电子信息类课程立体教学资源制作设计中,挑选无不良内容的的多款手机软件让学生随时随地可运用学习,并把他们的使用方法、过程封装入立体资源中,辅助教学,并实现学习数据的统计分析管理。
(3)整个教学实施过程通过课前的翻转课堂开始,在课中通过新课导入、实操、原理探索、电路绘图制作、排故拓展等进行学习任务的实施,最后课下平台学习,自我提升,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调整教学,再针对不同学生情况实施个性化辅导教学。整个教学环节都对应有相应的课堂辅助手机APP。
3、移动教育技术工具推动课堂与考试革命
(1)与企业合作开发APP软件,可使用手机进行互动教学、随堂测验、师生互评与反馈。
(2)并使用问卷星等实用手机APP,手机查询试卷及答案、答卷分析、能力和知识结构分析等,实现“以考促学”。
4、信息技术支撑精细化数据管理
老师可对学习资料、课程进度表及考试成绩即时查询,辅助教学,并实现学习数据的统计分析管理。
四、“移动学习”在电类课程中的实践融合效果
通过“移动学习”在电类课程中的实践融合,将开发的移动学习工具与翻转课堂、APM等探究式教学方法、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惠及电类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考试评价、教学管理,及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显著,形成一批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创新模式,使教与学质量提升,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思路得以拓展,批判性思维和学习能力提升显著。
参考文献
[1]基于移动学习的自主学习策略研究[D]. 左晓琴.上海师范大学.2017.
[2]移动学习[M]. 科学出版社 , 黄荣怀等,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