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应用分析
2020-09-10娄雯雯赵雅笙杨雅婷杨雯迪
娄雯雯 赵雅笙 杨雅婷 杨雯迪
摘要:创造性思维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求和激发创造力。因此,特别重要的是要专注于培养细致的洞察力,对周圍环境和生活的敏锐洞察力,磨炼和开拓设计思维意识的创造。仅仅表达设计意图是不够的。它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强大的综合艺术素养。因此,服装设计师在创作和构思时,一方面要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而且要更加自然。对生活和社交生活有独特的理解,两者是融洽的。
关键词:模仿消费者;性质;独特的精神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038
一、设计的概念和类别
服装款式是精神思想的一种表达,是源自思想的。这种美丽使人,衣服和自然处于协调,统一和和谐的状态。完美是指服装是一种整体美,它通过服装来表达人们的气质,心理,个性和身体结构的整体统一。选择并分类建模设计的形状元素,颜色元素,材料元素和装饰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汇总并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也就是说,使用和解,集中,控制,平衡和节奏之类的方法,将每个人的美丽调和并整合为统一的美丽。当应用于服装时,它是利用各种时尚元素与珠宝,帽子,鞋子,皮包和其他服装物品以及诸如发型,肤色,气质与时代感相互调和,形成了服装的整体美感。当设计出模仿生物形状的服装时,许多人同时感到惊讶, “仿生设计”的流行魅力有三种来源。首先,近年来时尚界的时尚潮流制造了“生态风”。随着工业化进程带来人类居住空间的恶化,自然生态遭到破坏,人类日益增多。人们对美丽大自然的渴望与日俱增,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服装设计中,已经形成了“回归自然”和“环境休闲”的生态热潮,并逐渐成为时尚的主流。然后,在这种思想和意识的指导下,设计师无疑倾向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大自然本身具有特殊而深不可测的魅力。仿生建模的艺术设计是在许多方面模拟生物,如服装的功能形式和结构,外部建模,动作,甚至其外观以及与环境的统一和协调。 “仿生设计”的哲学内涵与21世纪服装文化发展的内涵相吻合。服装的“仿生设计”是一种模仿自然界的生物形状和颜色的设计活动。它的主题是“向自然学习”。21世纪的主题是回归主题,倡导人与自然的统一。这种“向自然学习”和“人与自然的统一”不仅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而且是“仿生设计”作为服装设计未来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可以说服装设计中的仿生设计已经被服装大师加热。仿生设计使人们感到自然的存在。设计首先应尽可能遵循自然法则。我们必须向自然界学习,以将其与人类智慧相结合。
二、服装材料的仿生学
服装材料是服装设计的重要因素。其仿生设计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织物仿生。目前,仿生织物已经达到了假冒和真实的地步。天然材料直接用于服装设计,人造纤维用于模仿天然纤维织物,如丝绸和毛皮,直接用于服装设计。第二是图案和纹理的仿生设计。通过理解自然法则,形式的限制转化为表达自由,最终产生了与自然融为一体,具有强烈装饰性和审美感的独特艺术品。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模式中的表格来塑造自然因素,并使用所塑造的图像来传达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及大小环境。特定的形状用作表达情况和意义的手段,为整个设计增添了魅力。李子,兰花,竹子和菊花等自然图案具有特殊含义。我们可以从建模风格中欣赏与我们相似的事物。对于西方人来说,向往更好的生活和简单纯净的美丽往往是不容易的。近年来,设计界充满了“回家”的愿望。这种“自然风”旨在极端追求现代设计中的标准化和机械化。人们发现自己处于陌生和不人道的环境中。在中间,生活并没有充满活力,也没有变化,只是陷入单调的单调之中。作为设计作为一名艺术家,老师融合了高科技和人们的情感需求。设计应反映协调员的理性和情感,并赋予人们“回归”和“回家”的亲密感。因此,简单的设计和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设计是正确的。信息时代的趋势相互吻合。这种返璞归真的设计趋势赋予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三、中西融合
应该努力弘扬这两种文化的精髓,并加以锻炼和融合,以创造出适合信息时代需要的文化观念。当应用于服装设计时,它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观念及其表达方式,融合了西方文明中的比例定律,三维观和理性思维,使它们在面对大自然时可以互相使用和生活面向未来。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我们目前处于一个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甚至农业文明共存的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工业文明注重实践成果,强化科技理性主义和现代主义艺术,追求功能美。它是我国时装业发展的重要参考。
四、结论
在处理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时,时代艺术设计应坚持中西文化的融合,反对任何形式的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并努力弘扬和弘扬两种文化的精髓。为了创造适合信息时代需要的文化观念。仿生模型的设计以自然界中的万物为参考材料,提炼成可以应用于服装的漂亮服装,使其对人类服装文明的历史更加令人兴奋,并且与公众和人类的发展相吻合。社会趋势。适当地遵循消费者的心理,依靠传统文化的起源以及对精湛工艺的工业技术支持的完美协调,我们才能实现创新并迎合公众的文化心态。
参考文献
[1]王受之.现代设计史.深圳:新世纪出版社1995
[2]伊顿.造型与形式构成.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娄雯雯1999.07.22女 辽宁省葫芦岛市 摄影系
赵雅笙 1999.12.23女 辽宁省盖州市 服装与服饰设计
杨雅婷 1999.03.20女 辽宁省营口市 服装与服饰设计
杨雯迪 1999.03.14女 辽宁省丹东市 服装与服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