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叙事案例

2020-09-10翟光华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28期
关键词:案例价值观心理健康

翟光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027

一、案例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从个人理想信念和行为层面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针的深入推进,在基础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成为热点话题,旨在于弥补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中忽视学生品德修养的教育漏洞,使得学生能综合发展学习能力与人格品质,进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实施德育的直接途径,教师应基于学科特性和学生发展需求,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的德育活动,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开发特色课程、组织多样活动,推进小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校以“中国梦—行动有我”上报的视频德育校本课程为依托,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理念开展德育活动,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旨在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建立努力求知、坚持理想、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等积极健康的精神品质。同时,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本案例以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离群心理”为例研究了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解决措施与本质意义。

二、案例内容——“离群心理”案例研究

(一)问题描述

班级中有一名成绩较优秀的学生,但每次班级组织集体活动,他既不参加活动也不与同学讨论,在班会、学校运动会等活动中他总是在下面自己做作业,平时在班级中独来独往,不喜欢在课间休息时间与其他同学聊天做游戏。笔者与这名学生交流时,他总说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人际交往这些娱乐项目是耽误时间的无意义行为,只有认真读书,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才能有出路。而后,笔者与这名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从沟通中发现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种想法,是受到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孩子为单亲家庭,长期只有母亲在身边,母亲管教方式较为偏执,在日常生活中一味地教导孩子要努力学习,不能与小区中其他孩子一起玩闹,久而久之,孩子也形成了只关注学习成绩,忽视人际交往的“离群心理”。

(二)解决措施

首先,让学生认识“离群心理”,矫正他的思想观念。从客观层面来看,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家长与学生都迫于升学率压力,过于关注文化课成绩。在主观角度来看,家长对社会人才观需求的不了解导致形成了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这便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通过课程教育与心理辅导,使他们逐渐具备社会发展所需求的能力与品质。

其次,寻求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超越“离群心理”。所施行的教育方式要具有根除旧习惯、培养新习惯的作用,如在班会中,给他布置发言或活动内容,并在他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后给予鼓励表扬。同时,还要培养他的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组织其参与学校奥数活动等,发挥其优势帮其建立自信心。此外,在发现班级中其他离群行为时,要借助他人的例子向这名同学进行侧面教育,逐步缓解他的离群心理。

(三)本质分析

应试教育体制对我国整体教育理念带来了深远影响,不仅学校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教授文化知识、培养应试能力上,学生家长也形成了侧重文化成绩,轻视情感、道德、心理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错误思想观念,这导致“高分低德”现象较为普遍。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中,教育部门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呼吁广大教师積极探索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文化学科的育人价值。“离群心理”是学生社会性发展中的严重缺陷,这是长期应试教育效应的余波,会导致学生情感淡薄、兴趣狭隘、缺乏交际能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德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引导、鼓励与督促带领学生脱离负面心理问题的困境。

三、案例价值

在社会对人才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下,培养专业化高素质人才是教育核心目标,旨在于改善传统教育中学生“高分低德”的现象,使得学生成为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俱佳的新时代人才。小学生处于发展情感、个性与品质的关键时期,教师需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个性品质、思想情感,让德育之花绽放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本案例中研究的“离群心理”主要从问题根源和解决措施两方面展开具体分析,不仅可以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还能为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归因分析提供部分借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教师要关注时代发展人才观和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以学生成长需求和教育规律为依据,使得学校德育体现出中国梦战略目标。

四、案例反思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进入信息传播过量而又缺少节制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普遍呈现出阅读碎片化、思维平面化、容易焦躁、戾气较重的特点,这导致社会出现了“萎靡化”倾向,社会公民的整体道德素质状况堪忧。在这种形势下,由于小学生处于发展自我意识的初期,批判思维和辨别能力较薄弱,不仅容易出现离群心理,还会随之形成孤僻、暴躁、叛逆等负面心理状况,这便需要教师在德育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需求。

猜你喜欢

案例价值观心理健康
我的价值观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