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课堂组织教学之我观

2020-09-10龙刚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6期
关键词:组织教学物理课堂

龙刚

摘要:课堂组织教学能力是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这种能力不像教态、语言、表达、板书、教具运用等能力,它似乎看不到,摸不着。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它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课堂教学形式可以模仿和学习,但组织教学能力却是只有教师多琢磨,长期扎根于教学才能摸索出来的能力。

关键词:物理课堂;组织教学;师生问答

课堂组织教学能力有以下主要内容:1、维持课堂学习秩序2、组织家学材料3、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吸引学习注意力4、激发学习兴趣5、关注不同层次的学习6、反馈学习信息7、提高课堂效率8、`处理偶发事件。根据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我将课堂组织教学概括为:

严而有趣,活而有序。我主要从一下方面努力。1、研究学生的心里和生理发展特点、班级学生特点2、加强管理3、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4、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讲、精练6加强总结、综合、 概括和分析能力的培养7、丰富、风趣的语言,得体的肢体语言与教态,充分发挥联想与想像的魅力8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嚴“,严肃、严格是对课堂纪律强有务的保证,尤其对班级中组织纪律不强,习惯差的学生是一种威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能忽视任何一个角落,要给没有参与课堂活动、甚至开小差的同学及时提示,可以用眼神,也可以用肢体语言。有时也可以走到他的身边提示,单纯的严,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不一定真正将注意力和兴趣投入了,因此,严而有趣效果更好,怎样做到有趣?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在课的导入上下功夫,好的导课能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根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心理特征,灵活运用。例如在物体浮沉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问学生:木块放在水中总是浮在水面上?铁块放在水中总是下沉?学生说:“因为铁块比木块重。”我接着又问:一个很小的铁块和一个很大的木块放在水中还是木块浮在水面铁块下沉啊?钢铁的巨轮很重,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这一问,学生对“因铁重下沉”产生了怀疑。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去寻找答案。又如,在杠杆平衡条件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我先讲一个两只小白兔分萝卜的故事:两只小白兔一起拔出了一个大萝卜,怎么分呢?一只白兔建议:用一个物体把萝卜支起来,从支点处切开,各拿一块。另一只认为合理,可以做到平分,于是表示同意。你认为它们分均匀了吗?如果没有做到平分,哪只白兔占了便宜多分了呢?这样一来,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急于弄个明白。

2、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老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明显关系,教学语言要有逻辑性,要动听,抑扬顿挫,要在适当地方风趣幽默,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时还要配合手势、表情、眼神、体态、仪表等,来加强表达效果,使学生在“乐”中易于接受和理解。

3、在课堂提问上下功夫。好的提问能增进师生交流,集中注意力和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表达能力,也能提供教学反馈信息。提问其实很讲究技艺和方法,会使课堂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身临其境,兴味盎然,回味无穷。在摩擦力的课堂上,我问:一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2N的水平拉力没有拉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答:2N。又问:水平拉力增大为3N还是没拉动呢?答: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问:为什么呢?答:二力平衡。又问:如果用5N的水平拉力,物体恰好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摩擦力又是多大?

答:5N。问:为什么?答:二力平衡。又问:如果水平拉力增大为6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应是多大呢?答:6N。这次我笑而不答。部分学生感觉到答案错了,但是又很迷惑。我又问: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答: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于是学生顿悟:拉力为6N时,摩擦力还是5N,此时物体不再作匀速直线运动,而是做加速运动。还总结出静摩擦力应该用二力平衡解决而滑动摩擦力应该看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改变。

4、在课堂机智与应急上下功夫。课堂上往往有不守纪律的学生,甚至有不当的声音和动作,教师要见机行事,将、本来消极的因素,本来是要惩罚的事,变成一种提示和幽默,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同时也给学生留下趣味,化阻力为动力。

总之,严而有趣才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心。

“活”,课堂要“活”起来,就要让学生“活”起来,作为老师都知道学生是主体,但在课堂博学中,仍然是老师在“表演”且占据大量时间,总认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能全落进学生的脑袋,其实,我们忽略了最根本的道理。“教是为不教”可以从以下入手。

1、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要循序渐进、不断启迪,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思索和求知

状态。在老师设置情境中,在老师诱导下,思维能力逐渐提高。

2、让学生动手,亲身体验,不管是老师演示,还是学生自主探究,都要让学生乐于参与。例如在学生压力的作用效果时,本来是老师演示,学生观察,我则改成让学生代劳。我安排后,学生举手相当涌跃,我随意选了两位同学,一位同学做实验,另一位同学进行“现场专播”。其余学生则瞪大眼睛看两位的表演,就这样,轻松地完成了这个探究。

活动的核心是要保证有序,否则就会乱套,一旦失控就得不偿失了,老师要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要强有力的导向,要收放自如,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有时做事事,事事有时做,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在学习压力时,我会让学生拿出铅笔,用两手指用力压住,然后从一个小组中,抽一个代表发表意见,问:铅笔受到压力相等吗?为什么?答:相等,力的平衡。又向另一个小组说:“请你们当中一位受害人来谈一下感受”。答:尖的一端很疼。又请另一个小组代表:疼痛说明压力作用效果明显还是不明显?答:明显。最后请一个小组代表总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减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这种有序体现在老师精心设计和实时监控及节奏氛围,调节基础上,按老师问题序引和学生思维发展进行,取得效果相当好。

总之,只有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自始自终都主动与老师配合,积极探求新知,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堂组织教学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陆港,夏运生,岳献荣.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12(03):99-102+126.

猜你喜欢

组织教学物理课堂
小学低年级数学兴趣提高四步法
新课标下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
关于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思考
浅谈情景模式在物理课堂中的有效创设
物理课堂需要“三笑”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如何改进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