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9-10张凡金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6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张凡金

摘要:逻辑思维是在规则的确定下而进行的思维,如果联系生活就属于非常规思维。一切看似与生活毫无联系却自在法则约束规范的范围内。数学学科是一门讲求逻辑体系的形成和思维开发的学科,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必须在学习数学之初就建立起学生的思维体系,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小学生大多未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更不论说养成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释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讲求数字敏感性和计算的逻辑性,其学科抽象性决定了课堂讲解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作为教授者处于主导地位,用口述和书写等单一的方式输出知识,这样的方式对于充满好奇心又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是枯燥无趣的,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情绪,造成课堂教学低效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不注重学生思维的开发。迫于教学任务和学年目标的压力,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关注书本之外的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技能拓展,不顾学生承受能力和吸收程度,单方面“灌输式教学”。学生看似学习到了全面的知识,但其实真正接受内化的内容少之又少,学生思维闭塞,不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二是尽管教师有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但因缺乏辅以科技支持的教学设计而力不从心。没有构建系统地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方案,无法充分发挥作为教师的指引作用。三是学生在教与学这种双向过程中,过于依赖于教师“教”,而不能主动“学”。大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教师形成了依附关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策略初探

(一)解除师生连带关系,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数学学科的特点在于题型千变万化,数学教师不能穷尽所有的题目,所以只能依靠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原理来应对万变不离其宗的数学问题。而核心原理的掌握首先是或者必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如果只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灌输而不能理解知识的核心重点,是难以真正提高数学素养的。所以,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圆柱”部分学习为例,在教师讲课之前,让学生们先思考:生活中所见的圆柱有哪些,他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再进行小组讨论,根据正方形、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推理圆柱的体积计算,讨论圆柱和圆锥的关系等。做再多的题不如学生通过自己思考真正弄懂一道题的原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联想实际和“先學后讲”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更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开发。

(二)教师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

学会如何提出问题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只有彻底掌握了知识原理,才能发现知识盲点,才能问出“为什么?”。换句话说,只有学会问“为什么”,恰恰证明学生已经大题掌握了某个知识点。此外,学会举一反三是很重要的。举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老师举出一个墙角的话,学生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老师也不会再教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必须能够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本身。要培养学生质疑和变通的能力,教师必须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基础前提下适当地进行引导,例如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知道了如何计算三角形面积,那么两个三角形可以拼凑出一个什么样的图形,三个或者更多的三角形呢?三角形与拼凑出的新的图形之间在形状上有什么区别,进而推测面积之间的关系和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数学本来就是一门较公式化的学科,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把公式罗列出的话,学生只会生硬的搬套公式解决问题;一旦在考试中稍微变化题型,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数学成绩得不到根本提高。

(三)建立错题本,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一般来说,错题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特别简单的错误,一般是学生看错题目导致的错答;第二种是学生在拿到题目时没有解题思路,但看到答案时却恍然大悟;第三种就是题目难度在可控范围内,但是学生误入思维误区,导致本应该答对的题目扣了分数。对于第二种和第三种题目是学生在错题本上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一般来说,异常困难的题目不是攻克的主要目标,只有那些反复做反复错的题目才真正反映学生课堂教学的效果。错题本的建立是为了重复走过错误的思路,从而捋顺思维中的症结点,形成特有的思维范式。

结束语

小学数学的学习,更多注重是兴趣的培养和思维的开发,小学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把学生放在思维开发的主体位置,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不是机械地灌输公式,而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此外,错题本的建立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不可小觑,只有在反复试错中,学生才能形成独有的思维范式以应对同类型的题目。在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通过对教育方式的创新与改革,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朝中.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36.

[2]王天琼.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49-150.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