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少“一刀切馒头”,多点“花样小吃”

2020-09-10周莹洁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38期
关键词:动态性考核模式全面性

周莹洁

【摘要】在现今体育考试中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考核学生的成绩,这存在着不公平性,尤其对于一些个体差异大的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其中的弊端,找出原因,理出思路,本人认为应该采用区别且有分层次的教学辅导,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改革小学体育考核模式:追求考核模式的全面性、追求评分标准的主体性、追求内容构架的动态性。如此一来,能让不同的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不同的乐趣。

【关键词】考核模式  全面性  主体性   动态性

新课标环境下,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现在很多体育考试实行一刀切,对个体差异大的小学生很不公平。教师应充分认识或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差异、运动水平差异和体质与健康状况差异。区别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辅导,让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展示个性,最终教师按不同的水平分类评定体育成绩。

一次50m考试后的对话,让我对小学体育考核模式的改革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

跑在最后的小女生气喘吁吁地问我:“老师,我及格了没?”

“还差了0.3秒。”我有点惋惜地说。

小女生很着急:“我每天在家练跑步啊,还天天跑,跑不到及格,哎……”于是,我问那些跑很快的:“你们平时放学后练不练跑步啊?”

“我们从来不练的,就体育课跑一下。”其他孩子说。

“哦…”我陷入了沉思。下课时,我跟那位差0.3秒的女生说:“这次考试老师让你及格了。”

“真的吗,老师?”

“因为你努力了!这是给你努力的加分”看着她快乐的背影,我有说不出的感觉,虽然只是简单加了0.3,对其他孩子不公平。但对她来说却给了她动力和希望。

课后我一直在思考,难道我们的学校体育考核制度和比赛场上一样吗?优胜劣汰?尤其是那些天生体质差,体弱,肥胖,但后天很努力的学生,却永远达不到标准的孩子,不是没有考核的必要了吗?这样更加容易丧失学生的积极性,挫败感,失去体育原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介于以上认识,本人认为小学体育考核模式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追求考核模式的全面性

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多为竞技体育内容,在体育成绩考核时,要求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以学生的速度与远度来评定考核成绩,从而出现了在体育考核中一些学生学习认真、锻炼刻苦、进步明显却不能获得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只凭天生的身体优势,上课不认真、态度不端正却能得到好成绩的不合理现象。因此我们所说程式和机械式的考试设计,虽然可以减少外界主观因素干扰,提高考试的公平性,促进学习的效率,但它的代价是一刀切,使部分先天不足的学生失去了体育运动的兴趣。

小学生的课堂体育考核应该有别于竞技体育考核,课堂体育考核应该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了解学生对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为目标去制定的一种考核方式,而不是单一的发挥个体速度和远度,提高学生的的竞赛成绩。因此在学校体育考核中,要追求考核模式的全面性,取消单一的考试模式和记分办法,尝试更科学、更有效的记分方式,尝试把学生的平时表现、学习态度、进步程度、

理论知识,群体活动等纳入考评内容,如个别肥胖学生这次考核50成績为13’8”,在几个星期之后的补考成绩为13’6”,则他的最后成绩为13’6”加上他的进步分,在进步分的安排上可以根据各学生的总体特点自行制定。

技能考核中则把动作技术分与能力分相结合,如垒球考核,技术动作的正确程度可以占50%的分数,而远度再占另50%的分数,两个相加则是最后总分,从而减少一些认真学习而不能获得好成绩的现象,让体育考试模式区别于其他学科,让学生真正解脱为考试而运动、为分数而运动的因试教育。

二、追求评分标准的主体性

根据人的个体差异因素,打破以往参考标准人人平等的束缚。具体方法: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之后,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健康水平,心理素质,体育活动意识以及人格,品德等,将学生的运动基础和健康水平分为好,中两等级。首先,与中等级的学生进行交流,认真开导,力求学生对体育教师和体育活动的好感,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特别是对体弱、肥胖学生要重点关心,保护和关照,并承诺一学期开头成绩到期末如果有进步,就加分或者大进步者升一个等级。其次,对好等级的学生进行引导性思想交流,力求让学生在自身条件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同时在班上起带头作用,帮助后进的学生进步,增进主动求学意识。期末给予帮助奖励。再次,对校外参与体育培训的学生期末给予加分奖励,每坚持增加一个学期体育培训就加倍计分,如参加比赛,还能根据赛事级别和最后奖项进行加分。使学生找到体育乐趣,具有强烈的求知、求发展、求健康欲望,进一步增强中等水平学生的自信心,最终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三、追求内容构架的动态性

教师要了解和掌握每一个班级学生的各种差异要素,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兴趣爱好拟定教学内容的个性化教学方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

容,制定以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为发展目标的内容,帮助学生通过教学过程的学习和实践来实现发展目标。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在原则上进行量化打分。

制定能达到同一目标的多个考核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考核内容。如球类考试,可选择技能难度差不多的项目:篮球原地运球和排球自垫球,二选一,或者三选一。它能增强一些学生的运动积极性,由老师指定改为学生选择,克服一学生害怕体育考核的心理,最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同时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防止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学情绪,对那些通过努力,但还达不到考试要求的学生,要适当放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谢坚,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操作方案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1(3),51-52

[2]周俊平.以“体育成绩多维评价”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J].体育师友,2001(2),10-12.

[3]王五追.《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动态性考核模式全面性
支持节点协同的工作流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对教学的作用
高校《税法》课程考核模式的现状与改革的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动态生成教学”的研究与发展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不确定性环境内涵及维度构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