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探索

2020-09-10陆臣华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3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陆臣华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本文也将以小学生的成长为切入点,立足于数学课堂的设计,从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出发,分析课堂实践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做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角形三边关系;课堂教学

引言:

在数字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课堂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技能的延伸和拓展,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小学生来讲,要尤为强调思维活性的提升。

一、展开动手实践操作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认为,兴趣是推动学习的重要力量,数学本身就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所以也可以支撑个体展开自我探究。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当想出更为巧妙的导入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生活实践,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和积极性,激发出他们的认知冲突。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围一围”这一动手活动中来,让学生可以实现手脑并用,把视线聚焦在三角形的知识点上。在这里,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大家都知道三角形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图形,如果给你三根火柴棒,你们是否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当然会自信的回答:我们可以。由此,教师可以为班里的学生分发基本的工具,让他们随意排列组合,并邀请组合成功的学生举手,绝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此时,教师不应当急于解释学生成功的原因,而是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在组建三角形中的想法和思路,部分学生认为,在调整火柴棒的时候,必须要保证三根火柴棒是首尾相连的,这样才可以符合图形的特征。部分学生也认为,有时三根火柴棒可以围成三角形,但一些情况下也不可以。也有学生认为,无论自己怎么摆放都无法组成三角形。当学生反映完毕之后,教师的悬念也创設完成,学生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能够为后期的实践活动奠定有效的基础。

二、展开课堂的互动交流

教师应当从那些没有拼成三角形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一名,将这名学生的三根小棒放到讲台上,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二厘米,三厘米和九厘米,可以继续提问:你们知道怎样才可以围成三角形吗?部分学生认为,可以把两厘米或者是三厘米的小棒换得更长,也有学生认为可以把九厘米的小棒变得更短,这两种想法在提出之后,教师可以依次进行实践。首先,要是可以把二厘米的小棒换成四厘米,但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其次,向学生提问,如果把两厘米和三厘米的小棒,分别换成4厘米和5厘米,那么结果是否能够令人满意?由此来引导学生自己展开实践,让学生总结出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只要两条边加长之后大于第3边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针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做出一定的总结,教师要继续进行升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1]。

三、展开探究并验证

如果教师仅仅通过个别案例来论证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反而不能真正凸显出结论的说服力和证明力,也不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不能真正让学生幸福。对此,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验证一般性的理论和概念,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思维跨度,让学生懂得归纳并推理,获得思维的锤炼。也就是说,当学生总结出拼凑三角形的必备条件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向他们追问:如果你们要把9厘米的小棒换得更短,那么应该怎样换才可以围成三角形?一些学生提议换成4厘米的小棒,一些学生认为换成3厘米的小棒,一些学生认为只要小棒在1~5厘米之间均可。而以上这些结论是否完全正确,就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展开探究,当学生的结论是肯定的时候,教师可以继续让他们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符合这样的特征?并鼓励学生随意绘制三角形,然后再用标尺进行测量,分析结论是否具有普适性。这种更为深层次的分析,可以让学生跳出浅层次的思想牢笼,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激发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只是掌握基本的定理是不够的,教师要鼓励他们运用到实践中去:如果给你们三条线段,你们是否可以快速的判断这三条线段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如果你们要做一个三脚架,已知有50厘米的钢条,要在45厘米,60厘米和70厘米的钢条中再选一根,将其锯成两段,你们认为应当选择哪一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优化设计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的应有之策,也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课前动手操作,课堂互动交流,探究与验证这几个角度,论述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方法,充分结合了这一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陈美华. 小学数学实验:让思维"在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探索[J].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19(5).

[2] 周玲燕.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探究[J]. 成才之路, 2019, 000(023):79-80.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