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0-09-10林木清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3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农村

林木清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加要求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养成健康的心理能力。特别是平和县农村地区的学生,因为见识、家庭陪伴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心理会比较敏感脆弱,而且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如果没人及时进行心理教育就很容易会产生心理问题。如何通过科学的教育手段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养成健康的心理能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也是人才发展的重要部分。农村中学生正位于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和心理都朝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逐渐开始体会到社会上的竞争压力,见识也会越来越大,在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上也会开始逐渐遇到各种问题。如果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的话,会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威胁,严重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因素

(一)自身原因

中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每一个成长阶段就是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中学生这个阶段来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都是使中学生发生心理冲突的重要原因,又加上这个时期的学生缺乏承受失败的能力,很容易大喜大悲,从而迷失人生方向。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叛逆思想,不愿意与父母或者老师沟通,会感到压抑、孤独,慢慢就出现的心理问题。

家庭教育因素

我所在的县是贫困县,农村家庭经济一般较差,学生父母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守家庭的学生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他们从缺失父母的爱,认为自己是被父母抛弃的,在学习也会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会自暴自弃。由于孩子在身心发育的时期,但是并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加上意志薄弱,所以很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因为父母没在身边,所以无论在哪里受了欺负都不敢说,长期将这些事情积压在心里,时间久了,会造成心理障碍,没有稳定的亲子关系,所以父母说的话孩子不愿意听,也不信任父母经常不服管教。

(三)学习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下,教师给学生灌输的主要思想是应付考试,取得好成绩。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并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要使农村中学生的心理趋向健康,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

二、开展农村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案

(一)在课程编排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可以在专门的时间给学生讲述有关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教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当遇到某些心理有问题时应该如何去排解,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提高学生应对失败和挑战的能力。

例如: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可以一周一次的次数进行,在这样的课程上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来给学生传授心理学科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心理发展的特点,并在心理老师的关爱辅导下,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优化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每个人都希望可以受到他人的赞美以及肯定,中学生也是同样如此,他们也希望自己身上优秀的部分可以被他人赞美,不足的部分可以被别人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教师需要以放大镜的效果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以此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帮助学生正视缺点,通过努力去改正缺点。

例如:就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尽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完毕之后不管正确与否都应该基于学生肯定和鼓励,给学生更大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加愿意表达自我。在一些黑板报的设计上,教师可以把这项任务安排给具有文字和画画天赋的学生,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同时,对于学生身上的缺点,教师可以通过交谈的方式让学生认识自我,并且逐步地去改正缺点。

(三)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

中学时期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坚强的意志,很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影响,做事容易三分钟热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意志的锻炼,让学生通过锻炼变得更加坚韧,对于事情更有耐性,不会轻易放弃。

例如: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最好的方法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对于学生来说长跑是一项非常困难的运动,很多学生都不喜欢,更别说坚持长跑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晨跑锻炼,每天早读之前长跑20分钟,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坚持下去。通过这个长跑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让学生的心理变得更加坚韧。

三、农村中学学生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竞争压力变得越来越激烈,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水平发展都有了新的要求,本质上的要求就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可以说学生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又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只有当一个学生用于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时,他们才能拥有更强的挫折承受能力,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学习中才会更有效率。所以说,要实现素质教育离不开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总结:

总的来说,在社会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在教育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和教师都要重视起来,不能只关注学生智力的提高,也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莉.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问题探究[J].品位经典,2020(03):138-139.

[2]舒立国,阿拉坦巴根.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J].校园心理,2020,18(02):113-116.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农村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