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前期亲子沟通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家长如何读懂青春期的孩子

2020-09-10陈燕梅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38期
关键词:情绪家长孩子

陈燕梅

案例再现:

小芳受朋友影响,疯狂追星,偷钱打算看偶像的演唱会,被家长骂了一通后锁在房间里不肯出来,家长想武力开门,孩子用跳楼威胁家长。

周汉是个男孩子,性格比較内向,听话,父母一直为此感到高兴。升上六年级后就开始不听话了,一有时间就偷偷玩游戏,坚持自己的意见。家长认为是手机导致孩子“反常行为”的产生,于是毫不犹豫地没收了手机。孩子就出现情绪低落、不想上学的情况,家长伤心又担心,不知该如何与孩子交流。

睿宇妈妈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诉自己12岁的儿子性格变得让人抓摸不透,前一钟还是和颜悦色,后一分钟就冲家长大喊大叫,就像对待敌人一样。成绩退步被家长批评后,离家出走。几天后被找回来后再也不跟家长说话了。

……

经过调查发现,类似这种情况比例相当大。面对孩子的疯狂行为,家长既困惑又惊恐:“我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问题分析:

因为孩子的青春期到了!

1、孩子的身体和心智发生变化

青春期,是孩子从儿童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孩子身心发育很快,自我意识觉醒,但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全面,对事物的掌控、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又很有限,这样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情绪无法处于稳定的状态中,对父母既依赖又想摆脱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再加上他们的大脑具备高级认识功能的前额叶还没有完成发育成熟,容易被原始脑的情绪和动作操控,所以会容易出现情绪不稳、激动和暴躁。

2、孩子容易受同伴文化影响

这个时候的孩子更容易受同伴的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已大不如以前。这是因为青期期少年因身心的发育而自我意识觉醒,自尊心增强,社会属性增强,一方面急于摆脱父母的管制,一方面想在同伴面前寻求认同,不想被同伴认为是顺从父母、没有主见的乖小孩。

3.学习和情绪的压力导致

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学习都是以书面形式的知识为主,他们得用大量的精力去应付课堂、作业、升学等问题,活动空间又少,不是学校就是家里,而这个时候带来的很多不良的情绪无处安放,所以积攒起来的不良情绪就带回家里,成为亲子沟通不良的隐患。

有些父母对于这个时间的孩子也过于紧张,对于细节穷追不舍,不能理解和原谅孩子突然的变化,这是引发亲子关系紧张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应对策略:

1.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当家长意识到孩子开始叛逆时说明孩子长大了,也说明家长方法不管用了,更说明家长需要学习了。很多家长自己不学习,用以前父母教育自己方法教育现在的孩子,常常被情绪牵着鼻子跑。只会焦虑,或求助于外界,很多时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看似解决,过一段时间新的问题又产生了,而家长仍然束手无策。只有家长不停学习,全面了解孩子在这特殊阶段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接受并引导孩子。

2.理解肯定孩子,帮助平稳过渡。

成长是试错的过程,我们家长要有足够耐心,不要揪着孩子错误不放。包容孩子的小错误,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并不是单纯的主观问题,还有大脑发育的生理原因,充分展现父母之爱,要让孩子知道,不管发生什么事情,父母一样爱他,一直站在后面支持他。另外,要学着正面肯定孩子,多看优点,放大优点,让孩子有正向的感觉,才能更有进步的动力和与家长沟通的兴趣。

3.放下焦虑控制,完善孩子人格。

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反感父母否定他的朋友,因为否定他的朋友就相当于否定他。很多“战争”是由青春期孩子选择了父母不赞同的朋友而引起的。所以家长要放下焦虑与控制,不要给孩子的朋友贴标签,不要控制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而要试试相反的做法。欢迎孩子的朋友来家里。对他们要友好,并跟对方开玩笑。跟孩子交流时多用“我们”而不是“你”“我”,这会让孩子体会到我们是立场一致的好朋友,当你营造一种让你的孩子感觉很舒服的愉悦氛围时,会对他们有更大的影响。也可以鼓励孩子从不同角度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4.有效倾听孩子,为沟通奠基础。

为什么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再像以前那样什么都会跟父母讲呢?一方面与孩子的隐私概念形成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平时父母的批评和无视孩子有关。当孩子兴致勃勃给父母讲校园趣闻时,很多父母不是没心情就是没时间。慢慢地,孩子就不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了。要想做到有效倾听,家长们不仅需要付出时间与耐心,还要暂时收起想要表达的忠告与建议。当孩子感到灰心和失望时,其实他们需要的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理解与安慰。和孩子交流时,眼睛看着孩子的眼睛,不是盯着手机或恍惚不定。即使孩子的话中传递出有问题的信号,父母也不要当场批评孩子,而是问问孩子这样做的原因。等孩子说了原因之后,再问他当时的心情怎么样?无论孩子当时的想法和做法有多么错误,父母都要听完孩子说话再说。

5、多个维度了解,坚持正面管教。

跟孩子聊天的内容不要太局限,只谈学习。因为孩子正处于飞速发展期,他们时刻在吸收,在变化,在进步,如果家长还如停留在他的吃穿与学习上,会让孩子觉得你很无趣、很唠叨,很老套。所以家长要学着吸收新信息,可以在多维度与孩子对话,才能真正提高与孩子的沟通质量。当孩子犯错或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做到和善和坚定,和善确保了谈话的有效性,坚定决定了内容能否顺利执行。因为大呼小叫的要求基本是无效的。有研究表示:孩子不仅需要关爱,也需要行为规范来制约。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6.家长控制情绪,避免“踢猫效应”。

都说身教重于言传!想要教育好自己孩子,与他们有良好的沟通方式,家长自我的修炼必不可少。家长要放弃“看心情”对待孩子的习惯,别让爱变成伤害,经常检视、调节的情绪。如果孩子发脾气,家长要冷静闭嘴,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一对不注意情绪管理的父母,一定会培养一个类似的孩子,亲子沟通肯定不好。

面对“来势汹汹”的青春期,家长们不用着急害怕,因为与青春期的孩子交往是一门艺术,只要父母花时间训练自己,就能帮助孩子形成为自己人生做好充分准备的能力。

猜你喜欢

情绪家长孩子
家长错了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