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学生加强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2020-09-10陈江婷韩志红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38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陶行知劳动

陈江婷 韩志红

【摘要】众所周知,劳动是人类的传统美德,劳动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之一理念与加强广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这一思想不谋而合,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新时代的中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劳动教育。

一、首先劳动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正是劳动推动和创造了我们辉煌的历史。古有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感人典故,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词教诲,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用劳动创造的,未来的美好梦想,也要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教育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程,从小历经劳动磨练,“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才能无愧历史,创造未来。作为广大中小学生,更应当铭记历史,继往开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劳动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德、智、体、美、勞全面发展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教育思想,爱学习、爱劳动,强调的正是手脑并用,相辅相成。

二、正确的劳动观。现实是学校和家长都普遍重视学习成绩,而对劳动教育关注不足。甚至,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衣来伸手,饭来找口,几乎变相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导致很多孩子缺乏正确的“劳动观”。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料理家务、不珍惜粮食,认为父母保姆式的大包大揽天经地义,乱扔垃圾不珍惜环卫人员的劳动等等。久而久之,缺乏自理能力,不懂得自强感恩,甚至形成以体力劳动为耻的错误观念。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汉。—— 陶行知

三、劳动的幸福感。劳动是光荣的,劳动可以带来幸福感。

孩子能够从劳动中收获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就好比爱因斯坦的小板凳,它也许不是最完美的,但确实我自己的劳动成果。自己动手做一道菜、叠被子、洗衣服、倒垃圾、助人为乐,劳动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胜过父母的千言万语。“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我们都应该向雷锋同志学习,通过劳动体现自身价值,让劳动为生命增光添彩。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1、角色转变。劳动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爱劳动,带动孩子爱劳动。分工协作,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自己去做,不会做的父母交给孩子来做,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共同来做。每个家庭成员既是劳动者,也是成果的享受者。

2、创造条件。生活就是劳动,只要父母愿意这样的场景有很多。在家里,父母可以和孩子协商劳动项目,如摆碗筷、洗餐具、整理学习用品、家庭成员值日表等等。外出时,自己收拾行李,父母背大包,孩子背小包等等。

3、融入生活。现在很多家长,会为孩子在家里的劳动支付报酬,以奖励孩子的付出和培养理财观念,这一点本人不太认同。家庭劳动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自身得到的技能锻炼和父母的褒奖就是最大的赏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劳动融入生活,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陶铸说过,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我们要爱劳动,爱生活,劳动最光荣。让劳动教育这堂课,浇灌出最美的果实,让您和您的孩子都摘取到劳动教育的胜利果实。

注: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构建普通高中常态化青少年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研究》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陶行知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身体传送带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陶行知夜归
热爱劳动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