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视阈下接受式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实践价值分析

2020-09-10何林军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38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何林军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课程改革步伐,相应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也得到了改变,接受式教学方法理念就是在改变了教学方法后产生的新理念。作为小学音乐教师,需要以不同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在对接受式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实践价值进行研究后,创新对此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接受式;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有其不同的特征,接受式音乐教学方法的特征也是如此,其主要在于在教学的同时,直接对新知识进行呈现,以所呈现的知识为依据,具体的讲授相关的音乐知识。由此特征可以看出,人所拥有和体现出来的依赖性、客观性就是接受式音乐教学方式的基础。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们也就需要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培养上,并根据此应用接受式音乐教学方式。以此方式讲解音乐知识,带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多元化音乐教学课堂下,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1]。

一、示范模仿教学

教师们要想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应用接受式小学音乐教学方式,需要研究示范模仿方式。此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器乐和技巧的训练。但在应用中,教师需要注意顺序,先要在研究课程教材后明确制定教学目标,学生们在有目的的练习后自主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之后再迁移所学知识。以花城版四年级下册的《茉莉花》歌曲教学为例。以往小学音乐教师所应用的都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听唱”的方式,学生们在聆听教师的知识讲解和重复演唱后进行跟唱。这种方式太过单调枯燥,会使学生们逐渐失去歌唱兴趣。在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师们应当应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对与歌曲相关的知识信息进行搜集,下载歌曲网络视频,通过对资料视频的展示,让学生们对多种版本的歌曲演唱方法进行了解。当学生们了解之后就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也就能够很好的感知音乐。其次,教师要通过对示范模仿方式的应用,认真钻研音乐教材,挑选出最好的部分,以多媒体讲授音乐内容,示范模仿歌唱。利用不同形式的模仿,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主动学习新知识后达到对知识的迁移。

二、情境体验式教学

情境体验式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充满生动直观性的方法,此方法依托的是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重点在于对可行教学情境的设置,最终目的则是让学生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2]。和示范模仿方式相同的是,情境体验式也有明确的顺序,第一自然是对教学情境的创设、第二是让学生们体验情境、在情境中学习和总结知识、最后再迁移知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音乐欣赏课中应用情境体验式教学,可以丰富多彩化教学课堂。所以,教师应当应用多媒体设备,以多媒体对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进行展现。这样的画面通常可以营造出与音乐内容相对应的教学情境,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投入学习状态时,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优化学习。如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教学中,和其他乐曲教学不同,其主要旋律分为两种,曲段则被划分为三个部分。由于这些划分加大了教学难度,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很难深入理解该曲目,但借助多媒体情境体验,就可以改变此种现状。此时教师们需要发挥多媒体的图片视频影像处理功能,对此曲段的背景进行完整的展现。其次教师需要在学生们直观感受曲段的同时传授知识,并延伸曲段的精神主旨,整体地讲授音乐结构。这样学生们可以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中深刻把握音樂知识,从而开阔延伸自己的音乐知识面。

三、积极性和鉴赏性教学

音乐欣赏隶属于能动审美的范畴。其实无论是哪个阶段的音乐作品,作者在创作时都会融入进自身的真情实感,会通过音乐的方式呈现出完整且真实的故事。只不过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受单一化的教学媒介影响,教师们只是枯燥的讲解音乐知识,学生们也只能机械化的记忆音乐知识[3]。此种方式是导致小学音乐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降低的最根本原因。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需要通过对现代化教学媒介的引入应用,来创新接受式音乐教学方式。要在创新应用中,对多媒体技术、音乐基础知识、融合的思想理念等进行紧密结合,利用音乐鉴赏教学,落实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例如在《黄河船夫曲》的课程讲解中,小学音乐教师要以多媒体,结合船夫工作的实际场景画面和相关的音乐旋律,之后再播放结合后的音乐视频。在学生们观看视频后,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们自己快速的融合进音乐,并对音乐作品中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入体会。这样学生们可以对音乐的主旋律进行掌握;可以在增强审美情趣下,深层次的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合作式教学

信息技术视阈下,小学音乐教师在应用接受式音乐教学方法时,需要应用合作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是指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合作学习,实现学习目标。在应用中,教师要明确课程目标,要组建小组,以目标为主导,以成员的合作学习为出发点,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差异进行了解后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组;以小组组长、成员的特长技能为基础明确小组学习任务和分工[4]。如在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们就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后,指导小组们自己对作者的相关资料和独奏曲的背后故事内涵等进行查阅收集,看哪个学习小组掌握的更多、更全面。其次,教师可以直接以独奏曲的乐段为基础,让不同的小组负责不同乐段的练习,在练习中感受自己小组所分到的乐段的思想情感,说明该乐段的节奏旋律特点等。在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完后,再借助网络,指导学生们加强讨论交流,并与其他小组形成合力,交换学习。此种方式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体现学生的优势,弥补学生的不足。

五、开放式教学

除上述方式之外,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应用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和其他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需要以教师为知识讲解的指引者,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关键构造者,要注重教学环境的营造,对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知识的情况进行改变。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们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应用接受式音乐教学方法来对现代艺术课程进行设置;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对多门类艺术进行融合[5]。同时,教师要注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后,以开放式教学提供学生更多的网络信息,使其在广阔的学习空间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更加深入思考课程。如在《保卫黄河》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们可以指导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在网络上搜索“冼星海”或者“黄河大合唱”,让学生们借助网络技术初步了解作者生平、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后,观看欣赏不同风格的演绎版本,并对《黄河大合唱》的其他乐章进行学习。在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下,通过信息技术、接受式音乐教学方法作用的发挥,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冲击了传统教学理念下的音乐教学模式,在这样的冲击下,教师们理应应用接受式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以此推动音乐课堂教学。此外,小学音乐教师们需要在深入研究接受式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后,以自身的特点为结合点,对自身的信息技术下接受式的教学技术水平进行增强,最大化发挥信息技术下接受式的教学方法作用,从模仿、体验、鉴赏、合作不同角度达到对学生音乐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鹭. 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优化整合探讨[J]. 中外交流,2019(36):196.

[2] 张诗阳. 信息技术形势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J]. 软件(电子版),2020(1):167.

[3] 苏金萍. 小学音乐教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实践分析[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8):26-27,35.

[4] 梁修敏.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 读与写,2020,17(26):224.

[5] 李燕婷.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探索[J]. 北方音乐,2020(18):210-211.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