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共青团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2020-09-10叶嘉琪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服务策略创新创业教育共青团

叶嘉琪

摘 要: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得各行业竞争越发激烈,各行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所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育优势,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群体的成长与发展,为其提供更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帮助。本文就高职院校共青团如何服务于创新创业教育做出了简要探析,并提出了完善高职院校共青团服务体系的建设策略,即优先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宣传、构建高职学生领导力培养体系,以求能够为有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共青团;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4-0103-02

在最近几年,高职院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取得极为显著的成绩,但是却仍旧存在些许问题,切实有效地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极具实际意义,可以在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视角方面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领导力,进而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支撑作用。

一、创新优化高职院校创业服务

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推进自身发展,促进校园内部的教育机制的建设,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群体的创新意识,培养其良好的创新能力,推进各种崭新科学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创造意识,引领学生在实践创业的途中发挥出自己拥有的创新创造能力,助力学生真正明晰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意义,激发并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加速推进现下高职院校的共青团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促使大学生更为自主地参与到创业过程中。当然,为充分达成此项目标,相关高职院校需要坚持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教育目标,展现出高职院校内部的共青团的工作优势,强化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意识,不断发挥高校共青团所具备的服务能力[1]。此外,高校还需要突显大学生群体的教育主体地位,为其创造出更为开放活跃的创业氛围,充分把握学生群体的需要,针对性地提供共青团服务帮助,全面优化完善高校服务制度,建立更为完整的政策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综合资源平台,并为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提供支撑作用,全面展现出共青团的宣传优势,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宣讲,保证能够有更多学生了解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对学生未来人生的影响等,树立学生创业典型,以榜样作用带领全体学生进步。

二、高职院校共青团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较为浅薄

就目前来看,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时间并不长,因此部分高职院校共青团普遍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理解,对其科学性定位的认识存在诸多偏差。高职院校的共青团作为校园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工作都是思想政治、健康、权益以及社团活动等,此类内容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意义非凡。但是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刚刚起步,因而高职院校共青团普遍认为此项工作只要由高职院校的领导层级与教师共同完成即可,自身并未真正参与其中,也就没有对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讲解。总结来讲就是高职院校共青团充分做好了自身的本职工作,不断强化校园内部的思想政治建设,但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次数却少之又少,因而并未发挥其应有的力量。

(二)对创新创业教育角色定位不清晰

高职院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过程中,通常会直接由高校内部的团委以及就业办共同负责,此外还有部分高职院校选择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似乎为学生提供了更为良好的帮助,但实际上,此类机构并未清晰地界定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角色位置以及其承担的责任,因此导致学生难以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未能创设出团委、就业办、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共同配合的优秀局面,这对于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意识的构成来讲,显然是有弊无利的[2]。

(三)创新创业教育缺乏长效性和系统性

第一,创新创业课程明显不具备充足的连续性,目前高职院校共青团普遍会利用短时间创业教育培训班或者讲座培训等方式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速成班,尤其是在高职教育体系下,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心并非在各种知识以及操作技巧的学习上,而是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创业能力,为后续创新创业工作的进行提供良好的铺垫作用。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知识内容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和系统性,部分高职院校共青团选择通过“创业导师团”的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导师团的整体形态并不完整,并未形成广义上的团队,仅仅是多个独立个体构成,其间并不具备充足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即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常是自成一派,并未构建成足够完整的课程内容體系,因此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题频出。

三、完善高职院校共青团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优先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充分契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探索,提出崭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高高职院校内部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思想的引领部门,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互融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重点强化对教材的优化革新、教育模式的改变完善、教育内部的补充改变等。积极地推动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优化完善教育条件,切实有效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促进学生群体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创新创业水准。在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大量因素中,创设出符合学生群体需求的崭新教育环境,以此来不断加深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热爱,进而增强其实践应用能力[3]。在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中,还需要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予以充足的关注,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创新型人才。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有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知识法律法规的完善,保障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正常展开,营造更为开放活跃的创业氛围,深度激发学生群体的创新意识,在教育过程中提供更具系统化的教育帮助,使其能够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知识框架的构成部分。

(二)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宣传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极为重要,其从属于开展有关活动的重要支撑,建立完善创新创业体系,优化改变创新创业评价机制,无论是对学生来讲或是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来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相关高职院校需要深度贴合相关政策要求,不断提高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展现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解决传统的大学生被动接受教育模式的束缚,高校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指导高校学生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创新创业模式,引领其形成更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切实有效地强化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创业激情,为后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引领学生亲自参与到创业过程中,形成对自身能力的深刻了解。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不断促进学生学习经验的增加,提高其整体实践应用能力,加强各种教学手段的研究,积极地寻找能够推进当下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不断优化完善教学条件。高校还需要深入整合各种重要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为全方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支撑作用,并为高校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发展平台,只有这样才能深度契合当前时代发展进程,拓宽完善教育创新创业的新途径。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共青团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宣传作用,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4]。

(三)构建高职学生领导力培养体系

第一,整合校内外各类优秀的人才资源,开发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基础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是开发基础课程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建设的核心推进力。高职院校共青团与优秀的青年人才之间的距离更近,这能够为高职院校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基础课程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作用。首先,整合校园内部资源管理,便于人才资源开发,设计并研发各种基础性教材,用于不断强化学生的领导力。其次,教材内容应该以“自我认知、社会实践、人格交往”等内容作为核心。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契合当下高职学生群体的基本需要,深入研究各种优秀的理论教材,不断强化学生群体的认知能力,从简单到困难,消除学生在创新创业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段落感。

第二,借助于高职院校的社团平台,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对接大学生群体的创业实践训练。社团是开展高职学生实践训练的重要空间,高职院校共青团与高校内部的大量平台都存有密切关联,这将会为大学生领导力提升带来巨大的推进作用。首先,以社团为基础,创造培养学生领导力的重要育人环境。高职院校内部的社团均是由学生群体自行组织并进行自主管理的,引领社团树立将学生领导力培养为核心目标方向,能够促使学生在社团活动的过程中进行针对性训练,学生在完成自我发展的重要目标的同时,社团也能够充分焕发活力,一举两得。其次,引领大学生参与到各种竞赛活动中,检验学生领导力的成长情况,充分激发其学习欲望。竞赛活动是对抗性较强的活动,在进行互相对抗的过程中,学生群体能够加深自我认知,同时自觉地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

第三,建立更为完整的激励制度,促进学生群体的深度成长。共青团是高校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人才的重要力量,探索能够深度激发学生群体学习兴趣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这是高职院校深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应该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成绩和领导力学习囊括到学分管理过程中,这样必然能够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

总之,全方位推進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引领学生不断寻找创新创业的新模式,提高学生群体的综合素养具备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所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共青团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重要作用,不断优化完善工作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行之有效地契合当前时代发展步伐,促进综合型人才的成长,为我国经济市场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实现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林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路径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4):121-122.

[2]李婷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开展路径探索[J].福建茶叶,2020,42(2):174-175.

[3]郑庆寰,盛宝莲.“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演化机理及路径[J].创新人才教育,2019(4):53-58.

[4]孙明琳.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改革创新[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1):84-85.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服务策略创新创业教育共青团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重庆市失独人群社会互动策略研究
重庆市失独人群社会互动策略研究
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分析
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微利时代下油服企业服务策略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