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域下探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020-09-10邹亮春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全面发展

邹亮春

摘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正确理解马克思提出的基础问题,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基于此,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切入点,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理论内涵,從理论基础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物质基础建设等方面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4-0035-02

马克思哲学核心概念在于“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解放人类终极追求。马克思主义在对此问题诠释与定位中,不仅是创立科学个人观,更是将理论中价值追求全部彰显出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马克思以剩余价值理论及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的逻辑论证与科学推断。在新时代中,党的十九大后明确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此阶段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有关人的本性理论方面,表明其作为一个有机联系整体,拥有丰富理论内涵,并基于自身对“人”本性理解,提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中,理解“全面”一词存在较大分歧,有素质说、能力说、个性说、生态说、需要说等。从上述归纳中,可了解“全面”概念理解各不相同,马克思曾言,个人全面发展,社会关系作为资深共同关系,同样服从于自己共同控制,不属于自然产物,而是历史产物。依此而言,从社会角度理解“全面”能更加精准了解其中意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主要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的,两者逐渐统一[1]。而在此过程中,主要经历五个阶段:第一与第二是最初经济形态,属于资本主义以往的自然经济形态。此种情况下,奴隶社会阶级以奴隶主与奴隶两个阶级为主,封建社会则划分阶级为农民与地主两段,此种人身依附关系制约了人的自由。随着社会生产力逐渐提高,社会关系也随之变革,到达第三阶段,此为商品经济形态,生产力获得空前发展,交换商品的关系让人们之间关系愈发趋近于物与物,更加关注物质利益,对于精神生活有所忽视。而第四则是社会主义阶段,是共产主义第五阶段的基础,提出更多有关人的发展要求,明确人的能动作用及主体作用,以满足多层次需求,科学提高人的素质与能力。由此可知,社会五个发展阶段分别对应自然、商品及社会主义这三种经济形态。第一是个人自我牺牲与人的原始丰富性,属于依赖关系;第二则是基于物质依赖构成个人独立;第三则是基于个人能力与生产力发展前提下构成自由个性,此阶段为最高人类发展阶段,突破人对物质的依赖,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此阶段有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侧重于劳动能力发展,而全面是指克服片面性,真正释放人的个性。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后,一直在建设社会主义。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应当依靠经济强大,两者之间存在发展延续性,只有经济达到一定高度,方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也突显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需求。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建立公有制,经过改革开放后,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均发生变化,愈发突显人的主体性。党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证明,只有以人全面发展为基础,才能真正推动经济等各个方面实现转型。随着社会发展,人的需求也变得多元化,在个性、才能及需求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只有正确解决精神与物质文明关系,方可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截至2020年是建成全面小康决胜阶段,在此阶段重要问题并不是解决温饱,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矛盾,人民不断增加精神需求,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发展提出新要求,即现代化人的素质发展。自由全面发展也成为衡量人的素质发展最高标准。一方面,此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瓶颈,人是此过程中的主体。人口众多,但资源不足,只有接受挑战,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方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以实现更好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人全面发展属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为社会和谐,指的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人民作为历史主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可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基础,也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追求是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理论基础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理论依据,开辟出新的境界。人类社会最终理想与目标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认为资本主义陈旧腐朽,会由于无法调和自身内部矛盾消逝在时间长河中,一个人人都能够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将会替代它,而此未来社会可正常平稳运行的基本准则就是让人们获得自由全面发展[3]。可知,马克思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实质是实现人们自由全面发展。因此,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属于人类社会终极理想与目标。

(二)精神文明建设

人实现全面发展主要是以自身制度、文化及国情特色为依据,这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必经之路。在建设精神文化过程中,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要检验者。只有不断提高建设精神文明工作的感染力、吸引力及影响力,才能真正推动群众实现全面发展。加强对群众精神文化建设也是推动我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方向[4]。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让中华儿女充满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提供支持。但是,我国在公共文化体系方面,不可否认仍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不健全、文化资源不平等方面,这些问题是建设精神文明主要挑战。因此,党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精神文化重要性,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化中最深沉与持久的力量。即一是应当根据基层情况,强化建设农村文化,以构建文化精准扶贫机制;二是丰富与继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充分体现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需做好此方面的宣传工作。国家文化软实力以本质而言,取决于核心价值观是否具有感召力、凝聚力与生命力;三是社会生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在实践中影响群众,做到落实、落细。落实此种文化惠民政策方可有效提高群众文化获得感,真正建立起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奠定坚实思想基础,为人民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提供道义、智慧与精神支撑,让文化自信更加深入地渗透至群众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等生活、思想、行为方面。只要群众拥有充足文化底气,方可迎难而上,做到克敌制胜。

(三)物质基础建设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属于不断提高、永无止境的过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相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不能仅关注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物质基础建设有所忽视。物质作为人实现自由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提高社会生产力,方可充分发挥人类各种才能与天赋,提高人丰富主体与个性需求[5]。在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这一途径中,重点是让社会成员普遍明确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人类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现今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必定会高度要求人类实现进一步发展。在经济发展下,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突破了旧体制依附关系,以经济关系上实现个人形成。而我国经济发展从“经济全面发展”转变成“人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在提质增效、优化结构中向前稳定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遵循以人为中心理念,利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可为其提供稳定广阔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但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任务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市场受到“拜物”影响,人在选择过程中通常会选择“实然”,提高经济发展成效降低了综合发展成效,此种情况会导致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降低。另外,若是对经济效益过度重视,则会出现人单方面发展情况,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新的矛盾。突破利益桎梏方可突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求,以此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重要核心。

(四)扩大人民自由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包含自由发展个性、自由社会关系及自由劳动等多个方面,其中包含文化自由、政治自由及经济自由。毛泽东更加关注培养政治人才与发展物质生活;邓小平更加关注经济自由与文化思想自由;江泽民更注重培养立体综合的建设社会主义人才;胡锦涛提倡“以人为本”。在不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我国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健全了民主制度,有效提高人民参与政治积极性与自由度。并且,党的十八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纳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让其从思想观念成为纲领性文件,再到治国理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挖掘其价值地位。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属于全面方式,人作为完整个体,对自身全面本质存在占有性。全面本质包括智力、潜能、创造力、个性及人格等内在特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社会对于自主知识产权更加尊重,鼓励民主参与自主创业,均扩大了人民自由地位,可充分发挥人民个性潜能。发挥个性与潜能从个人层面而言,可实现自身自由与价值,从社会层面而言,则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启示中,应当将其与中国现有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发展与解放生产力,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理论、精神及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李天江.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时期[J].大庆社会科学,2019(4):43-48.

[2]凌小萍.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当代劳动与休闲的审思[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6):95-100+109.

[3]劉敏,刘一萱,樊哲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青少年体育教育的价值依归——基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9,40(3):1-6.

[4]乔荣生,梁瑞敏,陈曦.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的原初意蕴及当代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90-100.

[5]袁名松,刘经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探析——以“十三五”规划为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18(8):65-66.

[6]王琳.中国扶贫开发的理论演进、实践发展与思路创新[J].宏观经济研究,2018(1):75-81.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全面发展
发生逻辑、哲学意蕴与当代价值: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多维透视
如何有效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实施“十个全覆盖”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思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思考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