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2020-09-10吴晓燕
吴晓燕
摘 要: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化学学科观念、化学学科思维、科学探究实践、化学学科社会价值”等内容。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化学教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归于生活”基础上的教学。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际,从“重视引入生活现象,激活课堂教学;以生活现象为契机,培养科学思维;以生活情景为实验,培养创新意识;设计生活化问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进行尝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实践
有关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主要指学生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化学学科观念、化学学科思维、科学探究实践、化学学科社会价值”等内容。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化学教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归于生活”基础上的教学。以源于生活的内容和任务为出发点,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运用书本知识去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4与27日,笔者参加了区优质课课堂执教环节的比赛,内容为《食品中的有机物—乙醇》。下面笔者以本堂课为例来谈谈如何运用生活这块主阵地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重视引入生活现象,激活课堂教学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课程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丰富多彩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因此,学生的现实生活是课程的依据,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教师应将人类的生活经验呈现给学生,并把它纳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组织,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从2019年起,江苏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方案作出部分调整,具体为:调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成绩呈现方式,由ABCD等级呈现调整为合格、不合格呈现;调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加分政策。对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的学生(即参加2020年及以后高考的学生)取消“见A加分”政策。此文件一出,势必会影响今年的学业水平教学,学生在思想上肯定不如往年那么重视。笔者所在的学校在课务上也从一周两节调整为一周一节,且不留课后练习。如何激活课堂教学,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入课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茅台酒一摔成名”的故事引入,引出乙醇的物理性质—易挥发、有香味;以生活中各种不同酒精度的酒引出乙醇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的性质;通过展示药酒、香水、酚酞和碘酒引出乙醇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是一种优良的溶剂。
二、以生活现象为契机,培养科学思维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课堂,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素材,采撷生活化学实例,积极开发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和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素材,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广泛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以生活现象为契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化学学科观念。通过生活中各种不同酒精度的酒,学生了解了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对乙醇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乙醇与水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均含有O—H键,进而解释了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的性质,同时引出了乙醇与钠的反应,并告知学生反应生成的乙醇钠是一种合成药物的中间体,从而建立起有机化学“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模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宏观物质辨识与微观结构探析”相结合的化学学科观念。
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问题拓展和延伸,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并应用于生活。例如:用化学方法和生活实际结合分析解决问题,以化学方法论为主线,努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分析解析生活中化学现象,探寻其中的生活化学规律对提升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大有好处。
三、以生活情景为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高中学生以经验性的逻辑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结论往往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支持。因此,在选择素材时,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和素材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将生活素材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融入教学活动,创设一种非常自然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不断思考、探究、反思,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应用于新的生活情境中,强化知识的实际应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工人师傅焊接铜器、银器时,要立即沾一下乙醇”这一生活情景,进行实验探究。书本设计的相关实验是这样的:将铜丝卷成螺旋状,先在酒精灯上加热至黑色,然后趁热伸入装有乙醇的试管中,观察现象。笔者将书本实验进行了改进,设计如下:剪一块正方形的大铜片,置于三角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至全部呈黑色,在小烧杯中滴5-6滴乙醇,然后迅速盖在铜片上,观察现象。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分组实验,有些学生按照书本方案进行实验,有些学生按照改进方案实验。通过对比差异,学生感受到改进后的实验,不仅现象清晰,还能体验美的享受,因为将滴有乙醇的烧杯盖在铜片上时,烧杯中呈现出雾蒙蒙的感觉,铜片由黑再次变红的过程也是由点及面,慢慢扩散,进而出现大片红色,学生能够感觉“雾里看花”的美感。通过这一设计,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书本的实验是可以改进的,有时也是需要改进的。有时换个角度看问题,会发现不同的精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得到了培养,真正做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四、设计生活化问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
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新的化学课程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人与环境、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意识。因此,学生要在生活中学习知识,也要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学生可利用日常用品做家庭实验,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从而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从丰富、生动的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和价值。
问题一:“为什么我国很多城市的汽车也‘喝酒’了?”由此引出乙醇与氧气燃烧的反应,并告知学生乙醇时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能源,培养了学生的能源意识。问题二:“为什么有人千杯万盏皆不醉,而有人沉醉不知归路?”由此引出乙醇在人体内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从而引出乙醇发生催化氧化时可转化为乙醛这一新物质,并告知学生乙醛在人体内积聚对人体有害,告诫学生过度饮酒对身体的伤害。问题三:“交警如何測酒驾?”由此引出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反应,让学生意识到饮酒后开车不仅伤身,而且伤害社会公共安全,从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重点研究针对不同内容,不同课型,教师如何最大程度利用“生活”这一宝库,形成“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教学模式,同时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总之,让生活走进化学,在生活中探索化学奥秘;让化学走向生活,在化学中感受生活.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经验,由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实践,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思考实践能力及人文科学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丁小勤。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例谈。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09
[2]刘乔娜柴红梅。浅谈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2
[3]刘怀乐。中学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1
[4]王祖浩。化学与生活(选修)。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