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0-09-10陈爱娟
陈爱娟
【摘要】目的:探究癌痛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60 例恶性肿瘤患者 ,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 每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 观察组采用癌痛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 ,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 (3.24±0.35) 分 , 低于对照组的 (4.57±1.35) 分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223, P<0.05)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治疗认知水平评分为 (25.41±2.32) 分 , 高于对照组的 (18.45±2.46) 分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1.274, 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总依从率为 90.00%, 高于对照组的 6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4.812, P=0.028<0.05)。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6.67%, 低于对照组的 4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6.239, P=0.012<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癌痛护理干预措施 , 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下降 , 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疼痛治疗认识水平 ,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癌痛护理;恶性肿瘤;疼痛程度;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建立病历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6.3±6.6)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6例,专科8例,本科12例,本科以上4例。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4.8±6.8)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5例,专科9例,本科11例,本科以上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然后根据患者疼痛情况给予用药、饮食护理,同时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帮助患者认识癌痛症状。
1.2.2观察组。采用癌痛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在患者入院后进行疼痛程度评分,然后针对患者实施癌痛护理,主要包括:①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主要对患者发放癌症疼痛教育手册,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认识癌症疼痛症状和相关的治疗知识,患者根据手册填写自己对癌症疼痛的认识。②护理人员在患者用药期间进行用药指导,并在患者用药后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现象,并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预防,同时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总分为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严重疼痛,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药物使用依从情况分为完全依从、依从、不依从3个等级,总依从率=(完全依从+依从)/总例数×100%。疼痛治疗认知水平评分越高越好。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护理后疼痛治疗认识水平评分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6.61±1.82)分,对照组为(6.46±1.5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2,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3.24±0.35)分,低于对照组的(4.57±1.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23,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治疗认知水平评分为(25.41±2.3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45±2.4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74,P<0.05)。
2.2两组患者药物使用依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用药完全依从12例,依从15例,不依从3例,总依从率为90.00%(27/30);对照组患者中用药完全依从8例,依从12例,不依从10例,总依从率为66.67%(20/30);观察组患者用药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12,P=0.028<0.05)。
3讨论
近些年,恶性肿瘤疾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且患者患病后的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产生较大的威胁。其中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疼痛感剧烈,让患者承受较大的痛苦,为了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针对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癌痛护理干预措施,针对其具体的护理效果进行了研究。
在本次护理研究中,本院对30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癌痛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3.24±0.35)分,低于对照組的(4.57±1.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23,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治疗认知水平评分为(25.41±2.32)分,高于对照组的(18.45±2.4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74,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总依从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12,P=0.028<0.05)。观察组患者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39,P=0.012<0.05)。说明在恶性肿瘤患者晚期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率。许多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对癌痛的认识不足,因而精神承受较大的痛苦,为此,需针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主要提高患者对癌症疼痛的认识,降低身体的抵抗程度,在积极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护理人员,缓解疼痛程度,降低用药物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对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癌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梅.癌痛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1):50,55.
[2]纪京绪,杜彩云.阶梯性镇痛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疼痛状况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4):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