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究

2020-09-10杨永娃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6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杨永娃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信息化教学越来越普及。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堂更加积极地学习知识。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抛弃死板的教学模式,积极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补充学生的物理知识,让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学校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教学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基于核心素养下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教学条件的不断改进,信息化的技术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运用到高中的物理教学中,使学生以往难以理解的知识也变得生动易懂起来,从而为拓宽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就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意义

首先,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现今,大部分高中生都觉得物理知识晦涩难懂、难以理解。因此学生害怕物理,不爱上物理课,对物理没有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可交互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看物理模拟实验视频,采用点击鼠标的方式回答物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兴趣,让学生重燃对物理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动画课件来让学生感受力的合成、体会地理的奥妙。其次,加深学生对物理的理解。信息技术直截了当的把物理知识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来加深自己对物理的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弹力和弹性形变时,就可以播放一个打网球的视频,着重让学生看网球与球拍接触的那一刻球拍的变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加深学生对物理的理解与认识。

2高中物理信息化的教学策略

2.1利用图文结合的物理课件激发兴趣

在过去的物理教学中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而采用黑板板书的方式进行物理讲解,没有各种配图的说明使原本丰富的物理知识变得索然无味,从而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将信息技术普及到高中物理教学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黑板展示课堂教学模式,制作丰富生动的物理课件,利用课件展示形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授课,强化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服务程度。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 PPT对学生进行课堂教授,在进行问题导入时就可以通过图片引导,在屏幕上分别放置一张工人运沙子的图片、一张学生推墙壁的图片、一张田径运动场上起跑的照片,然后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图片内容分析其中存在的摩擦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研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黑板上将自己理解的摩擦力的图示画出来,然后让其余的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有学生说:“在运送沙子的过程中,车轱辘与地面、人的鞋子与地面都存在摩擦力,摩擦力的存在物体才能进行运动”。有学生说:“人在推墙时由于墙的重力太大,人给的推理小,因此脚下的摩擦力不足以引起墙的移动。”对于最后一张图片所展示的内容也是脚下、和手的摩擦力使得人在起跑时获得不一样的初始速度。利用物理课件,教师还可以在备课时将重点内容进行不同颜色和加粗的标注,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看到标红或加粗的字体,就会自觉重视学习的态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2.2借助多媒体进行实验辅助演示

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实验而发现总结出来的,而现在多媒体所具有信息含量大,展现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协助教师对课堂上的实验进行再现,使学生通过多媒体屏幕观察到实验的画面,并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动手实验。对一些由于实验器材受到限制的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实验步骤播放给学生看,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实验过程,从而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效果。例如,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进行,使学生在观察教师操作并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教师准备毛巾、棉布、木板等三种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按照实验的要求将斜面与不同粗糙程度的材料拼接在一起,将斜面高度调整至统一。教师将这些放在视频的展示屏前,并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将自己的操作步骤进行放大,学生在屏幕上就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教师的操作,然后教師就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刚刚要将斜面调至同一高度?”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印象,进而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能够进行变量的控制。学生通过屏幕中展示的在不同粗糙面上的小车行驶的不同距离,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产生的影响,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这一过程参与到课堂实验中,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更高水平的授课,通过展示杠杆平衡尺、浮力工具、电路图等帮助学生理解。对于现阶段物理实验室中缺乏的器材,教师也能够利用多媒体的3D画面进行演示,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从而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2.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在探索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实验与观察来实现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基于事实与经验的基础来构建起物理模型。提出简单的物理规律。而建设物理模型能够将具体问题理想化,把部分次要因素省略掉,将主要因素突显出来。例如,在学习运动学的知识中,构建起“质点”模型,将物体的大小、形状以及转动等特征省略掉,将其质量以及所处位置特征凸显出来,采取有质量的点来进行描绘,这就是简化具体物体。所以在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物理过程模型化。例如:力学中的类碰撞模型、弹性碰撞模型、简谐运动模型以及落体模型,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能量以及动量的变化;热学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模型;磁场中运动模型、电学中的带电质点在电场;分子相互作用过程中分子势能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等均是物理过程的模型化。在对相关习题进行讲解过程,教师应当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中,并将其抽象简化为相应的物理过程模型,随后运用有关模型的公式与规律在短时间内正确获得解题思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积极培育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只有彻底抛弃传统教学的束缚,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巧妙设计各种问题,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等方式,才能有效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满足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切实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丽英.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J].魅力中国,2019(21):382-383.

[2]张海静.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文渊(高中版),2019(6):139.

[3]米仁沙·阿不都热合曼.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文渊(中学版),2019(4):561.

[4]胡又中.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8(8):188.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