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09-10张永萍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6期
关键词:老潘龙眼高粱

张永萍

中秋一大早,我妈杀鸡要带给我,省得她麻烦,我决定回家吃饭。老家坝子边龙眼熟了,我站树下,看上哪颗吃哪颗。边吃边和姑妈在微信视频里闲扯,我吹嘘这龙眼是如何的好吃。我爸听到了,他从椅子上起来,大步流星过来,直接上树。我吓坏了,年近70的他肺气肿,平时走路爬个小坡都气喘吁吁,此时倒似个孩子身手敏捷在枝杈间腾挪闪转。嘴里还自言自语“这爪(串)不错,嗯,这爪(串)也不错”,他在那里精挑细选,巴不得把最好的都摘给我。我催他下来,无用,只好拿肩头死死顶住他脚踩的那些瘦瘠的枝杈。那一瞬间有个念头,如果实在要摔下来,一定要赶在他着地前我先拿身体垫上去。

几岁时,长住外婆家。外公从山里扛竹子去市集卖,回家来像变魔术般变出几爪绿绿的大龙眼。他说路过回龙坝,拿肩上扛的竹子在人家老龙眼树上戳下来的。30多年了,至今我也没去确认过那老龙眼树的存在。外公过世11年了,更无从确认那齐整整的龙眼是戳的还是买的了。倒是,老人扛着一大捆长长的竹子走十几里山路再拎着几爪绿绿的大龙眼笑意盈盈地进门来,这影像似浮雕一般刻在脑海里了。

从记事至今,每次去看望外公外婆,临别时,外婆总会站在一个视野开阔的地方,望着我渐渐远去的身影,目光随我转过一弯弯路一重重山。我随时转头,她都在那里望向我。再后来,她视力差了,估计辨不清我的影子、树的影子,竹的影子,就只好望着个方向了。起初,我会不断回头挥手示意她回去。到后来,那越来越佝偻的身躯和越来越固执的伫立和凝望,让你越来越不敢回头看上一眼。

读小学四年级开始,每天6点左右出门赶往学校。奶奶总在“鸡叫头遍”就起床为我做早饭。很多时候,饭在锅里煮好又都凉了,天还不见亮。估计一整晚,奶奶都挂心着我的早饭这事儿了。初三毕业那个寒冬,经常挑灯夜战,凌晨去睡的时候,双脚冰凉。奶奶总是把我的双脚拉到她的胳肢窝里,怕凉着她,我挪开,她就更用力地拉过去捂着不放开。

暑假里,大中午的奶奶也不午睡,握把镰刀神神秘秘就出门了。一会儿就抱回一捆高粱杆儿,拿高粱叶子捆绑得妥妥贴贴,砍削得很齐整,大小长短匀称,20多根是有的,且全都是去掉头尾的“中节子”的精品,更惊奇的是每一根都好甜好甜。至今我都疑惑奶奶是不是把每一根都尝过的。从此,那个精瘦娇小的身躯,梳着花白发髻的老人在闷热的高粱地里来回穿梭,不断地对一根根“抽心”的高粱杆进行品鉴和取舍,全然顾不得去抹一抹浸湿额头脸颊的汗水。这影像既清晰又深刻,不止刻在了我童年里,是一生中。

婚后,有了公婆。婆婆会不忌年迈辗转半个城给我们送好吃的。但凡一家人的餐桌上少了我,俩老人会在厨房嘀咕着把这个好吃的那个好吃的给我留着。

前几天,老潘把水果买回家,其中有一个很漂亮的红心柚。我问“红心柚很贵吧?”他说“管它呢,你配得上最好的!”是啊,所有人都给予了我最好的。

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得到过太多的祝福,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养、风雨的浸润、亲人的呵护,被爱裹着,一生都是暖暖的。

天冷了,给儿子寄羽绒服,居然破天荒地给我说“谢谢”。娘俩间难得的这份儿客气,是好呢?还是好呢?

多年前一个周末,我们仨一路打打闹闹拉拉扯扯到菜市买菜。市场人也多,冷不防我的左脸被人掐了一把。儿子紧挨着我左侧,我本能地给他掐回去!和我一般高的儿子一脸委屈,愣住了:“不是我!”“不是你是谁!”僵持中迎面一位爷爷停下脚步,郑重其事站出来主持公道“不是他,真不是他,是他!”老人家焦急的眼神从儿子转向老潘。一下子全明白啦——老潘左手绕过我的后颈捏我的左脸,混淆视听嫁祸于人!我抬起右手抓向右侧的老潘,好家伙,弹簧般跳出一米开外去,没抓住!我们四人登时忍不住大笑。

那以后,凡是恶作剧,一律都算在老潘头上。再后来,恶作剧也好,真犯错也罢,也不再去清算谁对谁错,那真不太重要了。

儿子读初二时,身高貌似超过我了,他因此非常得意。时不时拿“俯视”的眼光提醒着我比他矮。一天中午,三人原本静静地坐着吃饭,他又拿“睥睨众生”的眼光扫过我头顶,还撇了嘴,那藐视!你懂的。我气不过,把筷子一拍桌上,“蹭”地站起来,“嚯,比你高!”他刨下一口饭,慢条斯理吞咽了,站起来挺了挺腰板,那眼光又得意洋洋越过我的头顶去,我又被比下去了。我灵机一动,站到椅子上!“哈哈哈,高过去一大截!”双手叉腰,刚要朗声大笑,他筷子没放,也站上椅子来。这样比可不行!我立即抬起右脚刚放上桌子,还没踩实,老潘的筷子一下子就打到脚背上来,疼得我哇哇叫,缩回脚,坐回去,默默吃饭。儿子笑得前仰后翻,这一局,他完胜!

我常自诩是个提得起放得下之人,要说今生有什么软肋的话,那就是我的儿子了。

儿子18岁那年,离开家去南京求学了。

有人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我在手机里添加了特别关注的城市:南京。40年来,它一直只躺在我的书里,具体在地图的哪个点位我也不太在意。自从去年9月,18岁的儿子去了这座城市,现在我每天要看看它的阴晴雨雪,从方方面面去了解它的美食经济、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古都神韵……刘心武老师说金陵城就是《红楼梦》的生活原型,这令我更加的神驰向往于它。

德基广场的富贵、新街口的繁华、秦淮河的多情、江南织造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盐水鸭、鸭血粉丝汤、咸亨酒店的茴香豆……

你为何那么执着于关于这个城市的点点滴滴?

只因为那个人。

那些拼命烙刻在脑海中关于这个城市的零碎画面、关于这个城市的点滴讯息,都能在你脑海里构建起他生活的那些场景。你会在脑海里看到他单薄的身体背着行囊湮没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的平凡,也能想象他在绿树浓荫里踽踽独行的落寞孤单,更有他迎着朝阳健步如飞奔赴梦想的矫健……

只因为这个城市的点滴都可能关乎到那个人是不是开心,是不是快乐。

只想借用一位作家曾經的表达:亲爱的城市,我把挚爱交给你,请你善待他。

《目送》里说:我们和孩子之间,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子女一场,夫妻亲人之间,我们终将在这种深情的凝望里走远又回归。

后来,儿子告诉我他的那声“谢谢”是错发给我的。傻小子,这回你可糊弄不了我,你明明发的就是“谢谢老妈”。

猜你喜欢

老潘龙眼高粱
高粱红了
老潘和铁头
我的战友老潘
老潘的“四字”人生
买龙眼
5月龙眼市场监测分析
千万别多想
6月龙眼市场监测分析
野高粱
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