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感恩教育
2020-09-10李林霞
李林霞
摘要: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与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小学教师必须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有关方面的教育,着力于将感恩思想渗透到教学当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其与道德法治教育巧妙融合在一起,让这门学科真正起到实效。本文就如何在道德与法治中加强感恩教育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感恩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达,小学生日常生活所接触到事物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错综复杂,而处在黄金成长时期的小学生极易受到身边环境事物的影响,稍有不慎,则容易造成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扭曲,导致步入歧途。在现阶段,小学生群体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普遍存在缺少感恩意识、社会责任感淡薄等现象,因此,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进行感恩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需要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只有把感恩教育摆在重要位置进行教学,才能够保障该门课程所取得的实际成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1. 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关感恩教育的教学发展现状
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的教学成效评定不再是以成绩论英雄,而是需要对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评定。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仍存在诸多教学难题亟待解决,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唯成绩论”思想根深蒂固,许多教师总是不自觉将成绩视为教学成效的评定标准,没有对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合理评估。二是感恩教育中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即学生的情感诉求、个性发展、人格品质等方面。许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而教学方法进行“填鸭式”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局面得不到有效缓解,很多学生因为情感诉求得不到重视,逐渐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与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 在道德与法治中加强感恩教育的策略分析
2.1.提升教师素养,在点点滴滴中渗透感恩思想。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还是处世哲学。只有心怀感恩的人,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够学会满足,而不是一味地索取与计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行为准则与思想道德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下,都需要保持言行一致,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与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而课堂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重点体现,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地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渗透感恩思想,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思想品德为最终教学目标,在准确掌握有关感恩教育的知识理论基础上根据学生主体的实际接受能力与认知情况等进行教学改良,从而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感恩教育内容。感恩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如在教学《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一课中,教师可以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举例说说中华传统美德在社会关爱、国家情怀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让学生搜集古文古训,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并用来指引自己的生活,结合课文的案例故事进行适当课外拓展,引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典故。在讲述中让学生学会联想到身边感恩的美好动人故事,从中明白感恩的深刻含义,让孩子意识到别人关爱自己不是义务,感恩是一种责任,是爱与付出的反馈,从而学会感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从小便做到尊敬师长、孝顺父母,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
在道德与法治的感恩教学中,教师除了对感恩内容进行适当精要的总结之外,还要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尤其是在实践中融入感恩教育,它能够有效弥补理论讲评的空洞抽象性,使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学会感恩,逐步形成感恩意识,从而自觉的去塑造自己的品行,并反过来作用于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引导手段来提升感恩教育活动成效。如在教学《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一课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让学生明白自主选择是一项重要的权利。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感恩”小作业,譬如让学生自主选择与父母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如与父母一起做家务、与父母一起参加一项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等等;又如在选择课余生活时遇到了一些困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听取父母的意见,也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争取一些锻炼和成长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与不同的人交流,学会合作,体会亲情的温暖。
这样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关于感恩的观点和认识,增进与父母的感情;教师还可以以“感恩”为活动主题,举办有关演讲比赛或小组合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生活经历,讲述关于父母、教师、朋友感恩相关的小故事;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有关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们体会感恩的真正内涵。进一步提升自身感恩意识。通过各式各样的感恩教育活动来达到宣扬感恩传统美德,谴责忘恩负义的行为的目的,使学生们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意义,并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感恩价值观的培养,从而使学生逐步樹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结束语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中加强感恩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要位置,通过教学方法改良与创新,及时更新教学方案及内容,使教学手段、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走出感恩意识淡漠的误区,让感恩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林静,杨琴.体验式感恩教育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践[J]. 怀化学院学报.2013(01).
[2]赵晓芳.关于高校感恩教育的思考[J].文化.教育,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