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助读系统 真教自读课文
2020-09-10刘朝阳
刘朝阳
摘要:统编教材文言文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由“阅读提示”“注释”“思考探究”等组成。这些助读系统兼有助读和作业的双重功能,阅读教学时,利用这些抓手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把文言文教读课文所习得的知识、方法和能力有效迁移和拓展到同类文言文自读课文上,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自读课文;助读系统;阅读能力
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巧用助读系统来教学。文言文助读系统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架,教师可以直接、有效地抓住有效资源,引导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从而提升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下面我就以《与朱元思书》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怎样利用助读系统来教自读课文。
一、善用单元导语,明确教学目标
《与朱元思书》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初中语文的第一个文言诗文单元,要在七年级分散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共同特点,抓住写景抒情这条线去落实单元教学。
本单元单元导语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古代诗文中有很多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2.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3.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4.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二、抓住阅读提示,指引阅读方向
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作为文章补充材料设置在自读课文后,文言文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在课文之前,对课文的主旨和情感作出简要提示或概括。
《与朱元思书》阅读提示是: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也是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作者用生花妙笔,为友人描绘出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也写出自己面对美景的感受,意在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绘的山水之境,陶冶自己的性情,把你的感受与同学分享。
“阅读提示”,介绍了这篇文章背景,概括文章内容,指导学习文章的独到之处。本文作者生动、形象地把富春江两岸如诗如画的美景准确描绘出来,文章的语言极精炼、有韵味。经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训练,学生初步能在自由诵读中感受文章的声韵美、语言美。
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读,字正腔圆。
要求: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力求字正腔圆。
二读,有板有眼
要求:美美地讀课文,读出韵律感、节奏感。
学生自由朗读,抽生朗读,指出要注意的句子的停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水/皆缥碧。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依据思考探究,引领自主阅读
文言文课后的“思考探究”题型丰富,主要有概括、理解、写法、拓展类,能力训练点有识记、理解、分析、鉴赏和表达运用等。“思考探究”的问题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可作为学生自学时的辅助性材料,起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本文“思考探究”有四道题: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二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指出其用法。
1.任意东西
2.横柯上蔽
3.负势竞上
4.以为顺流下矣
四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锺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思考探究”帮助我们明确该文的学习目标,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以及要落实的知识能力点。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
“三读,欣赏美景
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提示赏景方法:
观察景物的角度:俯视、仰视,远观、近察。
感官的调动:听觉、视觉。
描绘景物的方法:修辞手法、动静结合。
四读,声情并茂
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
五读,比较阅读
《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与施从事书
吴均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维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与顾章书
吴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我利用“思考探究”的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自主阅读。利用“思考探究”第四题导向课外阅读,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等,皆有所体现与落实,有效实现了《与朱元思书》的自读教学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由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由“篇”到“类”的阅读规律。自读课文就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这个环节就是因势利导,让学生用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进行写景类文言文的课外拓展阅读,进一步体会吴均山水小品文的景与情。
总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领会编者编写自读课文的教学意图,落实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用好单元导语、课文旁批、阅读提示等助读系统,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才能让自读课文成功搭建从教读到课外阅读的桥梁,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参考文献
[1]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
湖南益阳市第六中学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