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体现
2020-09-10任晓宇
任晓宇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语文的学习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教学内容的学习,更多的是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课堂养成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对于巩固学生知识,促进学生智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有效提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1.有效提问的原则
教师在课堂上问题的提出首先,需要遵循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原则;其次,设置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感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点困难的问题,不能是太简单也不能是太难的问题,要保持学生学习的问题有人回答,由学生进行思考。课堂提问是学生与教师互动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得到学生学习的情况,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不能将问题的提问作为学生必须回答正确的项目,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暗示,不一定要让学生全部回答正确,教师在创设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提问这种方式的有效性、创造性和趣味性。
2.适宜性原则
初中语文教学相较于小学而言增加了不少内容,初中语文课堂增加了更多的互动性的内容,教师要把握这些互动内容,设置适应性的问题。教师应当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保证问题的设置要符合所学的教材内容,同时,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也要注意问题难度,结合教材内容提出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
3.针对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要注意针对性的原则,要注意问题提出的是针对课文内容,是针对教学内容,能够通过问题让学生快速领悟到问题的实质,结合问题进行认真地思考,同时学生能够通过问题的理解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方式
1.尊重学生的差异
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各异,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可能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能力不同,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注意从个性阅读教学的方式出发设计课堂的问题,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课堂提问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诱导不同的学生同时进行“思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设计不同的问题,让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问题。师生问答的角色是互动互换的,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提问的技能水平。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于课堂问题进行思考,学生的问题应该在教师的问题之前,教师抢先分析课文,学生非常容易失去新鲜和体验感。
2.提高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13-16岁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玩、好动,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问题的时候一套尤为注意到这些内容,投其所好,提高课堂提问的趣味性。提问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要从教材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点,让学生有兴趣的回答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在阅读和学习中寻找自己的问题,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进行解决,再到全班进行解决,最后由老师解决,这就较好地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
3.从重点难点出发设计课堂提问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可以将问题在学生课前预习的时候提出,然后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回答思考的问题,为学生展现出一个积极主动的教学课堂。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的时候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分析,问题的提问可以联系旧的知识,向新的知识进行拓展,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于初中语文课堂的重点和难点有个清晰的认识。一般来说,在语文教学中引述、分析、综合、概括等这一类问题较难。教师的提问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将大问题拆成小问题,使得问题的难度较低,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感,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4.从教学进程角度分层次设计
课堂提问是一种师生互动,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最好的方式。教学进程就是指教师课堂上课的进度,课堂提问应当要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在课堂预习、课堂授课、布置作业等时段,设计的问题应当是不同的,并且设计的提问方式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教师要在不同的环节设置不同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层设计。
结语
总而言之,课堂的提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主要的就是要提高课堂的提问互动的环节,教师要把握好提问原则,在教学方面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问题的提出诱导学生对于课堂主动自主的思考。初中语文的课堂的教学,教师要转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在不同的环节设置不同的问题,使得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繼华.谈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J].湖南教育,2005,(07).
[2]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06,(05).
[3]张陟遥.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5,(01).
山西长治市屯留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