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方法
2020-09-10谢爱荣
谢爱荣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深蕴,为了能够让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挥出来,教师应该更深入地对教材进行研究,把书本教材中具有历史文化蕴含以及具有传统精神的智时代挖掘和整合出来,融入到专业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系统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尤其是随着近几年西方文化的入侵與传播,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所以初中生作为主力军应该主动站出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发扬。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融合方法
引言
语文学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天然载体,《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学科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中精选了许多文质优美的古诗文,这些文章不仅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时再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景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文章
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品读历史文化,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分析典故融入传统文化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从实践层面来讲,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因此应抓住时机在语文教学环节将传统文化融入,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人物性格,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可以对古诗词的具体内容进行更深程度的理解,以此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邹忌这一历史人物,从此人的行事风格中可以得知其是一个擅长进谏的人,并且还以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为例子,奉劝齐王要有对周围人的夸奖或者奉承有辨别的能力,邹忌对齐王说,自己的妻子爱自己,妾惧怕自己,而一些门客则是有求于自己。邹忌这么说的目的是为了提醒齐王,使齐王明白自身当前的处境。齐王非常感谢邹忌,并接受了邹忌的建议,终于成为一代明君。教师可以通过对邹忌这个人物的讲解,逐渐以点带面使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内容逐渐有一个清晰化的了解。而这也使学生对这一段传统文化进行认知,并懂得了一个得力的臣子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国家,但是作为君主也应知人善任,能够接受臣子的建议。而引申到现实层面,则使学生学会做一个虚怀若谷的人,对于他人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具有更高道德水准的人。
二、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纵观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教师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没有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限制了学生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发挥,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吸纳效果。大多数初中生对语文课程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态度都是兴趣使然的,兴趣也是促进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输出效率。
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中搜集故宫博物院的视频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通过展示视频课件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视频情境是一种创新的阅读教学手段,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声有色的多媒体情境,可以触发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发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通过深入阅读,领略故宫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伟大成就,拓展学生欣赏传统建筑艺术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吸纳传统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
三、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
班级物角中有许许多多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教师运用这些优秀的文化读物,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
深刻理解到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像孝道,尊老爱幼等。让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语文教师对学生文字的书写同样也要引起重视,汉字的笔画烦琐中蕴藏着极大的内涵,汉字的书写不仅仅是简单的横竖撇捺,更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与传统,各式各样的书写形势都是中国汉字的精髓。学生要在汉字的不断学习和练习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一笔一画,遵守汉字书写的特点和规律,以达到正确的交流和应用的效果。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只体现在语文课堂中,校园同样也是渗透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校训、校歌以及校园历史文化知识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我国古代的礼仪故事,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的解决方式,让学生对这些无形的知识体会得更加深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同样,在课外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也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开展经典文学讲堂,让同学们在课下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或者是传统艺术以及民间文化形式,例如传统的中医文化、书法、剪纸、皮影戏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徜徉在我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提升自己的知识视野。
结束语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增进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使学生对国家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高度自信,能够尊重、珍视民族传统文化。这既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同时也更利于促进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柴国文.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探析[J].教育界,2020(39):39-40.
[2]张红霞.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J].新智慧,2019(32):29.
[3]徐加丰.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探讨[J].科普童话,2018(36):86.
江西省樟树市大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