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二十四节气,构建小学德育新模式
2020-09-10程倩
程倩
摘要:做好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终身德育发展有深远影响。二十四节气作为华夏先辈们历经无数实践而创造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遗产,将其融入小学德育中,既能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弘扬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二十四节气的学习中实现人文底蕴的发展,并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更能通过学习其中的科学知识来培养学生理性、科学、实践、探究的学习态度及有关能力。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小学德育;新模式
二十四节气中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内涵,学校围绕二十四节气构建小学德育新模式,不单单是进行复制和模仿,而是要从中提取精华来升华和创新德育教学,让小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思想、情感、品德等的全面发展。
一、依托二十四节气,构建小学德育新模式注意点
(一)注意二十四节气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小学德育教学的开展,不仅是单纯的向学生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关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充分发展。即实现从外部熏陶到内部塑造的转变。并且二十四节气中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在教育学生时,教师应实现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要根据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兴趣发展需要来有效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才能让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真正发挥充分的作用推进小学德育的教学进步。
(二)结合二十四节气特色创新应用教学方法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要使用传统守旧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以发展创新的眼光,主动求变,围绕二十四节气的主要内核,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理念推陈出新。让小学生在学习二十四节气的过程中,既能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魅力,更能够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激发更强烈的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自发、主动地发展自身德育。
二、依托二十四节气,构建小学德育新模式实践
(一)结合各学科渗透二十四节气德育教学
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丰富且多样的教学资源,各科教师完全可以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并将其与学科特点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科内的德育渗透,让学生获得学科能力和德育素养的同步发展[1]。例如在学习语文课文《大自然的声音》中,课文介绍了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动物的声音,则教师可根据“声音”向二十四节气中对应季节的声音延伸,如“雨水”、“清明”时节的落雨声、“夏至”时节的蝉鸣声、“大雪”时节北方地区的风雪声等,并适时融入关于有关节气的知识介绍。又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于“虚心”、“谦虚”等精神品质的德育教学时,教师就可设置问题:为什么二十四节气中只有小满没有大满?却有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为什么要用芒种代替大满的说法?先让学生自行思考和进行讨论,然后再用课件、视频、口授等方式加以补充,实现课外扩展、弘扬文化、德育熏陶的多重价值:
1、二十四节气是反应的农耕及物候变化的特点,芒种的含义表示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且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时节,因此名为“芒种”能十分体现这一时期的特点。
2、尽管“大满”也能一定程度上体现作物与种子已经十分饱满需要抢收、播种,与“芒种”含义相近,但“大满”的说法并不符合古人所追求的完美境界。古语有云“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满招损,谦受益,古人认为一切达到极致后必然走下坡路,因此不用“大满”,这也充分表明了古人对谦虚品质的推崇。
(二)开发并设置二十四节气主题德育课程
德育内容不仅仅限于教材本身,因此学校还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围绕二十四节气德育教学主题开设创新教学课程,将学生各学科能力综合融入,能有效满足学生各学科延伸拓展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兴趣需要,实现个性化的德育发展[2]。比如开设“讲中国故事”系列的主题德育课程,将二十四节气根据教学安排,以四季为单元主题或设置二十四节课。授课教师可以在各科教师之间轮换,每一节课一名教师负责,其他教师协助提供教学资料,并根据授课教师的长处和短处对授课形式进行灵活调整。比如个别教师德育素养很高,但在英语口语较弱,则英语教师可将提供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英文谚语、英文故事等转化成英文视频由授课教师直接播放。课程的形式也应具有多样化,一方面在技术上要实现线下与线上的混合教学,满足学生课程学习的时间、场地、设备等条件;另一方面在内容上要兼顾课内外的有机统一,并且难度上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调整,形式上则应结合情景教学、游戏教学、互动教学、小组合作、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够长期获得不同的创新体驗,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二十四节气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学习与塑造,真正长久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自身德育的主动性。
(三)学校开展多样化二十四节气德育活动
此外,在课程学习之外,学校还应积极担负起为学生创造良好德育环境的重要职责。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本地特色开展多样化的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德育活动[3]。比如农村地区的学校,就可利用当地的野外资源、农业资源,请学生开展野外实践调查或从父母及当地农民处获取关于二十四节气知识和农业实践的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又或者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观察生活,开展关于二十四节气等民俗文化的创作比赛,包含但不限于写作、演讲、表演等多样形式。
结语
二十四节气凝聚着古人的崇高智慧与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小学德育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学校和教师应当从学科教学、课程开设、学校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挥二十四节气的育人价值,向学生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德育渗透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发展个体能力、获得情感与价值熏陶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倪蕾.二十四节气在小学日常学习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05):54.
[2]吴艺.浅谈二十四节气课程中的德育功能[J].读写算,2019(02):15.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