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是孤独啊》的艺术特点探讨
2020-09-10马天齐
马天齐
摘 要:信息时代的发展与革新中,微电影这一影视概念应运而生。微电影通过演绎生活艺术,表达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丰富影视艺术形式。因此,本文以微电影《是孤独啊》的创作、实践为实例,着重分析该影片的艺术特点,以反映当前时期微电影艺术本体文化特征。从而在大众媒体发展中,展现微电影艺术节奏感强、时长短的市场优势与文化价值,促进我国微电影艺术的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微电影;艺术特点;影片;孤独
微电影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其创造形式和传统电影较为相似,但在投资、成本、时长方面和传统电影存在较大差异性。微电影的艺术特点是电影艺术进步中,对社会环境、公众生活常态的深化与反映。因此,本文基于微电影《是孤独啊》主要内容,对《是孤独啊》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展开分析,旨在明确微电影發展、制作历程中,电影艺术价值、特征的变化,为影视艺术从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微电影相关概述
微电影又称微型电影,是一种衍生于电视、电影艺术的“浓缩型”影片。微电影虽然时长短,但故事情节完成,具有较强可观赏性。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各类电影形式逐渐丰富,微电影在30-60分钟内所阐述的剧情、故事,在电影艺术发展中,同样有着用立体化人物、饱满情节传递生活观念的艺术传播价值[1]。微电影相较于影院电影,它更适合大众在移动状态、休闲状态进行观看,但微电影在创作内容方面,却丝毫不会受时长限制。目前各网络、电视平台所传播的微电影,在艺术表达中融合着教育、情感、商业、时尚等多领域文化思想。此外,微电影基于时间、人物、主题、情节、地点等电影要素的全面性,微电影本体艺术形式不断丰富,并趋于多样化发展。例如《是孤独啊》《失爱》《轻晃的流年》等爱情类微电影,《梦想到底有多远》《成功之路》励志奋斗型微电影,以及《九歌学堂》《等你一声妈》等古风、亲情类的微电影,都体现出微电影艺术类型的多元化发展。
微电影是新时期信息多媒体技术下的新型电影形态,其内涵、传播价值,同样体现着社会文化特性。微电影是现代快节奏生活中、个性化艺术诉求下的“微文化”。当前时期,相关学者针对微电影商业意义、内容层次研究颇多,却少有人着重研究微电影本体艺术特点,使得微电影本体发展的全面性难以保障。而社会素材、大众思想在变化中,微电影行业在不断探索、进步中,已经成为一类新兴艺术媒体形式,屹立于艺术领域内,并形成独特的微电影艺术语言。具体来说,微电影本体的理论建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保留基础性拍摄技术
传统电影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多以长镜头和剪接组合镜头为根本电影语言,并在实践中,转变着镜头各类样式[2]。因此,微电影作为在通过镜头衔接完成影像叙事任务时,应在恰当镜头配以具有情感线索的曲子。比如在微电影《是孤独啊》这部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矛盾激化后,所铺设的是阿桑的《叶子》。该歌曲渲染电影氛围的同时,用歌词“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点明主题“孤独”。或者微电影在创作中,通过保留传统电影对灯光、配乐、拍摄技巧、调色等基本技术手段,使得微电影在传统电影创作引导下,保障电影整体画面的丰富性。
(二)精简传统电影形式
微电影在文化实践中,根据传统电影形式,针对性表达社会某一生命个体的日常,以突出个性化文化诉求。微电影在拍摄时,叙事时长非常有限,情节演绎不会过于追求复杂化。所以微电影中空镜头、长镜头应用较少,以确保镜头数量、剧情阐述的契合度。第三,微电影创作的需求性。微电影是新兴文化媒介,其艺术语言、镜头语言方面都服务于电影本身的表达、塑造。因此,微电影在公众文化、审美需求的基础上,更注重对“生活细节”的刻画[3]。
二、《是孤独啊》微电影剧情梗概
微电影《是孤独啊》上映于2016,该时期是互联网、新媒体发展的关键阶段。影片是由某高校毕业生拍摄,电影主题是围绕“手机”和“爱情”、“恋人关系”展开。微电影《是孤独啊》全片时长为18分钟,电影主要讲述男女主人公,在相恋过程中,因“手机”产生矛盾。同时在男女主人公矛盾激化中,两人分手。男主人公在回忆与反思中,主动寻找女主人公,希望两人和好如初。但在男主人公失落、颓废期间,女主人公已经开始进入下一段恋情。之后,男主人公站在女主人公家门口的路灯下,女主人公看着男主人公写的纸条潸然泪下,电影结束。微电影《是孤独啊》中所表达的“手机”和“爱情”的矛盾,是信息技术发展下,互联网和社会情感的矛盾。电影以此为方向,所叙述的爱情故事,在于帮助人们寻找协调手机、交流的方式、方法[4]。电影剧情发展中,故事情节对“孤独”二字的演绎,主要体现在“路灯下男主人公难过的身影”、“女主人公脸上的泪痕”如图1、图2所示。该电影中的孤独感,不同于传统认知中的孤单、孤独,电影中的孤单,在于手机阻碍情感交流后,所产生情景化孤独感。
微电影《是孤独啊》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对影片矛盾的表演。如图3所示,影片一开始就将电影剧本中的矛盾点“手机”抛出,以表达主题。剧情发展中,女主人公因“手机”爆发,说出分手二字,留下男主人公一人,在约会地点难过。较为讽刺的是,女主人公表达不满过程中,男主人公仍被手机提示音所吸引,使得女主人公当即离开。电影第二部分主要讲述男、女主人公相识于某同学生日会,在相互沟通、交流后,相恋相知。在两人相恋期间,手机这一“拦路虎”出现,为两人感情发展留下隐患。第三部分中,男主人公买着鲜花,企图和女主人公和好,却不料女主人公已有新男友,就这样,两人在“手机”的干预下错过。微电影《是孤独啊》时长较短,但情节完整,且立意清晰,文化传播意义是对大众生活、情感交流的警醒,让大众明白新时期新技术出现后,在应用其改善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并不能忽视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5]。
三、微电影《是孤独啊》艺术价值分析
微电影因自身大众化制作模式、播放手段,在娱乐、文化交互、传播中占据着较大优势。微电影起源于网络媒体,但在文化传播中,仍有着独属于微电影的艺术价值。网络空气多元化、复杂化特征,使得传统电影市场审查、限制程度大,而微电影结合自身表达意愿、社会文化需求,创造出符合社会文化传播观念的微电影类型[6]。以微电影《是孤独啊》为例,影片反映出现代年轻人生活常态,符合当前时期大众审美、接受习性。因此微电影《是孤独啊》,成为能够反映社会现状、表达大众心声的文化载体。微电影《是孤独啊》自2016年上映后,用剧情引发大众思考,传递着适应于社会发展的文化价值观念。
微电影《是孤独啊》在创作、上映期间,让大众在生活化镜头语言中感受文化,逐步构成健康文化生成机制。除此之外,微电影《是孤独啊》有着微电影本体的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特点,属于具有基础性的功能电影。微电影在文化凝聚期间,用剧情将所有经历相似的人裹挟其中,引发大众沉思,让大众在剧情带动下,成为社会艺术文化的传播者、创造者。电影形式多元化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微电影《是孤独啊》以多元化诉求、媒体视角为艺术源泉,表达社会冲突,为我国文化艺术创新改革提供助力。微电影创作、传播、放映、制作属于开放性文化系统,所以微电影参与者具有动态性。微电影《是孤独啊》的上映,将大众直观生活微电影演绎的更为具体,让大众对电影文化关注程度不断深化。
四、《是孤独啊》微电影的艺术特点探讨
(一)影视表达的个性化
移动客户端进步的同时,微电影作为优秀文化产品被各类影视爱好者青睐。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大众在碎片时间中,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客户端满足自身观影需求[7]。而微电影因其时长短、内容完整等优势,占据着大众碎片时间,微电影兴起在于制作、时间、成本的微型特征,在微电影从系统性产业,转变为个性化产业时,其影视表达形式同样发生着改变。微电影《是孤独啊》在创作期间,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影视表达的个性化。微电影《是孤独啊》的表达技巧和社会背景息息相关,电影剧情内容贴合大众生活。该影片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整理与表达,丰富着大众生活,并在传播中,受到影视爱好者的喜爱与关注。
图1 微电影《是孤独啊》截图
电影艺术发展中,声音技术、欣赏角度、画面色彩都经历过较大变革,产生电影艺术变革的原因,在于艺术家对电影文化、美学发展的探索。微电影产生于数码技术发展时期,其影响制作群体范围扩大,不仅局限于艺术家内部,普通人同样有着艺术创作的可能。与此同时,微电影在互联网传播中,微电影作品传播逐渐广泛,创作者有着作品展示平台。任何人都能够利用微电影表达个体生活感悟,因此微电影《是孤独啊》,这部由院校学生所创作的微型电影,在电影艺术发展中,有着影视表达个性化的艺术特点。
电影叙事过程中,一般采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叙事模式,但是微电影由于时长限制,所以微电影故事剧本和电影叙事结构有着明显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微电影《是孤独啊》在时间、内容上却有着更多表达形式,并在探索中,形成特殊性表达模式。微电影由于拍摄技术限制低,在手机、电脑影视软件发展中,大众利用手机和电脑拍摄视频,且通过互联网展示、保存[8]。
(二)叙事表现的碎片化
不同题材电影,多以“情感叙事”、机构性叙事作为电影主脉络,而基于情感叙事形式的电影表现手法,会让电影情节发展更具观赏性,吸引大众观看电影。机构性叙事形式,穿插于影片中,是为避免电影镜头过于冗长,因此微电影《是孤独啊》会将叙事表现重点搁置于开头、结尾处,从而用碎片化叙事表现形式,确保影片情节、人物的丰满。具体来说,微电影《是孤独啊》在情感叙事基礎上,利用碎片化情节,阐述电影剧情,串联电影故事情节。微电影《是孤独啊》叙事结构是以“三段式”为主,并通过人物言语交流,帮助观众理清人物关系。影片中,创作者以倒叙手法演绎男主人公对两人甜蜜过往的回忆,保证该影片在短时间内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力。
故事结构作为微电影剧本基石,是一种综合性文化艺术,是需要通过碎片化电影语言来呈现[9]。微电影《是孤独啊》虽剧情简单,但在拍摄期间,创作者运用镜头、电影色彩、演员服饰、背景音乐、细节处理来表达该影片文学剧本的隐藏情感,进而达到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文化传播目标。如图4所示,男、女主人公因“手机”分手后,镜头切换至男主人公后方时,发现背景中的大部分人,都沉溺于“手机”中,毫无交流。这一细节处理,是对“孤独”这个影片主题的表达,同时进一步明确电影故事内容、文化价值观念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载体相关。
互联网普及后,网民通过手机参与其中,让现实中言语交流变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增大。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科技发展中,大众工作、知识普及便捷性在提高的同时,大众内心深处同样发生着变化[10]。虚拟网络似乎成为大众接触世界的“唯一”渠道,而对面交流却表现出忽视感与陌生感。微电影《是孤独啊》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互联网背景下,对大众生活产生的影响。因此,一个企图从现实中寻找温暖的女生,和一个有着手机依存症的男生之间故事就此诞生。男女主人公这对情侣,从相识、相恋到产生矛盾并分手,较为讽刺的是,两人之间的矛盾点不是第三者,不是性格、经历,而是手机这类互联网载体。微电影《是孤独啊》通过碎片化叙事手段,揭露出当代人生活状态下隐藏的情感危机,所以可以说该影片的艺术特点,在于叙事表达的碎片化。
图3 微电影《是孤独啊》影片截屏图
图4 《是孤独啊》微电影的影片截图
(三)艺术形式的平民化
微电影故事情节在时间限制下,会让影片记叙方式有着更多选择[11]。微电影《是孤独啊》在创作阶段深入研究电影剧本后,将影片时长限定在二十分钟内。创作者着重考虑观众是否能够在自身碎片时间内将影片看完,同时思考在短时间内,让观众在简单化故事脉络中,理解影片主题。而创作者从观众角度完成影片拍摄的方法,恰好体现出微电影《是孤独啊》的艺术形式平民化的演绎特点。之后,影片根据故事线刻画人物关系、人物性格,并利用冲突情节表达主人公心理变化。微电影《是孤独啊》的艺术形式主要体现在“矛盾激发”、“回忆过去、“回到现实”过程中。主人公从相互了解、互相依赖到矛盾不断的情感变化,以及思想价值观不同而导致的分手,在情节转换中带动观众情感。与此同时,为吸引观众注意力,该影片将矛盾点铺设在片头,确保观众在好奇中观看影片。
影片第二段中,男女主人公因相互猜疑而导致矛盾激化,男主人公何琳依赖手机过程中,忽视着对女主人公夏菲的爱护。但何琳并未意识到手机会影响到自己的爱情,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手机中。性格敏感、缺乏安全感的女主人公夏菲在男主人公忽略中,更为难过。两人矛盾爆发后,并未及时和解,而是迎来真正的分手。微电影《是孤独啊》对当代普通情侣相处模式的演绎,是对社交媒介下人与人关系的现实反应,从而深化影片平民化艺术特点。
再者,微电影《是孤独啊》中男女主人公代表着当代社会中孤独而缺乏安全感的我们。比如男主人公何琳的艺术形象代表着在虚拟网络世界,渴望表达却内心孤独的大众,而女主人公夏菲同样象征着现实生活中,内心脆弱、易受伤、需要温暖的社会群体。不论是哪一类人都在现实中演绎着孤独,渴望着温暖心灵的靠近。微电影《是孤独啊》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艺术特点,让该影片在形式探索中,用情节起伏、简单故事结构,讲述微电影文化传播核心,并通过刻画人物性格、心理状态表达影片的价值理念。由此可见,微电影不同于传统电影,依赖于固定传播平台、受众群体,微电影创作本体就体现出平民性特点[12]。在多渠道传播中,观众能够对微电影的欣赏,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甚至参与到微电影创造中,促进微电影艺术实践的平民化发展。
(四)情感价值的丰富化
微电影创作中对情感元素的应用,使得微电影在人物情感融合中,表达出真实、具有吸引力的价值观念。同时在情感递进中,带领观众感受影片情感。观众在观看微电影后,升华自身情感,并将自己投入影片情感演绎中,从而获取影片传递的文化精神,展现微电影艺术价值[13]。微电影《是孤独啊》在创作时,添加大量情感元素,使观众情感、情绪表达中,获取更多欣赏体验,并以此为方法,掌握影片社会文化价值、艺术传播价值、情感演绎价值。因此,微电影《是孤独啊》有着情感价值丰富化的艺术特点,微电影《是孤独啊》情感价值的丰富化,在艺术演绎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影片故事情节情感价值的多层次,以及影片镜头语言的多样化表现。具体来说,影片剧本故事中,男女主人公交流、相处、矛盾处理中衍生出的“缺乏安全感”、“渴望温暖”、“孤独”等情绪,以及影片对互联网、手机与人际关系的影响,都表达着影片层次鲜明的情感价值。
镜头语言的多样化表现,在于镜头语言对影片情感立体呈现。语言是人交流方式,在语言文明进程中,视听语言就此诞生。视听语言是感官系统中听觉、视觉的融合,电影艺术以画面、声音作为影视创作的基石。所以微电影创作期间,需全面掌握、理解影片视听语言,进而保障视听语言表达的形象化。镜头语言是视听语言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符号化、具体化的视听语言表达手段,是一种能够将电影虚拟想法,通过现实情节演绎的镜头技术[14]。微电影《是孤独啊》的创作实践中,创作者为综合性、丰富化展现镜头语言,将美术艺术中透视、构图、色彩造型等艺术语言要素,设计在影片拍摄内容中。例如在作品创作前期,导演需判断镜头语言演绎孤独,体现影片现实性的方法。因此在微电影《是孤独啊》实际拍摄中,导演为使演员情绪自然饱满,主要使用运动镜头拍摄。
微电影艺术特点中,镜头语言叙事形式不同于以往,主要应用长镜头表达电影时间、空间连续性、完整性。它是从单一角度拍摄,表现影片多视角,给予观众更多体验感。微电影是“动”的艺术,它在镜头语言表达中,多采用直观性拍摄方式,反应现实生活中,人物、物体运动过程、基本形态[15]。同时在镜头调控中,用音乐、画面丰富人物自身的“孤独感”。微电影《是孤独啊》在以镜头语言为渠道,讲述故事时,创作者将长镜头、剪接组合镜头相结合,突出人物内心孤独感受,使短片具有观看性、节奏感,符合当代文化艺术的微记叙特征。此外,微电影《是孤独啊》使用多种镜头语言,完成影片情节内容的时空转换。比如通过道具制造梦境,利用鱼缸里的鱼儿游动说明时间,或是应用黑白转场、画外音转场的转换方式,表达镜头语言中,对影片情感价值的传递。
镜头语言是电影艺术特点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微电影《是孤獨啊》在实际拍摄后期,用剪接组合镜头表现男女主人公情绪情感,引发观众对手机这一社交网络载体的应用思考。社会网络在影片中代表着现代人生活的社会背景,是大众内心情感意识复杂和矛盾。但这种矛盾,缺失生活、社会常态,微电影《是孤独啊》在自身艺术实践中,贴合大众审美,用艺术、非艺术镜头语言形式,表达微电影的美学艺术,进而展现微电影艺术价值。微电影《是孤独啊》艺术文化主题为“孤独”,该情感点是隐藏性的价值表达,是该影片创作的核心目标。影片在筛选拍摄手法时,为让观众直观性感知人物情绪,将影片基调呈现出忧伤且甜蜜的艺术色彩。影片主人公内心状态、情感观念在剧情的带动下不断改变,而影片镜头语言中的色调、构图都随之调整,使镜头呈现下人物更加立体,并在强烈画面节奏感中,唤醒人物生命力。微电影《是孤独啊》在本体艺术特点表达中,传播影片情感价值,同时在镜头语言应用中,联系观众视觉习惯,在拍摄中用运动镜头拍摄手法,吸引观众注意力,发挥微电影《是孤独啊》的艺术创作价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电影作为新型电影艺术形式,有着传播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拓展电影艺术表现渠道等优势。微电影《是孤独啊》在创作实践中,其艺术特点主要包括影视表达的个性化、叙事表现的碎片化、艺术形式的平民化、情感价值的丰富化。该影片的艺术特点,充分体现着微电影行业的文化传播、艺术形式的市场优势。因此,在互联网发展历程中,微电影行业在发展中,应懂得在艺术创作中,利用影片艺术特点,展现其社会传播价值,为我国影视文化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蒲鹏举,庞理科,李国瑞.新媒体背景下微电影的创作[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286-287.
[2]宋黎.微电影创作的情感表达与策略[J].艺术科技,2019,32(11):85-87.
[3]杨恩慧,孙强.艺术微电影审美特质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9,21(04):50-53.
[4]孔朝蓬,刘叶琳.中国早期电影艺术观念演进中的媒介意识[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5):117-124.
[5]魏军.新媒体语境下微电影的艺术手段分析[J].传媒论坛,2019,2(08):148-149.
[6]黄瑞玲,肖尧中.微电影的传播特征及监管路径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9(01):66-67.
[7]戴巍.论微电影的主要特征[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9(04):82-85.
[8]张涛.两种艺术的融合与再生——“从小说到电影:艺术形式的转换与生成”学术论坛综述[J].文艺争鸣,2018(10):158-164.
[9]邹雪婷.微电影表演创作形态探讨[J].大众文艺,2018(13):185-186.
[10]阳海洪,王怡.论微电影时代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型[J].华中传播研究,2018(01):204-213.
[11]鲁淑媛. 阿恩海姆的“电影作为艺术”观研究[D].湘潭大学,2018(1):24-25.
[12]王瑞晨.试论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传播机制[J].大众文艺,2018(01):160-161.
[13]张茜.电影艺术的时空形态特点[J].文化学刊,2017(08):104-105.
[14]林晓杰.电视电影的艺术特点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01):31-32.
[15]姜懿峰.微电影创作中编导与监制一体化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