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云综艺”的探索、问题与对策
2020-09-10杨婧
杨婧
摘 要:“云综艺”以智能化和云社交为驱动力,利用社交网络实现了嘉宾的互动与交流,以互联网文化基因作为节目内容开发的根基,在主题选取上,积极应对疫情,具有多媒介平台的制作与传播特点。这类综艺节目中有代表性的是湖南卫视的《天天云时间》《嘿!你在干嘛呢》和浙江卫视的《我们宅在一起》等。
“云综艺”打破了综艺节目录制的空间限制,把嘉宾的私人生活空间变为节目的录制现场,以“朋友圈”式的传播方式拉近了嘉宾与受众的距离,疏导了疫情防控时期观众的消极心理,也满足了观众对综艺节目的消费需求。
关键词:融媒体;云录制;综艺节目
一、引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市场出现一种新的综艺节目形式——“云综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种新的视听娱乐体验,满足了人们的居家娱乐需求,成为一种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节目模式。
二、“云綜艺”的诞生背景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宣示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容量、频谱效率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速率更快,网络延迟更少,用户体验得到进一步提升,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技术更成熟地运用于广播电视领域。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社交方式的革新,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凭借直观快速、内容丰富、交互性强等特点,获得了快速发展。如何抓住5G机会开启全新发展布局,在节目内容、录制形式等方面推陈出新,提高节目竞争力,成为决胜广播电视市场的重要因素。
三、电视“云综艺”发展中的困境
(一)“云综艺”还尚未形成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缺少核心竞争力。这类节目在编播上选择尽量避开大体量综艺节目的播出时间,如《天天云时间》《我们宅在一起》选择在周一到周四晚播出,避开了电视综艺的黄金时段。而《嘿!你在干嘛呢》选择在周五晚播出,与电视综艺王牌节目《歌手》《王牌对王牌》形成竞争格局。据CSM统计,该节目在首播当周的大屏综艺节目收视率的排名上名列第六(一周总收视率达1.22%,含首播和7天时移)。这反映出“云综艺”虽然有节目自身的创新特点,但是与大体量、大部头、大投资的综艺节目相比,还缺少核心竞争力。
(二)“云综艺”在节目内容与形式上存在同质化、雷同化的倾向。“云综艺”的时长一般比较短,表现出微综艺的特点。如《天天云时间》每集大约在30分钟,《我们宅在一起》每集大约在20分钟。但是,受技术条件和拍摄场地等原因的限制,这类综艺节目在内容取材和创作手法上都表现出一定的雷同性和同质化,节目内容重复率高,缺少真正高质量有创意的内容。如《嘿!你在干嘛呢》与《我们宅在一起》都使用不同嘉宾轮流录制Vlog的节目模式。《天天云时间》《鹅宅好时光》《我们在一起》都使用多人视频会话的模式。在节目内容上,这些节目均以日常化的居家题材和聊天互动为内容,难以助推节目进程,制造戏剧性,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云综艺”必须进行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探索,以确保观众持续性观看。
(三)“云综艺”在技术上存在瓶颈。普通大众无线网络系统和移动智能设备无法保证其制作与传输质量。疫情期间出现的“云综艺”,受手机智能应用平台等技术瓶颈制约,很难保证视频节目的传输和传播效果。如《天天云时间》节目组借助移动社交平台与多位嘉宾进行实时异地视频连线时,在技术上遇到较大的困难,带宽问题和视频连线问题也会影响节目质量。
四、融合媒体时代“云综艺”的未来之道
“云综艺”与传统综艺有机融合、优势互补,有助于跨越空间和形式的限制。如将“云内容”融入传统综艺节目,使之成为常规节目中的“云环节”和“云补充”,可以丰富节目内容,带给观众更多惊喜;又如一些选秀节目或者相亲节目的报名和海选环节,采用线上海选的形式,可大大节约节目成本和时间,将点歌、弹幕、连线、投票、打赏等参与方式运用于综艺节目中,还可提高节目的互动性。此外,一些对舞台和硬件设备要求不是很高的节目,如相声、访谈、脱口秀等,采取“云录制”的模式不仅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时效,还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展现贴近生活的场景。“云综艺”体现了综艺节目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节目组的紧急协调能力,但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局限性。随着5G等新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音视频软硬件的相应升级,“云综艺”即时互动、跨屏联动等尝试将给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五、结语
总之,“云综艺”作为特殊时期下产生的节目录制应急方式,表面上是源于隔离措施的倒逼,但实质上是顺应了融媒体发展的必然,是人们数字云生活的体现。因此,抓住这一轮的融合媒体改革,致力于“云综艺”在节目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有助于实现综艺节目的融屏制作和跨屏传播,这将有助于疫情结束后媒体文艺生态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峙江.论“短视频”在“现场云”中的点睛作用[J].记者摇篮,2019(5):116-117.
[2]韦笑,张琳.5G时代我国电视媒体的发展策略[J].青年记者,2020(3):68-69.
[3]逯义峰,杨伯溆.新媒介即新社区:网络化个人主义理论探析[J].新闻界,2016(03):38-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