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和人教版之差异研究
2020-09-10字光寿
字光寿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是依据一定教学任务组织编选的,它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参考材料。它以语文基础知识及人文内涵双线贯穿,实现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机渗透。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便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逐步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思想观念。本文就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探究新版部编版教材与传统人教版教材之间的差异,通过挖掘教材创新之处,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人教版
2017年暑期过后,部编版语文教材正式投入七年级教学实践中,给初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新版教材的使用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在教学中需结合新版教材进行创新与教学改革,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八年级作为初中阶段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继续加强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步入初三总复习阶段的学习中,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1.整体差异分析
1.1教材设计更具时代特征
部编版教材无论是从内容设置上,还是外观设计上都比人教版教材更具时代特征。
内容设置上,比如在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中,该板块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探究初中生如何利用互联网辅助学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科技的观念;在教材插图设计中,课文插图及卡通人物等元素的设计,计算机统计图的运用等,都极具现代化的标志。
外观设计上,部编版教材相较于人教版变成大本,文字图片以彩色印刷出来,方便学生阅读,在使用中增强学生美的体验与感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1.2课文篇目总量减少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与人教版教材同样一共六个单元,每单元都有重点课文以及略读课文,且每一单元都设置了一个单元主题。不同的是人教版教材中每个单元有5篇课文,部编版教材中每单元只有4篇文章,整册书的课文总量相差6篇,减轻了学生一部分的学习负担,省出更多精力置身于名著阅读及练笔训练中去,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3教材选文更注重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据统计,部编版初中教材中古诗文篇目占所有课文的51.7%,仅在八年级上册中就有18篇古诗文。此外,还在单元中间增设了“名著导读”环节,选文更加倾向于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文章,以及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2.体系内容特点
2.1选文单元主题侧重点不同
部编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一样设置了每一单元的单元主题,而不同之处在于部编版教材以课文“文体”的学习贯穿阅读及写作,学生通过阅读各类文体的文章,掌握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通过深入阅读与分析文体相关知识,掌握写作技巧,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新闻阅读中,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新闻阅读的方法,了解新闻的采编过程,掌握新闻写作方法,并养成关注社会生活时事的习惯,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2.2课后练习题设置不同
在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后面都会设定相应的练习题,它作为课文文本学习的补充而存在,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语文探究学习的兴趣。人教版与部编版教材课后习题形式较类似,均较为简化且题型设置多样,从不同角度切入,丰富学生知识面。不同的是部编版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以探究为主,更加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中国的石拱桥》这篇课文后的练习中,部编版第一题以表格形式展现,更符合说明文特征,第二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并做好相關标注,使学生通过阅读归纳提炼重要信息,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文字与图片有效结合的综合学习能力。
2.3新增自读部分对学生要求更高
人教版与部编版教材都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朗读、默读及快速浏览阅读等方法的培养,不同的是人教版仅提出这些阅读方法,而部编版就具体操作步骤进行详细讲解,注重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
在部编版教材中,因为有了七年级学习的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自读能力,所以八年级的教材对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八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材中每单元自读课文相较于人教版有所增加,在每单元的4篇课文中,有两篇自读课文,一篇带有旁批与注解,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掌握自读方法,理解文章大意,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课后练习以及综合探究板块中,也有相应的阅读篇目推荐,各类文体,名家名作,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提升自读能力。
结束语
新教材是适应新课程改革而诞生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深入研读教材,站在更高更新的角度全面分析教材内容,并结合当前语文教学创新教学模式,结合丰富的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地运用教材,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俊岺.从终身学习的视角比较初二语文上册新旧版本教材[J].长江丛刊,2019(14):72—73.
[2]肖艳玲.紧扣语文要素,衔接新旧教材[J].基础教育研究(学科探索),2020(15):55—57.
[3]陈李娟.新旧语文教材阅读教学的衔接策略[J].江苏教育,2020(09):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