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初中生对教学反馈理解的个案研究

2020-09-10王聪培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0年42期
关键词:教学反馈互动交流个案研究

摘要:本研究运用个案研究法,选取三个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初中生对教学反馈的理解。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类不同的英语课堂上,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对教学反馈的理解有一些差异。本文基于学生对教师教学反馈的理解,为英语老师改进教学反馈提出五点可行策略。

关键词:教学反馈;个案研究;互动交流

一、研究背景

教学反馈,就是将教学系统的输出(结果)作为新的信息重新輸入系统,对教学活动具有检测和调控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反馈是师生双方围绕课程和方法表现出来的。[1]教学反馈是教学过程中参与的师生双向深刻认识、洞悉并深化教学情况的互动过程,师生间不再是简单的教授者与被教授者关系,师生间信息变成双向互流,都承担着输入、输出两种角色。[2]笔者认为,教学反馈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关于学习内容的相关信息进行双向交流的分析、综合与调控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落实课堂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反馈调节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利于培育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反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具有诊断、矫正、激励、调控等作用,反馈被看作是促进知识掌握和技能习得的关键因素。胡定荣提出“目标-活动-反馈”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中,反馈被当作改进教学、落实课堂实效的重要手段。[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反馈的作用取决于反馈者的意图、反馈的方式。学生对反馈的理解是影响教学反馈效果的重要因素。反馈可以定义为由行为者提供的关于一个人表现或理解的信息。[4]教学反馈信息是师生互相调整自己的活动、相互协作,共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反馈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反馈的主体不同,反馈可分为教师反馈、同伴反馈与学生自我反馈;根据反馈的媒介不同,可分为口语反馈、书面反馈与计算机反馈;根据反馈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及时反馈与延迟反馈。[5]根据反馈的具体性,可分为更正性反馈和阐释性反馈。国内研究者关注了反馈的分类、教学反馈的理论基础、有效反馈的策略等方面,国外研究分析了反馈和学习的关系、关注了反馈对学习起作用的机制、关注了教师和学生对反馈的信念、观点、理解。在我国的研究中,从学生的视角理解教师反馈的研究比较少,实践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对反馈的理解。本研究重点关注不同学习水平层次的学生对教师反馈的理解。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关注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关注独特的环境,注重深入、整体的描述。个案研究具有研究对象的典型性、研究过程的深入性、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三个特征。个案研究比较适合深入地研究个案在自然情境中的状态,重新认识个案的复杂性以及个案和背景的关系。本研究采取目的性抽样方法,为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反馈的理解,个案的选取需考虑个案的差异性。按照初一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英语成绩进行划分,选择优等生A、中等生B、后进生C三名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英语Miss Li是教研组长,关注自己的教学反馈效果,思索如何改善教学。笔者选取了Miss Li三种比较常见的课型:词汇课、习题课(语法填空与词语填空)、阅读课进行随堂听课。通过参与性观察,记录教师的教学反馈行为,为研究提供丰富的原始资料。本研究的访谈主要为半结构性访谈,结合课堂观察过程中MissLi上课所讲的内容以及Miss Li的课堂反馈的内容,对A、B、C分别作了五次访谈,每次访谈的时间为半个小时左右。本研究主要关注以下方面的研究问题:(1)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理解教学反馈?(2)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对反馈的理解有哪些异同?

三、研究结果

按反馈的时间,教学反馈可分为及时反馈和延迟反馈。在词汇课上,Miss Li常用的方式是及时反馈。在习题课上,Miss Li常用的方式是教师反馈与同伴反馈。在阅读课上,Miss Li在讲解选择题、填空题采取的是更正性反馈,在补充句子、概括文章大意部分,采取阐释性反馈。按照对学习者的鼓励或批评,可分为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Miss Li常用的反馈方式是积极反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是如何理解教师教学反馈呢?

(一)词汇课反馈

Miss Li认为,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弱的学生,应该保证学生先学词汇,再进行其他方面的教学。英语词汇学习是英语教学中的基础部分,在学习完本单元的词汇之后,Miss Li采用的反馈方式是当堂及时反馈。通过填空练习完成句子、出示汉语意思写英语单词、把英语单词和对应图片进行连线或当堂小测试的方式进行单词教学的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那么,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如何理解MissLi词汇教学的及时反馈?

1.优等生注重反馈对自主学习的调节功能

A喜欢教师的及时反馈,很期望从反馈中证明自己,得到教师的认可,增强自己的信心,并从教师的反馈中看到自己的不足,知道下一步学习的重点,基于反馈来调节学习。她比较注重反馈对她以后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正如A所说:“我特别喜欢教师课堂上出小测验,我想证明自己的实力(说着两手握着拳头)。知道自己哪一部分不足,下课或者放学以后能再看一遍,加深印象。没有反馈,我就不知道学习中问题出在哪,找教师问也不知道问什么。不会的呢,划出重点符号,回家重点背一下。”

2.中等生、后进生注重反馈的强化功能

B、C通过及时反馈能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看到自己有进步了会很高兴。相比优等生,他们注重反馈对学习效果的强化作用。正如B所说:“想知道这堂课单词学没学会,学会的话,感觉挺好的,及时反馈上能在课堂巩固一下。”C:“我很想知道自己学会了没有,不考就忘记了。教师反馈,小测验什么的,再考一遍就会加深印象。”

(二)习题课反馈

在讲解填空题时,Miss Li会把填空题的答案写在黑板上或者把同学的练习册放在投影仪下,在练习册上改正,提示学生易错的点。Miss Li在课堂上有时也会用同伴反馈,让学生把习题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再找其他同学更正,指出错误选项原因。学生对Miss Li的教学反馈有什么样的理解呢?

1.学生对教师反馈、同伴反馈的理解

(1)优等生A喜欢同伴反馈,注重同伴反馈对好奇心的激发作用

教师让学生更正答案,A总是飞快地跑到黑板前帮助别人改正答案,用红粉笔划掉错误答案,并写上自己答案,并说出改正原因。优等生A比较认同同伴反馈,在同伴更正中,A能够积极参与,促进她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激发自己的好奇心,让自己学的更有趣。正如A所说:“教师一直講,就感觉教师在强制性灌输给我们。我们自己去找错误,就会认真去做去想,会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帮别人改正也是让自己看到可能犯的错误,挺好的。让我们把答案错误的地方找出来,挺有成就感的,我们记得会更深刻。”

(2)中等生不喜欢同伴反馈,更喜欢教师提供随堂更正

虽然,优等生A认同同伴反馈,但是中等生B却认为自己不能确保为同学提供正确的答案,如果改错,让他觉得很尴尬。他更认同教师提供当面更正。B提到:“我不喜欢帮别人改正错误,有时候改错的话感觉很窘。让学生当堂做,及时判,教师当面批改比较好。”

(3)后进生C认为同伴反馈更有亲和力,更容易明白

后进生认为教师有时候感觉很权威,更有距离感,她不容易理解教师的讲解,更喜欢同伴反馈,具有亲和力,容易明白。正如C所说:“我有问题就问好朋友A,她给我讲解得很清楚,问教师有时候很紧张,怕教师会说我这么简单都不会,也怕教师解释得不容易明白。好朋友讲的能听下去,感觉很亲切,就想听她讲。”

通过访谈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学生对教师反馈的理解不同,A喜欢同伴反馈,通过同伴反馈,可以激发自己的好奇心,更发现自己容易犯错的地方,能引导自我反思。C喜欢同伴反馈,认为学生的讲解更有亲和力。相对而言,中等生认同教师的个别单独批改,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2.学生对积极反馈的理解

在Miss Li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积极反馈。Miss Li认为“毕竟还是孩子嘛,表扬总比批评他们好。”在Miss Li的课堂上,对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同学会为她鼓掌,给她加分等。

对于Miss Li的积极反馈,大家都很认同。优等生喜欢教师的积极反馈,提升自己信心。A说:“教师对我们有加分,我们都很看重,我是英语课代表,教师经常表扬,说每次我都把笔记做得很好,墙上还有我小作文的展示,我被评为学习标兵呢,很骄傲,也更有信心。”

中等生需要教师的鼓励,感觉受到重视,后进生也喜欢教师的积极反馈。C说:“Miss Li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巴不得赶快学。表扬要公开表扬,教师的激励对我们很有帮助的。有加分,很高兴啊,能得到红星,那是自己的成果啊,去年刚得了十颗星就放假了,真可惜。”

虽然,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积极反馈是很认同的,认为教师的积极反馈可以提升自信心,鼓励学生的课堂参与,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但在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后进生有时会过于看重得到教师表扬的外在行为,而忽略学习的内在动机,忽略是否真正理解。有一次,C为了得到教师的加分,提前做完了还没有学习的下一单元的练习册,但很多题目都是错的。对于后进生,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三)阅读课反馈

在阅读教学中,Miss Li设计三种类型的题目进行阅读教学的反馈,设置选择题、填空题、归纳主旨大意三类题型检查学生对阅读的理解情况。对于选择题、填空题,Miss Li提供更正性反馈。对于归纳文章大意这样的题目,Miss Li进行阐释性反馈。学生都认同Miss Li的阐释性反馈,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具体的反馈内容有不同的需要。

1.优等生注重对文章的理解,期待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主旨

优等生关注对文章的理解,期待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旨,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文章。正如A所说:“比如,有一些选择题,选出文章的标题,概括主旨出来,这种是真正能检查出到底读没读懂,在文章中找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这能看出你能不能读懂这篇文章。”

2.中等生、后进生期待教师在阅读方法方面进行指导

中等生、后进生都认为选择题、填空题的题目设计比较简单,Miss Li提供更正性反馈,无法真正地检测学生是否理解阅读材料。B期待在阅读理解方面,教师能提供阐释性反馈,引导学生如何阅读文章,关注文章的重要线索。B说:“填空题在原文中能找到答案呀,就太简单了。通过Miss Li提供的答案,只能知道自己的答案是不是对的,但不能知道自己这篇文章真的看懂没。教师在讲解阅读理解时,提醒让我们关注一些过程、结果等信息,告诉我们如何阅读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

从上可以看出,在阅读理解部分,学生想通过教师反馈知道自己是否读懂了。但是,Miss Li在讲解习题过程中提供更正性反馈,并不能让学生检查对阅读的理解情况,不能促进学生的理解。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期待教师提供阐释性反馈,提供阅读方法的指导。

四、讨论与分析

(一)讨论

以往的研究证实了反馈的一般功能。例如:反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反馈可以减少学生对完成的任务的不确定性,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如何更为有效地完成任务的策略。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调节功能。本研究表明,学生对于反馈的不同理解,影响着具体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表明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需要不一样的反馈,教师必须因材施教。

(二)教学反馈改进建议

上文从学生角度分析了学生对教师反馈的认同,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对教学反馈的理解具有一些差异性。双向互动的教学反馈交流中,教师实施教学应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学生群体的差异,在课堂上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实现学生全面个性的发展。下面为Miss Li改进反馈提供了5条建议。

1.发挥同伴反馈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反馈

在教师反馈的基础上,教师要发挥同伴反馈的作用,激发学生好奇心,正确运用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让学生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任务,调动参与性。在同伴反馈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强调同伴反馈过程中模糊的问题、较难的问题、易错的问题等,强调错误点,让学生及时意识并更正自己的错误。

除同伴反馈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自我反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加强自我反思。教师应该加强典型错误的讨论,提供可供参考的例子,给予学生指导,使学生明确哪些地方理解了,哪些地方还没有理解消化,明白下一步做什么。教学反馈应该使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未来的提高方法,关注如何改正、提高。[6]

2.提供阐释性反馈,注重学生真实理解

教学反馈应提供具体的、精确性的信息,引导学习者思考正确的答案,而不仅仅是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教学反馈更多的是指导性质的。[7]阐释性反馈提供精确性的信息,更多的是指导性质的。反馈提供细节性信息,告诉学生如何改正、如何提高,比直接告诉学生对错更有效。缺乏具体性的反馈导致学生认为反馈是无用的,易导致学生的沮丧感,也使学生不知道对于教学做出什么样的回应。[8]

阅读课的反馈应该调整过于简单的内容,提供的反馈信息就是核对正误,学生通过这样的反馈不能获得是否读懂或下一步如何改进的有效信息。反馈的信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反馈太简单、太复杂、太模糊),这样的反馈只能阻碍学生的学习。学生希望出一些概括性的题目,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能够检查对全文的整体理解。教师对概括性题目提供阅读策略指导,再进行阐述性反馈,能真正使学生知道是否正确理解全文信息。

3.善用积极反馈,引导学生关注内在学习动机

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每次反馈回答,对回答中正确的部分,或有独到见解的观点,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但应避免过于简单的积极反馈,如“wonderful”“great”“well done”。必须让学生知道自己被表扬的真实原因。对于回答中的错误,教师也可以灵活使用积极反馈。教师可以给出富有鼓励的答复,从而保持促进课堂教学而非评价性的效果,如“Some parts answered well.”、“Your answer reflects your thinking.”、“Looking forward to your further.”等鼓励性的话语。学生通过自己的回答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并以此为起点,学会构建正确的认知,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这也是教学反馈的价值所在。因此,教师不仅要避免只是对学生进行外在奖励,还要注重调整对学生积极反馈的方式,要引导学生通过表扬,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优点,并且让学生知道自己下一步如何进步和提高,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及时反馈为主,辅以延迟反馈

一般而言,课堂教学离不开及时反馈。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适宜的及时反馈,否则学生无法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另外,及时反馈则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矫正和强化。

当然,反馈活动,既可以是及时的、随堂的;也可以是延时的、脱堂的。有时候,“延时反馈”对学生来说可以更具有鼓舞人心的效果,包括一些测验和第二天返回的批改过的作业题。并不是说所有的作业都需要“及时反馈”,有时“延时反馈”会得到另外的效果,尤其当某种作业的结论带有不确定性时,这种“延时反馈”就变得更加必要。

5.注重个性化反馈,关注学生水平及特征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在选择反馈学生方式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这些个体差异,不同的群体需要区别对待。[8]因此,反馈需要考虑教学情境以及学习者的特征。低成就动机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详细的支持性信息,清晰的、直接的反馈对他们来说比那些暗示性的信息、线索更有效。为低成就动机的学生提供支架,使这些学生获取具体的信息和反馈支持。因此,教师对待低学业成就感的学生应注重当堂反馈。

对于高学业成就水平的学生应该注重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高成就动机的学生喜欢挑战性的任务,反馈中含有暗示性信息、线索、提示,对他们来说更有效。[7]高成就动机的学生更喜欢按照他们自己的速度学习,延迟的更正性反馈提供的信息水平正好合适他们。

五、结语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观察、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三位初中生和英语任课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分析了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对教学反馈的理解,提出了改进教学反馈的建议。虽然本研究属于个案研究,但也能揭示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学反馈存在的一些问题,期待给英语教师更好实施教学带来启示。

在教师层面,教师要清楚认识课堂教学反馈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领会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和自主活动,师生就学习结果信息进行的交流活动。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立场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并给予学生积极客观的反馈,可以增进师生情谊,并促使学生把鼓励转换为积极向上的学习行动。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反馈来调控教学进度和矫正学生错误,让学生的“学”参与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教学活动“活”起来,师生互为补充,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学生层面,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思索教师反馈的意蕴,调整学习方法,确定自己下一步的学习目标,轻松欢乐地学习。在教师与学生的全心投入下,英语课堂会成为师生“互动生成,共同发展”的生命历程。

参考文献:

[1]梁志燊.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第99页.

[2]刘玉娇.教学反馈在临床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5(08):153-154.

[3]胡定荣.薄弱学校的教学改进——大学与中学的合作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5]胡定荣.课堂反馈的学习理论视角与综合分类[J].上海教育科研,2013,(3),57-60.

[6]刘冬,高峰.课堂反馈:走出简单评价的困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4):33-35.

[7]姜凤艳.利用有效教师反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J].科教文化,2005(1):226.

[8]王凤春.课堂教學的即时性反馈与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7(4):58-60.

[9]王新明.试析学习反馈的分类[J].课堂教学,2001(3):36-38.

[10]陈敏.英语教学中教师反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02):103-105.

作者简介:王聪培(1996.1-),女,湖南娄底,职称暂无,课程与教学论和中小学教学。

(株洲市天元区菱溪中学 湖南株洲 412000)

猜你喜欢

教学反馈互动交流个案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性研究:基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西南边疆个案
“预检展评测”教学模式研究
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校企合作视角下开发个案研究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用爱引导幼儿乐学的个案研究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包装管理》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打造初中生物优质课堂
让小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好语文
创设互动交流情境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