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中道具的运用路径分析
2020-09-10蒋凌静
蒋凌静
摘 要:中国古典舞蹈有着十分深远的发展历史,要展现中国古典舞蹈的魅力,就要加强舞者对道具的运用和把控。本文对中国古典舞蹈中道具的组成、分类进行了阐述,根据古典舞作品分析了道具的运用路径。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道具;运用路径
舞蹈主要用肢体展现情感,表演者要灵活地运用肢体语言,将人物内心的情感、思想传递给观众。在中国古典舞表演的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舞蹈者要将任务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观众,使观众深入的了解人物,进而产生情感共鸣。但在表演的过程中,单纯依靠舞者的肢体动作很难进行情感的传递和性格的塑造,需要借助一些道具,通过道具的衬托和辅助使角色更加丰满立体。所以,舞者应该合理运用道具,以此强化表演效果,使剧情更加生动、人物更加丰满,提升整个表演的水平。
一、中国古典舞道具组成和分类
(一)组成
所谓舞蹈道具,就是舞者在表演途中运用的道具,其可以增强舞蹈的表演效果,使艺术语言变得更加生动,进而深入的吸引观众。在古典舞中,道具可以向观众传递舞者的心声,也可以引导观众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剧情、分析剧情。在实践表演的过程中,舞者越来越重视道具的使用,中国古典舞对道具也十分讲究。古典舞道具组成十分丰富,手持小型道具包括花、巾、袖等等;陈设道具包括桌、椅、凳等等;乐器道具包括笛、萧、鼓等等;兵器道具包括刀、枪、棍等等;生活道具包括伞、筐、镜等等。根据舞蹈表演的需求,道具的大小、材质、颜色等各不相同,使用方法也会不断变化。
(二)分类
中国古典舞道具分成多个种类,具体包括象征性道具、装饰性道具、衬托性道具和其他道具。象征性道具的识别性比较强,采用最直观且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来展现观众熟悉的任务、场景或情节[1]。例如,在古典舞《昭君出塞》中,舞者穿着红色斗篷,怀中抱着一个琵琶,逐渐远去。简单的动作和道具可以快速呈现出王昭君的形象,使观众快速识别人物、理解剧情。又如《贵妃醉酒》中的酒杯、宫廷服装等等;装饰性道具主要起装饰作用,可以使舞者的动作语汇更加丰富。例如,在舞蹈《家·梅表姐》中,在舞台中摆放一颗梅花树道具,可以增加观众的视觉体验。在表演的过程中,舞者可以用闻梅花、折梅枝等动作来展现东方女子的韵味美感;衬托性道具主要起到衬托作用,可以帮助舞者塑造人物形象,使任务更加丰满立体。例如,在舞蹈《罗敷行》中,舞者手中拿着一个竹篮,竹篮的外表十分精致,可以彰显出角色单纯质朴的内心。舞者采用细致精巧的提篮动作,放下时则采用大开大合的动作,具有一定的对比性,可以使采桑女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其他道具在舞蹈表演中具有影射人物形象的作用,根据道具观众可以联想到角色的身份、地位等等。例如,穿着红袍戴红盖头的角色是新娘子、拄着拐杖的角色是老年人等等。
二、中国古典舞蹈道具的運用路径
(一)强化表演效果
在古典舞表演的过程中,舞者要合理运用道具,根据作品的内容、内涵、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等选择恰当的道具,构建出与其他作品不同的画面和情境,使舞蹈表演有更强的表现效果。例如,水袖是中国古典舞蹈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道具,其形式独特,可以给舞者带来更多表现空间,也能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进而增加舞蹈表演的效果[2]。根据舞蹈作品的内容、审美等,编导可以适当调整水袖的长度、改变颜色或花纹等,突出舞蹈的主体、彰显舞蹈的特色。
(二)推动剧情发展
在古典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舞者一定要做好剧情的呈现和衔接。对于一些抽象的情境或剧情,舞者可以借助道具来展现,从而更好地推动剧情发展[3]。例如,在舞蹈《半生梦》表演的过程中,舞者运用了三件道具。第一件是一条白粉过渡色的纱巾,第二件是京剧中旦角佩戴的凤冠,第三种是雷峰塔等陈设道具。运用这三件道具,舞者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在需要的时候利用道具来展现剧情。在故事的最后,白素贞被困在雷峰塔中,这一部分剧情就需要利用道具来更加直观、生动的展现。
(三)塑造人物形象
在古典舞表演的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舞者必须要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为观众呈现出丰满立体的人物。但很多时候,舞者并不能单纯依靠肢体动作来展现人物,需要借助一些道具。例如,在舞蹈《点绛唇》中,舞者运用椅子和镜子展现了女子思念爱人的情感,塑造了情深专一的女子形象。在表演的过程中,舞者可以做出对镜自怜的动作和神态,表现出红颜易逝君未归的人物心理,使观众对人物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典舞中,舞者要合理的运用道具,充分发挥道具的作用,进而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舞者可以运用道具增强表演效果、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形象,使表演更加丰满生动。
参考文献:
[1]贺青.浅析水袖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8(04):78,80.
[2]GUO Jie.川剧水袖功在中国古典舞袖法中的运用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06):99-101.
[3]PANG Dan,FENG Wei-jie.复兴文化记忆:中国古典舞创作的立场,路径与方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06):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