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体会
2020-09-10周其勇
周其勇
情境创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堂效率高、教学质量优、效果明显的数学课,情境创设的优劣至关重要。它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愉悦的教学课堂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探索性。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其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感受数学的魅力。通过业务学习并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情景创设:
一、正确理解数学问题情境
针对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展示数学知识非凡的魅力,创设新奇的悬念式情境,以诱发学生产生揭秘的问题意识。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和学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进行探索知识,这也是得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所谓数学问题情境:指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时所处的学习环境。所创设的情景应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已具备的知识能力,能成为学生应用数学和作出创新,发现的载体。
二、正确适时把握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情境创设的方法是老师教学艺术的体现,求知欲是学生不断观察、思考、研究问题的动力,强烈的求知欲能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强化学生的内部动机。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是一件“乐事”而不是“苦事”。下面结合实例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数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1. 创设建模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学的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是不常用的,但是问题情境的建立上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关键在于模型要简单,和要解决的问题联系非常密切。
例如:在教扇形的面积是,课题引入的部分首先来一段机枪扫射的战争场面,把学生的情绪激发出来,然后,话题一转:“同学们,假设敌人碉堡的机枪射程是100米,机枪转动角度是60度,那么敌人机枪的控制区域是多大?”自然地引入了扇形的面积问题。必要时让学生模拟机枪的动作,并画出模拟图。很显然,这是一个有点难度的小问题,同时也让学生接触了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认知冲突情境,深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为深化学生认知结构而设计的认知冲突型情境,以富有挑战性、探究性且处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为素材,可创设认知冲突型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引起认知冲突,产生认知推敲,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机。孔子说过:“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新旧知识的冲突、学生的直观表象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冲突、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之间的冲突都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这样的情境,是以冲突深深扣动学生的心弦,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归纳,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的知识,而且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等多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引入因式分解时,先用多媒体演示酸奶中乳酸菌杆的营养,介绍活性乳酸杆菌在0℃~7℃的环境中存活是静止的,但随着温度的升高,乳酸菌会快速死亡。然后请学生思考下面问题:每升酸奶在0℃~7℃时含有活性乳酸杆菌220个,在10℃时活性乳酸桿菌死亡了217个,在12℃时又死亡了219个,那么此时活性乳酸杆菌还剩多少个?请列出算式,并化简结果。
此例中,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220-217-219,呈现出较高的成就感,但怎么化简呢?学生不知所措。显然,这是三个整数的减法,可以把三个乘方先算出来,再相减,但这样做不合题意,学生处在一个知其可为,但不知如何为的境地。此时,认知冲突已被引发,学生有了急需找到解决方法的内在需要。这时,教师告诉学生,学习了《因式分解》后,我们就能很方便地解决这个问题。而悬念的设置,无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本节课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状态。
3. 创设操作性问题情境,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在数学教学中,过于强调结论,只能促进学生单纯地模仿和记忆知识,当如果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则能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科学探索知识面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例如,我们在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长度为4cm、5cm、6cm、8cm、12cm的六根小木棒拿出来,接着教师提出下列问题:①任意三根小木棒是否都能拼成一个三角形?②有几组三根小木棒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试比较两根段木棒的长度和与长木棒长度的关系?③通过上述操作,请你猜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④试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你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4. 创设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在浓厚的生活气息中使每个学生感到学习的是真正“有用的数学”。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中的《利息》时,为了更紧密地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后可设计一道实践题,即“利息税的计算”。国家规定个人储蓄存款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其纳税额为利息的20%。要求学生到附近银行调查了解当前各种期限存款的利率,帮助爸妈或邻居算一算存款所得利息和税后利息是多少。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纷纷向银行职员提出:为什么要交利息税,有什么意义;目前主要有哪些主要储蓄方式;本金、利息、利率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存款到期的利息税等问题。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初步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有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又如,学生经历画线、剪切的剪纸过程,感受剪纸与轴对称的关系,激发兴趣,设计思路,思考折纸的方法,发展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如剪出的“双喜”,折的飞机,正五角星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科知识在探究实践中得到了综合和延伸。
创设情境有许多种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课堂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恰当的情境。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发挥情境教学的最大优势,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仔细观察、全面分析、周密思考、大胆质疑,就能有效地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就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心驰神往的课堂。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实验中学 山东省东营市 2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