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
2020-09-10谈志福
谈志福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教学,让教师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是对填鸭式等旧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设计和参与合作学习三方面进行阐述如何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探究式教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第一要务。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学习兴趣会引导和促使学生焕发出旺盛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孜孜以求地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同时,兴趣也是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其教学过程基本都围绕展开,问题成了原动力,促使学生思考,有了新思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设努力通过合理的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式教学,大力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乐于学习和享受学习,从而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尤其初中学生从开始学习数学就要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这在初中三年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
初一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创设问题情景是某种细胞每过30分便由一个分裂成2个,经过5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由学生自主探索经过5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学生对这样问题很感兴趣,都在讨论,思考这样问题如何解决?采取形式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对这种探究规律很感兴趣,老师及时点拨,一个细胞30分后分裂成2个,记作21,那么,学生很快就能讨论 出 一个细胞5小时后分裂成2×2×…×2×2个,记作210,从而引出乘方的定义。通过这样的探索活动,教师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点拨帮助,给予学生自主探索机会,让学生品尝和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学习数學知识就是自动探索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猜测,交流等学习活动,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探索,简单知识自学,重点、难点和疑点让学生先思考,再思考讨论,老师及时点拨,反馈,直到学生学会为止,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思考,这样获得知识牢固,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尝试成功的喜悦。也提高学习数学积极性。初中学生就要多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初中学生刚开始不会参与教学活动,就要老师引导去思考问题,如在讲解合并同类项时,有教学活动环节是议一议:x与y,a2b与ab2,-3pq与3pq,abc与ac,a2与a3是不是同类项?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这类问题能回答哪些不是同类项,为什么?说不上来,就要老师引导教会方法,主要从同类项定义出发,它满足两个条件①所含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紧扣同类项定义两个条件就能说出为什么,这样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总而言之,学生要从初中养成教育入手,培养一个好习惯,终身受益。
三、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初中生大多处于13--17岁年龄段,已经进入青春期,这一发展时期的学生自立欲望方面较为强烈,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迫切希望参与教学双边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开展分组探究合作教学模式,有助于在教学活动中增强互动效果,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同时对学生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小组互相讨论,交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尝试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信心。如学习探索规律时,我让每人准备一张日历,四人小组讨论下面四个问题:
①日历图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②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来表示吗 ?
③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
④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的9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用代数式表示
点评:通过教学设计这四个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很快解决第一个问题,发现这九个数之和是中间数的九倍,将这个规律用代数式表示难度大,需要老师点拨,引导有方,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学生讨论日历中规律有很多如H型,M型,它们也蕴含几个数之和是中间数的倍数关系,学生通过这样讨论,兴趣盎然,大大地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发挥了小组集体智慧和同伴之间相互欣赏。
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方式,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应为学生提供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在教学中立足学生发展,注重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银川市第十三中学 宁夏银川市 75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