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历代名画记》
2020-09-10程天姿
程天姿
张彦远所撰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关于绘画艺术的通史著作。全书内容涉及对绘画历史的发展的评述与绘画理论的阐述、有关鉴识收藏方向的叙述和远古时代到唐代武宗会昌元年中画家传记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其因其内容丰富、体制完备,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前启后的里程碑的意义。
一、张彦远人生经历
张彦远,出生于元和十年前后,字爱宾,河东人。善于书法和绘画,喜作八分书,著有《法书要录》十卷、《历代名画记》十卷、《闲居受用》等。《历代名画记》问世于大中元年,是他盛年之力作。以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自序来参考,断定他出生于颇富收藏的宰相世家,并且是唐明皇在位时期宰相张嘉贞的玄孙。
二、《历代名画记》版本
《历代名画记》的版本,宋元时期的抄本和刻本已佚失,传世的抄本和刻本最早见于明代。现存版本有《历代名画记》,明嘉靖刻本;《历代名画记》,《王氏画苑》十卷,明王世贞辑,明万历十八年王元贞刻本;《历代名画记》,《津逮秘书》十五集,明毛晋辑,明崇帧间虞山毛氏汲古阁刻本;《历代名画记》,《王氏画苑》十卷,明王世贞辑,清重刻本;《历代名画记》,《学津讨原》二十集,清张海鹏辑,清嘉庆十年虞山张氏照旷阁刻本。《历代名画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六年;《历代名画记》,《绘事晬编》三十册,清邹钟灵辑,清道光间依样壶卢山钞本。谢巍的《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中认为《历代名画记》一书成书于宣宗在位时期,其著述过程前后经历十余年,但此后的一百多年间,此书无迹可寻。
三、《历代名画记》内容简述
《历代名画记》,全书十卷,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对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与绘画理论的阐述,即原书卷一全部与卷二前2节。其中“叙画之源流”一结论述绘画之起源及其与政治、教育的关系,通过研究考证,首次提出了“书画异名同体说”。“叙画之源流”一节叙述历代皇室贵族藏画的聚散兴废。“论画六法”一节阐述谢赫“六法”,并指出“上古”“中古”与“近代”画风的不同。“论顾陆张吴用笔”一节则对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4位画家笔法风格详加剖析﹐著重论述了吴道子的艺术造诣。二是有关鉴识收藏方面的叙述﹐即原书卷二后 3节与卷三。其中﹐“论画体工用拓写”一节提出品评作品的 5個等级﹕自然﹑神﹑妙﹑精﹑谨细﹐并论及绘画材料的选样与加工摹制。“叙自古跋尾押署”一节记述古来跋尾押署的体制﹐兼及一些重要的鉴识人与装裱手。“叙自古公私印记”一节著录古今重要收藏家的用印。“论装背裱轴”一节是有关装裱历史﹑装裱技术与装裱体制的记叙。“记两京外州寺观壁画”一节著录了当时长安﹑洛阳等地寺庙壁画的作者﹑题材﹑与位置﹑与艺术特点。“述古之秘画珍图”一节是古来相传的一些作品图名的著录。三是原书卷四至卷十﹐系370 馀名画家传记﹐始自传说时代﹐终于唐代会昌元年(841)﹐大体按时代先后排列。或一人一传﹐或父子师徒合传﹐内容有详有略﹐大略包括画家姓名﹑籍里﹑事迹﹑擅长﹑享年﹑著述﹑前人评论及作品著录﹐并有张彦远所列的品级及所做的评论。
四、《历代名画记》中绘画思想
在《历代名画记》中,张彦远多次提到“自然”或“天然”的概念。如在第一卷《叙画之源流》中提道:夫画者……穷深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十并运,发于天然,非繇述作。张彦远不拘于古代品评方法,他提出以“自然”这罕有一词:“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余今立此五等,以包六法,以贯众妙。其间诠量,可有数百等,孰能周尽。”他将绘画依高而下分为“自然、神、妙、精、谨细”五等,规定其核心乃是“自然”并将谢赫的“六法”内容包容进去,强调在绘画中,美丽的色彩和纹理是自然而出的,是出于画家的本真表现而非刻意而为的,他认为,作画最忌讳的是,在物象表面的色彩纹理的细节上,画得面面俱到,谨慎细微过了头,而显示出羸弱之意。好的作品并非刻意去描绘对象,而是艺术家自然而然创造的结果。对画家来说,他所强调的是无意为之而为之的创作意境,艺术家要做到忘我的境界,是长期积累而达到的一定高度。对作品而言,他反对描摹物象的每处细节,强调作品自然生成,视作品的自然为成败的关键和评价优劣的一项根本尺度。 虽然在我国的文学论中,早有“自然”这一范畴用于文艺批评,而在画学中,却直到张彦远才得以明确,并阐发其在画学中的重要作用,将其置于品评作品的最高境界,使得“自然”一词在今天得以广泛使用,意境深远。《历代名画记》所涉及的哲学、美学、审美社会学等各个体系所形成的综合体,初步构成了中国绘画美学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