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20-09-10贾雪莉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8期
关键词:开放式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贾雪莉

摘要:高中地理涵盖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多元性、开放性,相应的,地理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也要秉持开放性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呈现地理学科的魅力。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综合考虑课程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加强对开放式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开放式;教学策略

一、开放式教学的意义

所谓开放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局限于教材,适当拓展课本之外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方法和工具,适当引入数字化资源,采用信息化手段。更重要的,是不要局限学生的思想,要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将地理与传统文化、社会生活等建立紧密的联系。

而落实开放式教育的理念,可以给学生构建一个自由、开放、民主且充满新鲜感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直接益处,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强化自主意识;②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与其他文化和社会领域的联系;③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学生能够得到更多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其学习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升。

实际上,开放式教学的本质是改革与创新,是对传统的应试观念、师本观念的突破。而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当前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真正的困境与需求,明确地理课程的教育目标,据此创新和优化教学方针,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地理教育。

二、高中地理开放式教学的策略

1.加强文化渗透,开放学生思想

教材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工具,但它毕竟内容有限,所以教師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教材,要适当拓展教材之外的内容,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认识地理的本质以及地理研究的意义。而中国古代地理学萌芽很早,战国时代,“方舆之学”便已成型,明中期后,在徐霞客等地理学家的推动下,我国地理学研究走上了新的方向。此外,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我国古代重点研究的问题,很多哲学家、思想家在长期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给出了很多精彩论述,对我们理解人地关系,思考人与自然相处的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加强文化渗透,比如拓展地理的发展史,或者强调地理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借此开放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对知识内容产生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讨论:“我国古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哪些看法?提出了哪些观点?”这一开放式问题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根据历史常识,提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定胜天”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接着,笔者要求学生对其中某一个观点进行详细解说。一名学生以老子的“道法自然”为例,先解释其出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含义,然后表示:“老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在他看来,世间万物的发展都必须遵守自然法则。”另有学生以“竭泽而渔,岂不获得……”来说明如何利用大自然的资源。之后,笔者引出本节课标题,有了前面的讨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知欲,进而能够主动展开探究,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做好铺垫。

2.引入微课视频,开放学习资源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显出很多弊端,如:表现形式单一;互动性不强;教学效率低下等等。特别是,针对一些抽象性较强的内容,传统的教具无法进行直观的展示,师生之间无法就当前研究的问题展开探讨,并且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绘图、板书,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也降低了课堂效率。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微课应运而生,它以容量小、内容精致、表现形式丰富等优点走进课堂,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引入微课视频,借此开放学生的学习资源,优化其学习体验。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一课时,以往,教师多以地球仪等模型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结合图片来说明地球运动的特点和产生的现象,实际上,这并不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本节课上,笔者给学生播放事先制作好的微课视频。首先,视频中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地球自转的过程,展示从南极、北极上空看到的地球自转的现象。这时,笔者便与学生讨论地球自转的中心与方向。而后,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因太阳光的照射,地球分成昼、夜两个半球。这时笔者将画面定格,让学生讨论晨昏线的特征以及地球自转的意义。可见,通过微课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直观理解,并且有助于学生提前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

3.联系社会生活,开放研究空间

地理源于生活,地理的很多理论知识是前辈学者对生活现象、生活经验的提炼与总结,而且,地理研究的意义,更多地在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所以说地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另外,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育应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参与地理相关的社会话题的讨论。基于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联系社会与生活,以开放学生思考与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地理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展示一些环境问题,比如:干裂的土地、被破坏的原始森林、沙漠化的土地、被污染的河流等等。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看到、听到的环境问题。借此建立课堂与外界的联系,打开学生的学习空间。然后,教师可以选定一类问题,让学生共同探讨。比如以“全球气候变暖”为话题,让学生结合现实经验,思考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应对这一问题。若学生有余力,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撰写相关论文来表明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研究的伟大意义,从而坚定其学习信念。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工具、方法和形式进行创新,开放学生的思想、学习资源与学习空间,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深刻的认识,并有效提高地理相关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慧茹.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23):194.

[2]戚峰.新课改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86.

陕西省商洛中学

猜你喜欢

开放式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基于YOLOV5与Raspberry PI及Arduino的视觉开放式智能机器服务平台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游戏元素分析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