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2020-09-10谭富雁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8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谭富雁

摘要:新课改倡导教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课堂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如何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限度地进步与发展,理应成为教学工作者当前应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就对如何在新课改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这一问题浅谈一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

就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仍以传统的“师讲生听”为主,由于教师习惯性地占据主体地位,这便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是十分不利的。鉴于此,为使传统数学教学长期以来低效的现状得以及时扭转,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与学生发展以及课程标准不相适应的环节进行及时地优化调整,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生内在的主体价值与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有效教学目标地更好达成与实现。

一、实施趣味导学,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试想,如果教师在一上课就直奔主题,平铺直叙,就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测量”这部分内容之初,教师先是出示了两条相同长度的相交线段,并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哪个更长。待学生简略估计后,教师又出示了装在两个不同容器中的水,并问学生哪个容器中的水更多一些。待学生汇报了自己判断的结果之后,教师继续说道:“到底同学们的判断准不准确呢?下面,我们用尺子来量长度,将水导入量杯中测量。”如此导入,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了感官不一定可靠,需借助测量工具才可以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这便为新课引入作了铺垫。

二、贴合学生实际,激發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他们学习的知识有很多都是从日常生活中进行提取的。而有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直接向学生展示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出现了畏惧心理。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走入数学教学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面积》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对面积的概念进行了解,并认识到面积的意义,教师让学生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为每一个小组发放了彩纸、剪刀、直尺,让学生按照黑板上绘制的图案来进行剪纸,并对图案的各个边长进行了确定。学生为了能够剪出规定的图案,用直尺仔细地测量距离,绘制图案,争取让图案与教师绘制的相符。在完成游戏之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了“面积”这个概念,告诉学生,物体的表面或者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当学生看到自己剪出来的平面图形之后,就能够对“面积”这个概念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而不是抽象的知识,因此能够对这个概念产生更加透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依然通过剪纸方法,让小组中的学生各自剪出正方形,并思考:我们如何判定哪个正方形更大?很多学生快速回答,我们只需要对正方形的面积进行对比,就可以知道哪个正方形更大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自己熟悉的方式了解了数学知识,并且对剪纸这个游戏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数学知识,促进了学生数学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倡导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不仅是对传统“师讲生听”教学模式的颠覆与变革,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引导学生基于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来亲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以“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为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让学生四人为一组,利用若干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任意几个长宽不同的长方形,并做好记录(长、宽、正方形的个数、面积)。在填好表格后,各小组讨论:观察表格,有什么发现?通过交流探讨和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得出长方形所含的小正方体的面积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进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长乘宽。如此,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还锻炼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了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进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实施分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承认学生在学习基础、思维水平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并据此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及方法进行合理分层,以充分落实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既是迎合新课改“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数学有效教学的有效举措。

在教学“位置与方向(一)”这部分内容之前,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主体差异,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分层:针对基础层学生,要求他们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位;能够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够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针对中等层学生,教师要求他们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能力;针对优等生,教师要求他们能用所学的方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这样,通过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分层,既落实了因材施教,又有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不仅要实现知识的传递,还要促进学生技能的发展,并让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也有所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设计中,应重视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流程,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感受数学、理解数学,以此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要从自身做起,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有效改善教学现状,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柴凤霞.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7(09):103.

[2]陈继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136.

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同仁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