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对策

2020-09-10张晶晶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8期
关键词:认知冲突问题教学小学数学

张晶晶

摘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同时,问题是唤醒学生思维意识的催化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数学新课标要求为导向,借助问题教学法,不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他们数学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文则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这一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教学;认知冲突;趣味故事

小学是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的启蒙时期,也是学生展开数学学习活动的关键阶段,同时,还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一言堂为主,并且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出被动化的状态。对此,教师作为课程的构建者,需要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心理特征设置课堂问题,使课堂形成教与学有机结合的整体,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积极、更加主动,以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联系实际生活构建问题,引发情感共鸣

数学问题常常以数字、文字、符号等作为载体呈现到学生面前,造成学生的学变得较为枯燥。但数学知识与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对于小学数学知识,其应用性表现的更为明显。对此,教师应联系实际生活设置问题,使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连接,这样既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还能够给学生更多数学思维发展的空间,使他们建立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逐渐建立运用数学观念思考生活问题的习惯,进而提高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以“小数的加减法”为例,为了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对生活问题产生探究兴趣,在教学导入时,教师可以展示生活中的商品,如:牛奶2.6元、矿泉水1.5元、话梅1.8元,由于这些商品是学生所熟悉的,便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喜欢的两种商品,计算总价格。这一接近生活的问题便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并使他们对要计算的问题产生探究兴趣。于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购物表中填写“商品名称、单价、计算方法、总价”等属性,进而使学生的思维由生活化向数学化逐渐过渡,以此结合对具体问题的理解计算出总价,并体会到算理的形成过程。随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具体的算法,便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将生活问题引入到课堂中,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还能够以具体的问题为导向,不断使他们产生探究数学新知识的兴趣,进而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充分保障。

二、利用认知冲突构建问题,激发求知欲望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激活学生思维意识的驱动力。因此,教师所设置的问题需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其中,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他们的积极思考,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存在一定的好奇心,并且更加倾向于问题的探究活动中,若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则能够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经验探索未知的问题,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圆的认识”为例,为了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圆基本特征的过程,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冲突设计问题,即:车轮为什么需要设计成圆形,车轮的轴为什么装到圆心上,这些问题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了他们的联想,同时也使得学生产生了探究相关问题的认知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后续的学习活动。此外,为了使学生灵活画出圆,教师还可以进行提出,即:运用哪种方法可以在纸上画圆,这样便引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并启发了他们的潜能,同时,也使得学生逐步建立了圆的概念,进而使他们对直径、半径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可见,利用认知冲突设置问题,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还调动了学生的思考与想象,并结合已有认知思考新问题,此外,还使得每个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认知需求,以此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帮助学生更新了数学认知结构。

三、结合操作活动构建问题,完善认知结构

操作活动是学生感知觉、思维、想象等认知同时参与的过程,也是学生对客观事物所感知的过程,结合操作活动构建问题既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还能够给学生更多能动性发挥的空间,使他们从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中完成新知识的自主构建。此外,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通过操作活动的展开则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使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不断完善。

以“对称、平移和旋转”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操作、想象等活动体会到图形的变化过程,由此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师首先可以请学生将课前动手制作的图案拿出来,并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怎样画出轴对称图形?在畫轴对称图形时需要注意什么?这样便能够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观察轴对称图形的活动中,并通过具体的观察,将具体化的图形特征以抽象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使他们在头脑中建立数学观念。此外,通过观察、分析等活动解决了具体问题,加深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进一步认识。由此可见,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设计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彰显每个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认知水平,并使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得以完善。此外,结合操作活动设计问题,还有助于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积极转化,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内化、吸收,以此促进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具有积极的教学影响,也能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对此,教师作为课程的构建者以及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首先应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其次,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优化教学环境,设置课堂教学问题,这样能够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调动他们的已有认知与生活经验,此外,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也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以此促进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得到全面发展,进而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并使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林爱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外交流,2018(9):192-193.

[2]连丽玲.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6):38-38.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小学

猜你喜欢

认知冲突问题教学小学数学
巧设悬念, 激发兴趣,建构概念
巧用认知冲突 打造有效课堂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巧设认知冲突发展数学思维探究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