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

2020-09-10罗灵芳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8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罗灵芳

摘要: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使课堂充满活力。因此,本文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为基础,通过三个方面的教学研究,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随着新課程改革中,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一系列教学要求,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能够建立人本教学观,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发展情况,去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提高自己的教学针对性,以此实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从而实现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发展的目的。为此本文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为题,通过建立以生为本观念,优化教师备课针对性;根据学生认知发展,实施多媒体情境教学;重视合作学习的应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三个方面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整体性学习质量,保证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素养得到有效地发展。

一、建立以生为本观念,优化教师备课针对性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那么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上,教师需要充分的备课、备学生,只有对自己教学的内容足够了解,只有知道如何教学,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为此,在小学数学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备教材。能够对教材内容足够了解,能够把握教材编制的教育期待,能够根据学生学习发展情况,对教材进行重组和加工,并且提出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目标。第二备学生,能够对学生学习认知特点和知识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有着足够了解,能够把握学生学习基础情况,这样提出的教学方法才能具有行之有效的效果。两者结合下,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线段、直线、射线》目标设计上,教学目标:理解线段、直线、射线的特征与区别。重点分析:知识点本身内容抽象复杂,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1.直线、射线、线段的端点与直线、射线、线段上的点的区别。2.给直线、射线、线段取名容易混淆。3.理解过- -点或者两点确定有几条直线、线段、射线。4.比较熟悉的结合几何上的线段、直线、射线与生活中的线段、射线、直线。难点分析: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 1. 学生分不清端点和直线上或者射线上的点这一概念,导致区分不了直线、线段、射线的端点到底有几个。2.由于直线、射线的概念由线段变化出来的,因此动手画直线、射线时,学生容易画错,很有可能把直线、射线上的点也画出来。2.给直线、射线、线段取名是容易混淆。3.理解不了过- .点或者两点确定有几条直线、线段、射线。4.做不到结合几何上的线段、直线、射线与生活中的线段、射线、直线。此外,教学方法的预设过程:1. 通过讲解,演示,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端点和线上的点的区别与联系。2.多强调找直线、 线段、射线上的点是用来给它们取名的。给射线取名时一定要注意,它是有一定的方向性,一定要把它的端点和它上面的点区分开,取名时端点必须写在前。演示直线、射线、线段在一般情况下的画法。3. 通过演示,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亲自体验过- -点或者两点怎么确定直线线段射线的数量。4.通过举例,帮助学生掌握生活中哪些物体类似于几何上的线段、直线、射线。

二、根据学生认知发展,实施多媒体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为此,教师可以数学静态化知识表现转变为趣味生动、形象直观的情境表现,这样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直接理解,利于师生之间产生知识的双边互动,从而帮助学生轻松化、愉快化的把握数学的中心思想。例如,在教学《轴对称》一课上,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首先,教师应该设计多媒体课件,能够根据学生生活经验上,通过互联网资源的收集与加工下,为学生呈现直观动态、形象立体的含有对称特征的生活物体,这样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准确把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与性质,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在教师科学引导过程中,为后期持续深入教学奠定基础。

三、重视合作学习的应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探究性教学活动的组织,促进学生在教师科学引导教学过程中,发展自己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己自主学习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则是发展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为此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一课上,先带领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组织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然后教师布置相关的实践任务: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选择全班级得票的六种零食,然后推动学生统计班级每一位最喜欢吃的零食,并且记录在统计表上,然后根据刚刚学习的理论知识上,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绘制条形统计图。其次,当各小组完成自己的合作学习任务后,各小组委派自己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然后教师开始点评,并且组织小组之间开展学习交流合作。最后,教师在点评不同小组学习成果上,要及时给予不同学习小组的学习肯定,这样将会最大化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动力,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为题,通过建立以生为本观念,优化教师备课针对性;根据学生认知发展,实施多媒体情境教学;重视合作学习的应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三个方面研究,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正确认识到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是动态的、长期的,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反馈上,不断优化自己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更好地保证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万小龙.“以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讨[J].新智慧,2018(36):109.

[2]金松玉.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8(24):158-159.

[3]闵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12):15.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芙蓉学校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