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三农”背景下大学公共计算机类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
2020-09-10邓君丽
摘要:以“大国三农”为背景,调查研究农林院校大学计算机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状况、融合模式。通过将计算机课程设计、程序设计与时政、三农相结合,将新农科与传统学科交叉融合等措施,对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更新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实践表明,课程思政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关键词:农林院校;计算机课程;思政教育
为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农科建设安吉研讨会、北大仓行动工作研讨会和北京指南工作研讨会精神,面向新农业、面向新乡村、面向新农民、面向新生态,作为农业高校的教师,我们要积极开展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培养知农爱农英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
1课程思政育人建设目标
课程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探索,是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各学科、各专业教学领域中[1]。具体到农业高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了农学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融入内容,就是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培养“‘大国三农’情怀”等。
笔者在农业院校长期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正在进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思政的研究,认为计算机类课程思政育人的建设目标为
(1)贯彻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响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林教育中铸魂育人,深入挖掘农林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程序设计类等相关公共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类探索实践农林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程序设计类等相关公共计算机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努力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增进学生了解国情、农情,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2)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拓展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模式,形成公共计算机类课程思政育人方案和教学案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增强学生服务“三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更多爱国、爱农、知农、为农的新型人才。
2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与举措
2.1研究与改革的主要思路[2-5]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农林院校公共计算机类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状况;
2)深入挖掘农林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礎课程、程序设计类等相关公共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3)分类探索实践农林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程序设计类等相关公共计算机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
4)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拓展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模式,形成可推广的农林高校公共计算机类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形成公共计算机类课程思政育人方案和教学案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学生爱国、爱农、知农、为农素养,增强学生服务“三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2具体措施
2.2.1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当有效的案例能对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很多文献在对教学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如文献[6]研究了程序设计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文献[7]在教授数据挖掘课程中设计出“问题引导+案例”的教学模式。
笔者结合农林院校的实际情况,挑选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整合优化课堂程序案例、itc系统平台作业题库和课程设计选题,与国情、时政、三农相呼应,例如:
Excel实验内容跟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相结合,针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新增病例、各省市地区病例等数据做分析处理;Photoshop应用技术、Turtle绘图可以制作钟南山院士的海报对学生做思想政治教育;视频处理PremiereProCS6可以教同学们制作抗疫期间的英雄事迹、感人视频。
在具体实验教学中,程序设计基本结构案例与国家政策导向的前沿技术结合[8],笔者设计如下实验环节:
(1)选择结构、数组与智慧农业物联网结合;
(2)循环结构、数组、字符串程序案例跟新冠肺炎病毒基因序列研究相结合,通过设计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确定这一任务,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循环结构、数组及字符串的使用;
(3)数据处理部分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新增病例、各省市地区病例等应用相结合;
(4)类和对象编程案例与医护工作人员奉献事迹相结合;
(5)攻坚程序的过程与钟南山院士的经历相结合;
(6)函数、数组、结构体与空气质量安全检测、食品安全、垃圾分类、新冠疫情中的疫苗生产问题、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确定、地塞米松对新冠治疗的影响相结合等。
2.2.2创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建立“强农兴农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关注国情时政和学科前沿动态,积极探索计算机技术在新农科传统优势学科中的应用,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一起探索课程,深入领会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样学,知识、能力、素质三融合,技术、应用、创新三结合。有计划地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贯穿“提出问题”—“定位知识”—“代码设计”—“应用拓展”的讲课主线,努力做到“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转变,“单纯技术知识的实验验证”向“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训实践”转变。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应用领域能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乐,学有所成”[9],培育学生爱国、爱农、知农、为农的素养。
“程序设计+”新农科传统优势学科交叉体系,如程序设计+生科、程序设计+园林、程序设计+环工、程序设计+动科、程序设计+植科、程序设计+食科、程序设计+生物医学等。例如:面向生科、环工、林学、设施、动科等专业开设的《C++语言程序设计》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课程,通过课堂案例、课后拓展、翻转课堂、章节选题实验设计、课题设计、小组讨论、小组设计、线上线下答疑、分段及终期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动手参与完成C++程序设计应用于DNA、RNA序列转录与逆转录,蛋白质检测,遗传性状概率分析,葡萄酒合格检测,温度与光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限制酶识别与切割,兔子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空气质量安全指标测算,垃圾分类,食品安全与追溯,种猪养殖算法优化,以及智慧农业物联网等多种交叉融合。
3课程思政改革效果
公共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改革分别在学校开设了大学计算機基础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院专业教改试验与总结,完善课程教学设计、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其受益的对象不仅包括本校本科生,教改试验方案完善后,可以通过发表论文、会议交流、校际交流等方式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教学改革经验逐步在农业院校中推广,使更多的校外农林本科生间接受益。
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增设教学案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参与编程实践,克服了以往实践教学空洞、脱离实际、仅仅是为了实践而实践的弊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了实践氛围[10]。
4结语
在当今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化的移动互联时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式都在发生变化,知识获取碎片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信息来源丰富化,课程思政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为中心,课程思政的核心就是通过课程的教与学过程来育人。
本文针对农林院校大学公共计算机类课程,研究课程思政育人的主要思路与具体举措,努力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有机融合,试图打造内容准确、思想深刻、形式活泼的课堂,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教学各环节,使思想政治教育“如盐入味”,引导学生从课程知识学习上升到专业精神培养、社会人格塑造,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珊,金危危.价值澄清理论视域下涉农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讨[J].中国农业教育,2020,21(04):40-44.
[2]张俊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J].轻工科技,2020,36(11):187-189.
[3]戴丽兰.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1):169-170+173.
[4]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5]陈桂玲,张晓,张玉然,朱友双,常允康.生物工程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探讨:以酶工程为例[J/OL].生命的化学:1-5[2020-11-11].https://doi.org/10.13488/j.smhx.20200387.
[6]邢旭峰,等。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程序设计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25):109-112.
[7]覃凤萍,等.基于“问题引导=案例”的数据挖掘课程教学模式设计[J]。教育现代化,2020,7(45):169-171.
[8]康璐.基于课程思政的计算机通信网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现代化,2020,7(3):145-147.
[9]孟晓乐.课程思政创新必要性与实施路径分析——以高职涉农专业为例[J].河南农业,2020(15):4-5.
[10]王子赟,等。面向新工科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改革效果[J]。高教学刊,2020,(35):140-143.
基金项目:华中农业大学2020年“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sz2020051)。
作者简介:邓君丽,女,湖北宜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