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现状与监管

2020-09-10莫芸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4期
关键词:安全风险发展现状监管

莫芸

摘要:在数字网络时代下,信息技术为互联网金融业务平台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主体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其影响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同时,一个出之于传统金融行业但又不同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新兴领域,必将接受不一样的审视:如何在有利、有效且优质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整个市场乃至人民,成为大众更为关注的要点。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现状;监管;安全风险

我国早就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尤其近年来,互联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给予了许多的机遇与挑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互联网金融就是当下新时代的典型代表之一:由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服务作为依托,结合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服务,逐渐将线下业务及线上功能统筹在一起,利用大数据处理从而节省人工计算的时间和成本,减少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压力,也方便用户快速完成交易行为及业务办理。

1.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现状

1.1时效性高、流动性更好

人们熟知的传统金融行业,普遍被手续繁琐、审核周期长、适用性难以匹配等问题而诟病,对比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显得相对资金量小,但适用群体更为庞大。传统金融行业弊端在浪潮中逐渐暴露,由于未能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及改更新变革,因此也缺失了小资金量需求的客户,使得资金量愈少,发展变得缓慢。在人们投资理财等意识逐渐随着生活水平增强的时候,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功能性、快捷性、全面性成为拉动互联网金融快速成长愈加成熟的重要因素。

目前已经有大部分行业在寻求“线上转型”,目的都是为了减少工作人员处理信息的时间、精力。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结合使得在业务办理手续过程中,互联网大数据能快速有效地筛选并处理客户信息、确认审核资质、完成资源配比等工作,大大减少了人员的工作量;在交易行为发生时,线上平台更容易将信息进行迅速且精准的处理,这也极大地提高了交易行为的效率与及时性,足以满足大部分人对有紧急时效性的交易需求;在功能技术的实现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了平台,业务领域足以涵盖支付、代售基金、保险等传统银行领域,而这其中移动支付已相对成熟,足以打破常规情况下的支付限制,甚至改变了整个行业的工作模式。在这样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产品有了定制的可能,客户可以选择的类型变得多种多样,不同的决策行为都有相应的服务进行匹配,金融市场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1.2快速进入市场,推动各类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开拓中获得成长

中小型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自身资信水平不高、资产水平不足,使得这类型的企业难以踏进融资门槛。而反之对于投资方的考量,中小型企业较于成熟的大企业来说有着更高的违约风险,为规避风险投资方往往会采取一定的手段,例如提高利率、提高门槛、增加质押等要求,导致融资成本变得更高。这无疑已将中小型企业拒之门外,难寻发展之路。但这不仅仅需要企业自身努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企业管理,优创优产,同时也需要政府针对性政策的支持。

但对比大企业,中小型企业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公司规模较小,面对市场的“风吹草动”都能够有及时的适应性转变,成本及风险也相对较低。这也让中小型企业成为把握新领域机遇的领军队伍。与其说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助长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不如说中小型企业拓宽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可能性。当下互联网金融业发展出了P2P平台、网络银行、大众筹资等融资模式,聚拢小额资金,甄别与平衡投资方与融资方信息,或是利用网上筹资平台公开透明的进行监管,都有利于中小型企业快速进入合适的融资通道。在未来,在逐渐健全的大数据金融的依托下,各类关联产业将获得成长,服务对象也不再只有单一的可能性,服务对象的信息也将偏向精准,服务过程中也能让客户的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要求得到满足,从而也为开拓金融市场不断提供了新思路。

2.互联网金融业的监管

2.1发展中暴露的安全性风险

为适应当下社会及市场对金融行业发展的需要,互联网金融行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必定有无法顾及到的变化,应对如此未知的变化,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时发挥作用,政府及主管部门准确判断并实行有力地监管措施,以及对应监管平台职能的落实。在未能完全被大众接受的前提下,互联网金融行业仍被人们持以保留态度的眼光审视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已达64.5%。近年来,网民的个人信息泄露或保管不善而引发的财产安全问题,网络受骗问题,黑客恶意攻击等网络安全事件跃入眼帘,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大众最为关注的风险之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针对用户个人信息意识薄弱、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匮乏的这一特点,盗取盗用用户信息从中牟利;另一方面有居心叵测的企业,精心打造“陷阱”试图套取用户个人信息授权的同意,将这部分用户信息转化成企业自己的商业成果进行贩卖。这不仅促使相关部门监管过程中需要将用户的私人信息保护工作放在首位,也呼吁网民大众提高保护个人信息的敏感度、增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多加学习和了解网络信息法律法规,从而也能更好地维护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环境及良好风气,而不是将互联网金融行业卡在了发展的“瓶颈”。

除了法律法规的监管,还需要征信系统数据的接入。互联网金融机构也需要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获得企业及个人的征信情况,人民银行作为征信系统的源头,在信息安全合规的情况下给予互联网金融机构支持,不仅能保证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相对稳定,也能避免金融机构与企业或个人交易行为时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2.2适用范围广,参与行业众多,界限模糊容易出现“灰色地带”

互联网金融行业抓准了当下信息时代的机遇,涌入了大量新建立的机构,似乎是显得欣欣向荣,而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现有互联网金融机构种类多样、质量也参差不齐,这无疑是为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银监会申请信用卡主卡需年满18周岁,这使得“校园贷”作为校园信用卡服务项目缺位的补充,同时也滋养了各类不良信贷公司,借此契机将“毒手”伸向学生。不良信贷现象慢慢地增多,甚至发生了多起令人唏嘘的刑事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代社会大学生因各类原因开始进行网络借贷,或是因“校园贷”服务将自己不雅视频、裸照等作为抵押借贷获得借款,最终无力偿还贷款而自杀。我国已于2016年颁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针对“校园贷”进行整治与监管;2017年9月人民日报发表时评 《别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评论不应将贷款消费行为妖魔化,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需求打开一扇“门”;截至2019年2月,以消费需求又无经济实力的年轻人、在校大学生、无业人员等群体为主要侵害对象的“套路贷”团伙,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1664个。其实国家整治工作及社会各界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在不停变化的发展的时代,仍需要努力明确行业界限,提防灰色地带,提高人民的防范意识。

3.结语

事實上,一个迅速发展而产生的行业必然有它仍未成熟的弊端,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层面在边摸索边规范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改善成绩,但也仍需持续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工作,系统地治理网络环境,为保卫人民群众信息安全筑牢防线。然而互联网大数据也应及时发挥优势:建立信息风险分息模型,收集信用风险相关数据,综合利用有效信息为交易双方甚至监管方提供帮助。金融监管体系也应完善信息平台、拓展功能,与各类型新领域联系起来,在细节上加强监管力度,并将日常的监管措施落实到实际的监管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杨嘉伟.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机遇与风险应对[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12),8-9.

[2]樊莹.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研究[J].经济师,2020(7),267-268.

[3]祝瑶.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9(32),152-153.

[4]戴滢.互联网金融的失范现象及其刑法规制研究[J].辽宁经济,2020(7),28-31.

猜你喜欢

安全风险发展现状监管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电力系统调度控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风险及防范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浅谈县级供电局电力调度管理和安全风险的控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