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大课间七分钟跳绳对于速度素质的初步研究
2020-09-10袁海飞
袁海飞
【摘要】大课间每一个学校都在开展,但是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这段时间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呢?在大课间活动内容上就有各色各样的变化,有传统的广播操,有新颖的街舞、广场舞,还有冬季百日跑等等。跳绳携带方便,场地限制小,又有趣味性。本文从跳绳对于提高速度来进行讨论。
【关键词】大课间,跳绳,速度
国务院于2007年下发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h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进一步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高潮,推进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整体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好大课间活动内容,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大课间的时间呢?首先就要从学校的场地器材上去考虑。
跳绳运动在我国有较长的历史,从唐朝开始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的运动,在当时被称为“造索”。到了宋朝、明朝名称又分别叫做“跳家、跳百案”,在清末才被称为“跳绳”。在国外最早记载于欧洲的中世纪时期,然后逐渐向外推广,1996年在加拿大成立了国际跳绳联盟,现阶段在国际上已有大量正规的比赛,形式也逐渐多样化,如单人的30秒竞速、团体花样跳绳、个人全能等等[1]。随着比赛类目的增加,训练也已形成体系化,具有完备的训练内容与计划,呈现出组织化、规范化、普及化的特点[2]。
跳绳是一项有氧与无氧混合的运动方式,对于人们的身体保持健康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由于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很多时候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学校场地器材有限,而学生人数众多,学校无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同时进行足球、篮球等需要大场地的运动,并且这些运动能够同时参与的人数较少。在这种情况下跳绳运动的优点就凸现出来了,它操作简单,跳绳用具成本低廉,在运动中不需要过多的时间,也不用过大的场地,对器材没有过高的要求,便于练习者在很多场所进行体育锻炼,适合任何人进行,不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3]。除此之外,在初中阶段虽然近些年的体育课程有所增加,但总体上还是较少的,因此需要进行一些方便组织且占用时间较少的体育运动项目,而跳绳运动就较为合适,从时间上来说能够确保体育活动内容的有效性。初中阶段学生主要采用走读形式,所以学生在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而家里的场地空间更为狭小,需要利用这些时间进行锻炼必须选择相对简单的运动,不能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同样跳绳也较为符合这种特点。
跳绳运动的特点与初中生学习生活特契合度较高,比较适合在初中生中开展,而当前阶段跳绳运动对速度素质的影响又是怎么样的结果呢?
速度素质包括了动作速度、反应速度以及移动速度,动作速度是指肢体在完成一个动作时所需要的时间或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动作的次数,反应素质指在接受到外界信号后肢体产生反应的时间,而移动速度是在一定的距离内身体产生移动后所需要的时间[4]。
本次探讨大课间七分钟跳绳对于速度素质的影响训练的方法如下:
本次实验共有8个班级,通过抽签的方式将8个班级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二组为对照组。最终通过抽签分组为初二1、4、5、8班实验组,人数为175人,其中男生101人,女生74人;初二2、3、6、7班为对照组,其中男生92人,女生83人,平均具体人数如表1所示。
在本研究的指标中,主要由50米跑来反映学生的速度素质,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实验后参与跳绳的实验组与参与课间操的对照组50米跑成绩都有所提高,而在6周的训练干预后实验组的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跳绳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速度素质的发展。在与本研究类似的一项研究中显示,跳绳运动能够促进速度的提升 [5]。
50米速度主要反映了人的移动速度,但移动速度的快慢与动作速度有很大的关联,肢体动作频率越快,相对的移动速度也较快。在跳绳运动中需要下肢高频率跳躍,高频跳跃有助于激发肌肉的牵张反射,从而促进肌肉快速收缩。在短跑中,步幅与步频是成绩好坏的决定因素,肌肉收缩速度的提升能够有效加快步频,从而提高移动的速度。另一方面,跳绳需要上下肢协调配合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跳更多的次数。对于一些女生来说,跑步动作的协调能力较差,长期进行跳绳训练有助于跳协调性,协调性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增加跑步的经济性,促进50米跑成绩提高。
大课间七分钟跳绳能够促进50米跑成绩的提高。加强跳绳的技术教学,尽可能让练习者保持跳绳的连续性,避免中断而降低练习效果。同时教师应组织不同形式进行教学,提高跳绳运动的趣味性,从而增强训练效果。跳绳有助于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在教学中可适当加入跳绳训练,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然科,张吾龙.中外跳绳运动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09):41-45.
[2]江波.国外跳绳运动发展动态[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0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