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控制研究
2020-09-10贾栋
贾栋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除了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知识外,体育锻炼也同样重要,只有拥有强健的身体,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文化知识和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合理控制田径运动训练的强度。田径运动是初中体育教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类运动,也是体育教师的教学重点,为了不让学生反感田径运动训练,教师应当有效控制田径运动训练的强度,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田径训练;强度控制
引言
在素质教育不断实施的背景下,体育田径教学已经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普及。田径运动包含田赛和径赛,我们在体育课上进行的跑、走、跳、投掷等都属于田径运动。科学合理地设计田径训练教学方案,控制训练强度,研究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能够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
1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虽然初中体育教学不断改进和创新,但初中体育田径教学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性较低,田径训练相较其他体育项目,较乏味且无趣,高强度的身体机能训练,使学生对田径训练望而止步;其次,田径教学中教师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没有优先考虑学生的心理和感受,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性较弱;最后,田径训练中教师很少和学生沟通,导致学生和教师没有默契,教师过度注重训练成績,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兴趣。
2初中体育田径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初中生的田径运动能力提升,需要体育教师掌握科学的训练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为初中生的田径运动能力提升提供优质的资源与科学的指导,对此需要教师注意以下几点:其一,田径训练应具备针对性,而这里所指的针对性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如训练环境的针对性、行为习惯的针对性以及性格特征的针对性,以田径运动中的日常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可以起到避免学生身心疲惫的效果。其二,田径训练应避免同质化,作为不同学习个体的初中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与可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也存在差距,对此,体育教师在田径训练中应注重对学生运动兴趣的了解,对学生所感兴趣的或者比较擅长的田径运动项目进行技术与技能的强化训练,可以起到促进初中生田径运动个性化发展的目的。其三,在田径训练中教师应注重训练的健康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敏度等多种因素,让学生在有规律的训练中掌握田径运动的技巧,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对于初中生的未来生活与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控制策略
3.1做好前期测试,掌握学生实际能力
对于初中生而言,想要做好对他们的田径教育,并通过科学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田径水平,教师就必须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做好前期的综合测试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从全面角度对学生的爆发力、持久力、弹跳力等方面进行测试,然后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为他们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强度,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例如有的学生爆发力好,但持久力不强,就可以在100米、200米速跑中对其予以重点培养,适当加强训练强度,其他方面则可以放宽要求,达到基础标准即可。有的学生爆发力较差,但持久力好,那么就可以在800米、1500米中长跑项目中对其予以专门的培养,提升训练强度。
3.2因材施教,完善田径运动训练体系
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开展田径运动训练非常有必要,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一步优化田径运动训练体系。确保能够通过训练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努力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再次提升训练效果。首先,在开展田径运动训练之前,教师需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从学生的口中获得一些信息,及时掌握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教师要真正为学生着想,合理控制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其次,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之间有差异性,如性别的差异、先天性的差异及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等。在进行田径运动训练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群体间的各种差异,教师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人而异,布置不同的训练任务。例如,在800米长跑训练过程中,针对身体素质较差学生的训练强度可以适当降低,降低为700米或600米,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渐达到标准;对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可以轻松完成800米跑,教师可以适当提高标准,改为900米或1000米,鼓励学生超越自我。
3.3结合学生情况,提升训练的舒适性和学生的积极性
作为体育教育最需要注意的一方面就是安全性,体育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相应的训练强度,根据科学可视化的数据条件,体育教师应面对学生指定专门的训练方案,既要保证足够的训练强度也要有合理趣味的训练项目,同时要以激发学生主动性为前提,不断引导,耐心指挥,以达到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训练的目的。另外,体育教师也要注意学生自身的特长,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天赋,在寻找到自身的特长后,体育教师也要充分发挥领路人的特点,积极引导并训练强化学生自身的优势。例如,有短跑、跳高、跳远等优势的学生,教师就应对其跑步跳跃等方面的训练进行针对化指导。体育教师也应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执行教学计划的同时,也要注意侧重强化学生们的其他能力,例如灵敏性、速度、力量等方面。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进行体育田径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坚忍的意志,因此家长和学校必须加大对田径训练的重视力度。目前初中体育田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制订合理措施,激发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蒲彦波.解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控制措施[J].田径,2019(12):5-6.
[2]廖启亮.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控制[J].田径,2019(04):14-15.
[3]李锦,朱桐辉.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