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植根于语文教学
2020-09-10刘媛媛
刘媛媛
【摘要】语文教学具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和使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一脉相承,“教人学真”的宗旨永远不会改变。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的开发语文教育“新维度”,对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传承文化经典,提升语文素养,“立德树人”是当今新时代下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立德树人;传承;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的语文,起著传承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应当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传统文化植根于语文教学。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传承汉字文化,激发书写乐趣
汉字作为我们的语言,交流我们的思想,传播我们的文化的书写符号,至今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再到今天的规范汉字,无不彰显出中国汉字文化的独特的魅力,也是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书写及规范汉字的使用,甚至出台《国家语言文字通用法》等法律法规,可见汉字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1.1写好汉字,培养性情。常言道:“字如其人”,书写好汉字,能培养一个人的审美情操,培养耐心和品质,以手写,用“心”品;
1.2写好汉字,终身受益。小学新课程标准里“要求小学生硬币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学生在写字过程中往往要戒除浮躁、好动的心理,静心于“点、横、竖、撇、捺”之中,这就是“书法静人心”。因此,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每天练习一个字,写好一个字,不仅能让他品尝到进步的喜悦,还能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带来良好的书写习惯。
2传承经典诗词,吟诵文化瑰宝
经典古诗、诗词是中华浩瀚文化中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完美的呈现,在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新的《语文课程的标准》中提到:“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经典、诵读经典的兴趣,对语文教育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成效。
2.1读经典,润心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首好诗,能给人美的享受和回味,能将学生带入到诗歌的优美的情境中,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细细品味,自然润化心灵,体会诗歌的内涵,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得以传承与发扬,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2听故事,明事理
《中华五千年》、《寓言故事》等一批优秀的传统文化书籍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在阅读和听故事的形式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小故事,大哲理”、“成语故事”、《三字经》,充分的融入在课堂中,用听、说、读、写、记、演等形式的语文训练活动,展示学生才能,锻炼合作能力。
2.3诗欣赏,激兴趣
课前的诗词预习,能让学生初步了解诗词的背景;课间的教师讲解和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诗词的印象和理解;课余时间的诗词欣赏,则是更加有效的学习诗词的方法,加上合适的配乐,再重新朗读诗词,会收到不同的效果,音乐的冲击会赋予诗词新的活力和生机,当然这种形式也会更加受学生们的喜爱。
3加强文化实践,弘扬民族文化精髓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立足于课堂,但绝不能局限于课堂,更宽广的课堂来自于大自然和社会,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文化实践最有力的支撑和载体,也是在新时代下推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1寻求“开放式”的语文课堂
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联动模式,并要结合自身实际,创设更为开阔的教育课堂,他可能是一处历史遗迹、可能是一个先辈雕像,也可能是所非遗场馆,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引导学生去了解、去思考,筛选精髓,去其糟粕,通过实践活动,努力拓宽学习的渠道,丰富学习内容,为课堂教学补充新鲜血液。
3.2寻求“探索式”的学习方式
在践行传统文化的活动中,学生要参观红色基地,感受历史的沧桑与厚重;通过学习先锋,体会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形成高尚的品德追求。教师在文化实践中,要持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教育过程由浅入深,教学效果逐渐升华,在“探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涵养在提高,教育效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3“阅”与“写”融合,渗透传统文化
写作练习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写作教学,可将传统文化与教学想融合,促成教与学的统一与互补。写“孝敬”、“仁”、“义”、“礼”、“廉”、“信”等等这些话题,都是与我国深远的传统文化有着紧密联系的。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具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和使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一脉相承, “教人学真”的宗旨永远不会改变。华夏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在课堂内外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既学习语文,又明辨事理,既学习精髓,又传承文明,可谓一举多得。小学语文教育要持续改进,适应新形式、新要求,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文化长河的厚重与悠久。
参考文献
[1]陈永利,以传统礼文化滋养心灵之根;“礼文化教育”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2.(7)
[2]高建涛,价值引领 立德树人 培养新人——关于小学开展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陕西教育 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