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开发传统村落助力广安市乡村振兴的调查与思考
2020-09-10董奇智
董奇智
一、汤坝丘传统村落现状
据《邻水县地名录》记载,汤坝丘村得名是因此地有一块又小又圆的田,如同汤粑,故取名汤巴丘,后在核准地名时改为汤坝丘村。
汤坝丘村传统村落较多,据邻水县史志办同仁介绍,共有28 座古民居院落。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 时,蒋、唐、吴、龙四姓最先从湖南、广西移民到此落业,之后陆续有移民迁徙到此,逐步形成现有规模。 古民居依山就势、临溪而建,为穿木结构,极少使用“减柱法”;多有廊道,建筑考究,风格多样,或以轴线布局形成封闭式院落和三合院,或以单排建筑呈“一” 字形“L”形布局,体现了客家文化与当地民俗的有机融合,地域特色鲜明,其原始形态保存完好,为全国罕 有的古建筑群。2013 年7 月,被列入第一批四川省传统村落名录;2018 年12 月,被列为第一批四川十大最美古村落。
从现场调研走访的几处院落来看,汤坝丘传统村落现状如下:
(一)建筑年代久远,风格古朴,文化底蕴深厚。
汤坝丘传统村落始建于明末清初,有 300 多年历史,其建筑古朴典雅,堂屋内均设神龛,除“天地君亲师” 牌位外,还有其家族堂口牌位及对联,重在体现其家 族渊源。许多建筑有雕花门窗、彩绘柱梁,具有深厚 的文化内涵,是客家文化与川东民居的完美结合。
(二)古民居年久失修、房屋破败,有的已成危房。调研中发现,有的房屋长期烟熏火燎,烟尘蒙面;有的 屋顶垮塌、板壁破损,无人维修;有的立柱倾斜,已成危房;有的在修缮过程中使用砖头、水泥等现代建材,对古民居的整体风格造成破坏。
(三)古院落缺少人气、缺乏生机,正逐步灭失。走访的几个院落,人口不多,每个院落仅有几位老人, 年均在60 岁以上,大多为七八十岁,几乎无青壮年和小孩,生机不旺,暮气沉沉。经了解,主要原因是年轻人外出打工,挣钱后大多在城里买房居住,子女大多随父母到务工地读书,少数留在当地的学生正在学校上学。再则,年轻人打工,农村旧房子长期闲置,无人居住和维修,任其风吹雨淋、慢慢衰落。
(四)古村落早有名气,但位置偏远,未开发利用。十几年前,我就听闻汤坝丘的美名,但由于路途较远, 交通不便,一直未去看过。近几年,邻水县也积极向上申报传统村落,汤坝丘分别在2013 年和2018 年获得“四川省传统村落”和“四川十大最美古村落”等荣誉。这次前去,公路已经连通,但位置仍较偏远,邻水县目前尚未将其纳入当前保护和开发利用范围,且未向住房城乡建设部申报“中国传统村落”。
二、汤坝丘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建议
(一)积极申报“中国传统村落”,进一步提升名气和影响力。汤坝丘传统村落保存完好度在全国罕见, 虽获得四川省传统村落和十大最美古村落美誉,但其名气和影响力仍局限于川内,没有获得国家级荣誉。对照广安市近年来申报成功的“中国传统村落”,汤坝丘传统村落完全有竞争力,申报成功的概率很大。建议邻水县住建部门按程序加紧向上申报。
(二)纳入县域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区域开发。目前,邻水县正在长安乡贵人槽一带实施乡村 旅游开发,已取得初步效果。建议将汤坝丘传统村落纳入总体规划,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制订具体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让传统村落在文化传承、民俗展示、乡村振兴中展现出瑰丽光彩。
(三)加紧保护修缮村落民居。为防止村落急速衰亡,建议選择规模较大、客家文化和建筑文化内容丰富的古村落,按照“统一规划、修旧如旧”原则进行抢救性修缮,所需资金由村民和地方政府分担。村民负责 修缮的材料及人工费用、政府负责规划设计等费用,可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实施。修缮工程须征得村民同意,修缮后房屋仍归村民所有和使用。修缮过程中,不能使用与原建筑风格不符的钢筋、水泥、钉子、砖头、琉璃瓦等建筑材料,应使用木、竹、石、小青瓦等建材;修缮技术也必须采用传统建筑技术,防止对古建筑造成 修缮性破坏。
(四)配套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议修建从汤坝丘到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让“养在深山”的传统村落与外界快速连通,方便游客前往游览。在各代表性传统村落之间,修建旅游环线,把一个个珍珠般的院落串起来。同时,配套修建停车场、公共厕所、民宿、农家餐饮、旅游商店等设施,推进旅游开发。
三、广安市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建议
(一)对传统村落进行一次普查,选择一批进行保护。我们到乡村调研时,见过一些传统村落,有的很有特色,但大多与汤坝丘古村落差不多,破败后无人维修,估计不久将会消失,让人心痛和可惜。为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古村落深厚的建筑基因,建议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一次传统村落普查,并确定一批有价值的传统村落加以保护和修缮。建议地方财政专门为此预算一笔保护修缮经费。
(二)根据现有传统村落资源,编制乡村旅游开发规划。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把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建议各县(市、区)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基础 上,深入研究其开发利用价值,结合产业发展等实际, 制订乡村旅游规划,总的设想是“交通闭环、景区串联、各具特色”。有了总体规划,再分步组织实施。
(三)发掘传统民俗文化,打造风格各异的民俗文化村落。组织文化、史志、住建等部门深入传统村落, 挖掘当地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建筑文化,打造不同风格的传统村落,让其成为游客观赏体验、学者研究探寻、原住民参与传承的优秀文化群落。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条件。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亟需加大投入加以改善。建议在规 划建设乡村旅游景区的地方,按照旅游公路标准修建连接城市或高速路、铁路的快速通道,景区内部公路形成环线,为乡村旅游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五)发动原住民参与,充分调动原住民共建共享积极性。传统村落的保护、乡村旅游的开发,都离不开当地农村居民。要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旅游业主招商、旅游业态布局、利益分配等方面,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参与度与获得感,真正让原住民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主人翁和乡村旅游的受益者。
(作者单位: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